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成
【摘 要】企業效能監察在企業內部管理與監督發揮著重要的管理作用。
【關鍵詞】效能監察;企業管理
企業效能監察在企業內部管理與監督發揮著重要的管理作用。它作為企業效能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方法,與企業內部的執法監察、廉政監察、企業內部控制測試、內部審計、業務監督、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一起從不同的管理角度,系統地服務于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企業效能監察與執法監察、廉政監察的關系
執法監察是對監察對象執行法律、法規、政策和決定、命令情況的監督監察,對違法違紀行為進行糾舉和懲戒。著重解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目的是保證政令暢通,確保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廉政監察是對監察對象執行廉政法規情況的監督監察。重點是解決以權謀私不廉潔的問題。目的是加強廉政建設,促使監察對象廉潔從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效能監察是對監察對象履行職責或者流程運行的工作效能情況的監督監察。著重解決失職瀆職、工作效能低的問題。目的是加強勤政建設和優政建設,促使監察對象增強工作責任心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方法和管理技術,增加效益、效果、整體提高工作效能。目的在于促進企業效能提高。
效能監察與執法監察、廉政監察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監察的內容不同。執法監察著重解決政令不通問題,廉政監察著重解決不廉政問題,效能監察著重解決工作效能低的問題。
監察的方法不同。執法監察是直接對照某項法律、政策、制度的條文要求,檢查監察對象是否逐項執行,發現不執行的問題,進行查處,促進法規的貫徹落實。廉政監察一般從群眾反映的“廉政”問題或舉報的線索入手,直接調查核實有無問題,查無問題銷案,查出有問題進行處理。效能監察從效能出發、查管理效能中的問題入手,檢查監察對象履行職責情況,檢查任務的完成過程與完成效果,找出問題,查找原因,分清責任,有獎有懲,以達到提高工作效能的目標。
問責處理的尺度不同。廉政監察依據廉政法規進行問責處理,執法監察依據具體莫法律規定處分要求進行問責處理,效能監察依據國家法規、企業管理制度進行問責處理。
監察的深入程度不同。廉政監察主要檢查監察對象履行廉政法規情況,將監察重心放在遵守廉政法規情況的檢查上,檢查內容限于監察對象的廉政情況;執法監察主要檢查特定的某項政策、部署、法規的貫徹落實、監察重心放在該項政策、部署、法規貫徹落實及效果上,企業效能監察主要檢查監察對象的辦事效率、效益、效果的實現情況,監察重心是監察對象的工作效能狀態怎么樣,檢查內容包括監察對象的廉政、勤政、優政情況,檢查內容范圍要比廉政監察、執法監察更為全面和系統。
二、企業效能監察與企業內部控制測試
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各管理體系所構成的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內部監督的集合。它是企業管理者圍繞實現組織預期目標所做的系列策劃、實施、控制、反饋與監督改進的過程,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效果與效率,財務報告可靠性,是企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三方面合理保證。內部控制測試某種意義上是檢測預防企業內部舞弊的牽制與制衡是否有效。控制“舞弊”的風險是企業最起碼的管理要求。
企業效能監察是圍繞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的效益、效果、效率等問題進行的監察活動,因此企業內部控制的內容是企業效能監察所要監察的一部分內容,但企業效能監察內容不僅包括這些,企業效能監察還要促進企業效能持續提高,“不舞弊”僅僅是管理底線。它們的工作切入角度不同,企業內部控制測試是從控制舞弊的角度來進行管理,向相關利益方報告生產經營成果時,以不舞弊為準則,并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效能監察從效能的角度來看待企業管理,以提高又好又快的企業效能,實現管理目標的能力為效能監察的出發點。企業效能的改進是源于要不斷提高企業管理能力,遠高于“不舞弊的要求”,反過來,效能監察工作有利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不斷完善。他們兩者工作切入角度不同,但可以相互促進。
三、企業效能監察與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在于評價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主要是驗證并報告經營活動與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情況。
企業效能監察是圍繞實現企業的效益、效果、效率和持續盈利能力的管理目標,促進企業效能持續提高為目標,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循環的審查、建議并督促改進的監督活動。企業效能監察立足于對企業效能現狀的審查、以提高效能的監察建議,并督促改進,更具強制性、廣泛性和全面性。兩者工作的目標、對象、工作內容存在一些區別。同時內部審計一些工作方法是值得企業效能監察工作借鑒,因此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與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之間存在互通有無的內容,從一定程度上內部審計可以成為企業效能監察工作中一支重要的專業力量。效能監察工作與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果信息可以形成共享,形成監督合力,以提高企業效能。
四、企業效能監察與內部業務監督
企業業務監督是指企業內部的各業務專業職能部門為實現企業發展的預期目標,對其部門職責范圍以內的經營管理活動所實施的必要的控制與管理活動,是管理學意義上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組成要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管理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業務監督是部門經營管理活動中的一項經常性的管理活動。它的實施主體為企業內部的各專業職能部門。企業業務監督是職能部門對自己的工作計劃、措施在執行時的控制與自我糾偏,目的在于確保本部門職責履行,實現部門工作目標。
企業效能監察是企業對業務部門全部管理活動的第二方監察主體,監察內容就包括對業務部門的業務監督活動是否開展是否有效的監察。效能監察部門推進的效能監察是一種跨部門、跨管理體系的管理與監督、與業務監督不是同一個層次的管理與監督活動,它從公司整體管理的更高層次進行管理與監督活動。因此說,企業效能監察是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再管理,業務監督工作的再監督。這種監督具有全局系統性和綜合性。同時,效能監察可以選擇在事前、事中或事后介入,主動性和靈活性大,可以在一個部門或跨部門的業務管理體系進行系統的監察活動,這是企業內部其他專業部門所不具有的特有的工作優勢。
五、企業效能監察與全面風險管理
2006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指出全面風險管理是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企業風險一般可以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因此,全面風險管理是降低企業經營目標的不確定性,促進企業經營目標實現的管理。企業效能監察是以實現企業組織實現經營目標的能力,即企業效能的持續提高為工作目標。全面風險管理目標在于實現經營目標為終極目標,效能監察以提高組織實現目標的能力為無限追求目標,但它們都將以流程為工作載體發揮作用。
總之,效能監察是紀檢監察部門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發揮其職能,服務于企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我們施工企業要在改革中謀發展,就必須緊緊圍繞提高經濟效益這個中心,堅持循序漸進,不斷創新,融會貫通,講求實效,向高層次的管理和監督邁進,把實際工作中的潛能轉化為動能和資源,企業效能監察工作就一定能夠取得圓滿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