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化背景下,面對此種情形下的機遇和挑戰,我國黨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戰略。如何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城府和企業高度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從財政進行支持、發揮“營改增”作用、運用《反壟斷法》進行保障、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綠色供給、創新驅動發展七個方面來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改增;綠色供給;要素配置效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概念自提出以來,就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并且以人民為中心,適度發展總需求的同時,重點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用改革的辦法使供給體系更好的適應需求結構變化,進而有效的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發展戰略,調整著我國經濟改革與布局。如何切實可行的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且如何讓這些措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是我國當今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如何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
1.財稅進行支持
財政部門把握當今局勢,在宏觀和微觀方面都要進行深入研究,盡量使工作力度做到位。財政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采取的主要步驟為:第一、資金進行支持,處理傳統產業出現的問題,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第二、加大投入力度,引導新興產業的發展。第三、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公平的改革環境。第四、政府加強債務管理,降低政府債務風險。
2.發揮“營改增”作用
“營改增”即“營業稅改增值稅”制度,這項措施已經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積極推行,它對于我國的財稅體制完善、拉動投資、經濟穩定增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必須把“營改增”作用落到實處,充分讓“營改增”制度對于微觀企業和宏觀經濟發揮作用。
如何讓“營改增”制度對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作用,具體如下:第一、不同行業增值稅稅率進行設計。在增值稅稅率進行設計時還需考慮以下問題:所設計的增值稅稅率是否足夠低到保證每個行業稅收負擔減少、不同行業的增值稅稅率設計是否有區別并且是相對合理的。第二、加強稅收管制機制,防止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現象。為防止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現象發生,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如:稅務機關在技術上提高專用發票的設計專業性;司法機關建立相應的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法律,規范“營改增”制度。
3.運用《反壟斷法》進行保障
我國2008年實施的《反壟斷法》核心內容為三方面:禁止壟斷協議、禁止支配地位濫用、經營者集中執法。當今國家實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包括三個方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改革行政管理制度、矯正要素配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正好是《反壟斷法》的具體應用。
《反壟斷法》如何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如下:第一、對行政壟斷行為進行規制。《反壟斷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對行政壟斷進行了明確的說明和界定,為行政壟斷作了強有力的保障。201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也相繼對一些行政壟斷案例進行處理,表明了我國在行政壟斷行為方面的決心,這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二、推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目前我國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只是一個政策,還沒有制定相關的規定,比如由誰審查等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第三、將反壟斷執法、競爭執法進行規范化。當前我國的競爭執法問題還很嚴重,所以相關執法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要大力查處三大主要壟斷行為、行政壟斷案件,健全市場競爭規則,提高執法效率,將反壟斷執法、競爭執法進行規范化。
4.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如何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如下:第一、對投資體制進行改革,打破對市場進行分割等現象,激發市場活力。第二、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促進技術創新等投資改造。第三、對人力資源投資力度加大。我們必須樹立人才資源是企業之基,是企業之根,要把人力資源的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第四、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背景下,提升我國產業價值鏈,推動我國產業價值鏈全面升級。
5.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趨勢,從長遠角度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性決策,也是經濟新常態化的重大創新,可以有效的推動我國經濟朝著持續健康方向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充分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所以加快轉變政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重要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如何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大力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讓企業減輕負擔。簡政放權我們做到:進行精準放權、簡化審批流程、政府機構編制進行精簡。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審批成本、認證成本。第二、激發市場活力與創造力,如:政府應該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第三、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有效的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政府進行有效的市場監管,保障市場秩序公平。第四、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6.加強綠色供給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國民的消費需求已經潛移默化著發生改變,然而供給體系卻尚未改變已經不能跟消費需求保持一致。我國供給體系現存問題有:第一、中低端產品過多,高端產品不足。第二、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興產業供給不足。第三、綠色供給意識薄弱。第四、環保工作不到位、環境管理技術手段落后。
為解決以上問題,可以加強綠色供給來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措施如下:第一、積極創新綠色技術、推行綠色制造、提高綠色產品質量。第二、實現全生命周期綠色化。它是指從設計、采購、生產、營銷到回收還涉及物流體系在內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綠色化生產,同時也包括從批發到零售環節進行綠色流通。第三、大力倡導科技創新、提高綠色有效供給。環保部門和相關科研機構加強科學研究,嚴格制定環保標準,可以鼓勵民間資本融入環保產業,激發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大力提高綠色供給。第四、通過財政補貼、財政獎勵等方式進行財政支持,保障綠色供給進行有效實施。
7.創新驅動發展
伴隨著國內經濟結構的改變,經濟發展動力也轉向長信驅動,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乃至關鍵作用。創新驅動發展如何推動我國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對優質科技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科研機構與高校進行合作,建立政府、企業科技創新研發中心。第二、完善產權清晰制度,對科研人員進行股權和紅利激勵政策,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黃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競爭政策[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6(1).
[2]董艷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供給管理創新[N].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6,05(12)02:76一81.
[3]任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環境保護若干戰略問題[J].環境保護,2016(16):18-24.
作者簡介:崔愛茹(1991.02—),女,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