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聰+李路寬+彭其林
【摘 要】羅漢魚是雜交品種,羅漢魚的配種和繁殖一直是商業養殖的保守秘密,因此羅漢魚的親本來源以及繁殖技術的探索是極其重要的,本研究旨在通過試驗掌握羅漢魚的人工繁殖技術并根據子一代的表現型推出羅漢魚的親本組成。
【關鍵詞】雜交;人工繁殖;親本組成
一、親本的選擇及相關材料的準備
(一)飼養羅漢魚選用的器材
選用玻璃缸(120cmX50cmX60cm)養殖,能充分滿足羅漢各階段的生長需求,一般容水量在200L以上,將火山石放于缸底作為底沙,放置于比較安靜的地方。使用完善的增氧裝置,保證氧氣的充足,采用半開放式流水養殖(時刻保證水龍頭是打開的,水流量適宜),溫度的控制則使用加熱棒控制,定期進行換水保證羅漢生長環境的整潔,從而可以正常生長繁殖。
(二)親本的選購
親本均來自于泰國進口的一月齡羅漢,長3cm左右。雄性:體型短而寬、頭大、身體健壯、顏色鮮艷、抗病力強、食欲旺盛、較活躍、與人親近;雌性:體健壯、體型稍大體色好,體表上墨斑連貫、顏色艷麗,與人親近。
(三)分辨雌雄
羅漢魚的分辨雄雌是極為重要的,一旦“不合眼緣”,雌魚就會遭殃,繁殖之前對羅漢魚親本進行性別鑒別,很融洽的則在一起等待繁殖。雌魚的生殖孔U型較為粗圓,腹鰭較柔軟,背鰭上一般有明顯連成片的墨斑,體型較小,一般不起頭;雄魚的生殖孔V型較為尖細,腹鰭較硬,背鰭上一般沒有墨斑,體型較大,起頭機率較雌魚大。
二、人工繁殖
(一)配對
羅漢魚都有自行選擇配偶的習性。雌魚性成熟較早,大約五個月左右即可,而雄魚一般需要七個月左右才可以達到性成熟。十個月大時,選擇體型大小相對合理、身體健壯的雌雄魚,采用隔缸熟悉法、交換領域法、飽食熟悉法進行配對,經過數次配對試樣,結果都出現了激烈的反應,剛放進去還融洽,可是不到兩分鐘就出現對咬、打架,雌魚往往受傷更嚴重。為避免雄羅漢對雌羅漢進行攻擊,試驗中向玻璃缸中加入少量的絨毛膜類似物進行催情,增加配對的成功率。配對成功后,將已配對的親魚缸中放入安靜,氣頭、光照充足,有水流刺激的環境中,控制水溫在28℃左右,pH6.5—7.0,使親魚有良好的配對環境,若雌魚一直不產卵,應每天換五分之一的新水,通過環境的改變來幫助刺激雌魚排卵;若順利產卵,每周換五分之一的新水,對羅漢的起頭有很大幫助。
(二)舔板
羅漢魚產的卵屬于粘性卵,需要借助一定的附著物才能刺激其產卵。試驗中將一塊大小適中,顏色略深,表面較粗糙(太光滑羅漢產的粘性卵容易滑落)并消過毒的瓷盤放入玻璃缸的適當位置(多次試驗證明羅漢魚更喜歡在魚缸中間位置上的瓷盤上產卵),保證瓷盤光照充足,也不能將其放在出水口或入水口,避免卵被沖走。若雌雄親魚感情融洽,二者將會一同用嘴巴清理瓷盤,此過程叫做舔板。
(三)產卵
舔板后,若雌雄親魚生殖器全部露出,則表示要開始產卵了,產卵過程中出現交替產卵現象,雌魚先排一部分卵,隨后雄魚緊隨其后將剛產的卵受精,然后雌魚又繼續產卵依次交替直至產卵結束,隨即將親魚撈出,雖然雌羅漢魚有護卵行為,但其也會吃掉卵,為了避免親魚攻擊或是吃掉魚卵或魚苗一定要將雌雄親魚均及時撈出,同時關閉循環水,防止卵或小魚苗被水吸走。
(四)孵化
產卵結束后,將帶有受精卵的瓷盤進行消毒,注意控制消毒物質的濃度避免導致卵白化死亡。孵化時保持微水流狀態,控制溫度在30℃左右,孵化時間一般為44小時,剛孵化出來的小魚不能正常的游動也不能自己攝食,只能依靠卵黃囊生活,直至3-4天后卵黃囊完全被吸收,水花的消化器官才基本發育能夠主動攝食。
三、魚苗培育
將魚苗放在31℃水溫下,保持安靜的環境、適宜的溫度,檢查水妖精增氧、過濾裝置,每天分四次用豐年蟲對其進行投喂,每次投喂的量一定要足,保證羅漢魚育苗的正常生長。連續投喂15天后,改投喂事先培養的搖蚊幼蟲10天。待羅漢苗規格普遍到達3cm時,有5條出現明顯頭座,這時培養池中的搖蚊幼蟲消耗殆盡,出現了另一種活餌料——面包蟲的高峰期。用塑料桶取半桶水,隨機撈出10條羅漢苗,進行試水。24小時后,試水苗依舊活躍,將208尾3cm左右的羅漢苗撈出,把出現明顯頭座的5條魚留在缸中,以面包蟲、蝦干搭配50個蛋白的適口性飼料飼養,其余203尾過水適應后全部放入餌料豐富的培養池中,每天投喂四次,同時保證魚苗良好的生長環境。經過15天后,池中羅漢苗規格多數達到6cm,這時拉網清池捕魚,總的撈出196尾。6cm中明顯起頭有68尾,小頭座有80尾,平頭有25尾;4cm的弱小苗有15尾。對比缸中最初選出飼養的5尾羅漢,在個體上、頭型上均處于劣勢。此時,將羅漢魚分開單獨飼養,避免發生打斗導致死亡。到目前為止,共產出魚苗七批。
四、試驗成果
(一)試驗分析
通過多次試驗,我們得到了以下成果:配對成功三組羅漢親魚,初步掌握羅漢魚的配對技術;繁殖出七批羅漢育苗,基本掌握了羅漢魚的繁殖技術,受精卵中最小出苗率為10%,最大出苗率達90%;羅漢魚繁殖季節產卵周期為8—20天;.首批羅漢魚苗于5月20號出苗,雌魚六個月便可達到性成熟,即12月份投入生產;通過人工繁殖分別培育出一月齡、二月齡、四月齡和五月齡羅漢,并通過對四月齡和五月齡的魚進行體型、體色觀察,確定全為羅漢魚。
本次試驗基本掌握了羅漢魚的繁殖技術,并繁殖出子一代共七批魚,現子一代第一批雌魚已達性成熟,根據其外形特征的對比,判定全為羅漢魚,試驗得出的子一代均未出現性狀分離及預期的返祖現象,初步推測出羅漢魚遺傳物質已基本穩定。
(二)羅漢魚的親本組成
試驗預想通過觀察子代的返祖現象,根據出現返祖現象羅漢魚的外部形態推出羅漢魚的親本組成,但由于試驗時間的限制目前僅繁殖出子一代的羅漢魚,子代代數太少且試驗羅漢魚親本來導致試驗未出現新魚(羅漢以外的魚),從而無法確定其親本組成。
五、總結
通過人工繁殖分別培育出一月齡、二月齡、四月齡和五月齡羅漢,并通過對四月齡和五月齡的魚進行體型、體色觀察,確定全為羅漢魚,未出現性狀分離,羅漢魚遺傳物質已獨成一脈。通過激素誘導后配對成功的雌雄魚,分開后,再合缸,反應激烈,直接對咬。配對成功三組羅漢親魚,初步掌握羅漢魚的配對技術。苗種培育期間,所投喂的生物活性餌料一定要經過消毒處理,預防疾病的發生。通過不同的實驗對比,得出動物性餌料蚊子幼蟲對羅漢魚起頭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長期投喂動物性餌料(搖蚊幼蟲)的羅漢魚的起頭率明顯高于投喂飼料的羅漢魚。羅漢苗繁殖后代的成活率達到90%以上,起頭率達到70%以上,人工繁殖技術已經完全掌握。羅漢魚繁殖季節產卵周期為8—20天。
【參考文獻】
[1]王劍鋒.何國森.陳林通 觀賞性花羅漢魚繁育技術初探[J]. 黑龍江水產 2013.02
[2]劉曉華.羅漢魚苗種繁育技術[J].河北漁業 2015.01
[3]林璇君.羅漢魚繁育招術[J]. 水族世界 200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