劉暢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分析了外來語對日語的影響。其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兩點。第一,由于外來語的引入,日語中出現了新的音節和表記符號。第二,外來語使日語詞匯表達形式大大增加,但是與此相對的是日語中一部分的固定詞匯被外來語所取代,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死語。第三,在語感方面,外來語給人以時髦、西式、委婉的感覺。
【關鍵詞】外來語;日語;日本社會;影響
一、外來語的定義
吉澤典男、石綿敏雄(1981)在《外來語語源》中將外來語定義為:“外來語是由日本傳入中國的單詞。雖然漢語詞匯源于中國,但習慣上不將其納入外來語范疇。日本的外來語主要是指源于西方的詞匯。”由此可見日語中的外來語源于西方,表記形式為片假名。如「テキスト」「ノート」等皆為外來語。
二、外來語對日語的影響
(一)對音節和表記的影響
從大正時代開始,日語多以音譯的方式處理外來語。然而,日語的音節比外語要少,為模仿、對應外語的發音,日本人創造了新的音節和表記。據1991年發表的《外來語表記》顯示,日本外來語表記音節增加至136個,比以前增加了33個。其中主要是「シェ」、「チェ」、這樣的拗音。
(二)對詞匯的影響
在日語中出現外來語之前,日語詞匯主要分為和語詞匯和漢語詞匯。而后伴隨著外來語的出現,日語詞匯的形式開始變得多樣化,出現了外來語復合詞。如“外來語+和語詞匯”(生ビール)、“外來語+漢語詞匯”(アイロン臺)、“字母+外來語”(Tシャツ)、以及“外來語+外來語”(テーマ·ソング)等。外來語增加了日本詞匯的種類和數量。
與此同時,外來語的出現也代替置換了一部分的日語詞匯。這些詞匯現在已經成為了死語,將近消亡。如「葡萄酒」被「ワイン」代替,「寫真機」被「カメラ」代替,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三)對語感的影響
1.時髦感
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針對使用外來語的優點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約32.4%的人認為使用外來語有一種時髦感。同嚴肅正式的漢語詞匯以及略顯陳舊的和語詞匯相比,有新時代的感覺。比如在化妝品行業中,通常將口紅稱為「リップスティック」而非「口紅」。日本的新時代事業女性更愿意稱呼自己為「キャリアウーマン」而非「職場婦人」。外來語因其時髦的語感,廣泛應用于時尚、廣告業。此外,和中老年人相比,日本年輕人更喜歡使用外來語。
2.區分日本傳統事物和舶來事物
一般而言,和語詞和漢語詞同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以及習俗密切相關,主要用來描述日本傳統事物。而外來語主要用來描述西洋傳來的新事物。即使是同樣的東西,如果分別使用和語詞匯·漢語詞匯以及外來語,就可以區分本土事物和舶來品。
比如,「料理屋」和「レストラン」都指吃飯的地方,前者主要指日料店,后者則指西餐廳。「宿屋」和「ホテル」都指住宿的地方,前者主要指日式旅館,后者則指西式酒店。
如上所述,外來語使得區分本土事物和舶來品變得更加簡單。
3.委婉表現
根據日本國立國語研究所針對使用外來語的優點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約17.7%的人認為外來語有緩和直接露骨的表現的效果。
大部分和語詞和漢語詞都可以對應上表意漢字,只要看到表意漢字,就大致可以推斷出詞的含義。然而另一方面,在某些場合下這會顯得太過直接露骨。而外來語因其采用片假名表記,又因其語源并非母語,就比和語詞和漢語詞更加曖昧,這就間接地避免了直接露骨的表現方式,使語感更加柔和。
比如「便所」和「トイレ」這一組例子。正如表意漢字所顯示出的那樣,提到「便所」便會使人聯想到骯臟惡臭的地方,使人心情不好。而如果使用「トイレ」就不會使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再比如一些和金錢有關的表達。在詢問是否有酬勞的時候,如果使用「ペイ」這個詞,就比使用「報酬」一詞更好,對方會更容易接受。同樣的,如果對借債人使用「借金」一詞,就會給他帶來壓力,因此使用「ローン」是更佳的選擇。
此外,在一些和性有關的表達中,使用「裸」「裸體」顯得刺耳,因此多使用「ヌード」這一外來語來代替。同樣的,如果使用外來語「アダルトショップ」就可以避免「大人向けの店」這種露骨的表達方式。
外來語因其語源特點以及表記特點,為委婉的表達方式提供了空間,并因而被喜歡曖昧表達的日本人廣泛使用。
三、結語
本文從音節表記、詞匯和語感三個方面分析了外來語對日語的影響。外來語極大地豐富了日語的詞匯量和表達形式,使日語表達更加靈活、委婉、具有新鮮感。同時也給區分日本傳統事物和舶來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以及經濟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際的加深,可以預見日本今后的外來語數量仍將繼續增加,為日語表達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石野博史.現代外來語考 [M].大修館書店.1983.
[2]石綿敏雄.日本語のなかの外來語 [M].巖波新書.1985.
[3]石綿敏雄.外來語の総合的研究 [M].東京堂出版.2001.
[4]金田一春彥.日本語の特質 [M].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81.
[5]田中建彥.外來語とは何か―新語の由來 外來語の役割 [M].鳥影社.2002.
[6]辻村敏樹.現代國語に魅力をそえるもの―スラグ新語·外來語など [M].明治書院
[7]吉沢典男、石綿敏雄.外來語の語源.角川書店.1981.
[8]白紅梅.日本語における外來語の使用狀況について―若者·女性の外來語を中心に[J].語文學刊 外語教育教學.2012.
[9]王秋蘭.日本語の外來語の再考[J].天津外來語學院學報.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