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摘 要】眾所周知,在日語的諸要素中詞匯是最活躍,最易發生變化的部分,日本生活的各種變化都先由詞匯反映出來。在繁雜的語言現象中,我們要關注使那些使用特殊語言的人們,年輕人用語就是這樣的特殊語言。年輕人由于社會環境、心理等要素的交錯影響,逐漸形成了年輕人用語。他們根據自己的語言,打破正規的語言表達方式,使用大量特殊語言,特別是在表達方法中夸張著他們的個性。本文從日本年輕人用語表現形式簡單說明了四個類型,舉些例子做了簡要說明,對年輕人用語進行大概的總結,從而使我們對日本年輕人用語有個了解。
【關鍵詞】年輕人用語;交流效果;特殊語言;社會環境;心理
日本年輕人用語從形式方面,語法方面,語音方面都有很大的特點。最明顯的是形式方面。形式方面大致分為四種。第一種只有“自家人”在特定的場合聽得懂的語言。暫時稱之為「好友語言」。其次是校園里用的語言。這雖然也是好友語言的一種,不過只適用于校園里,所以很特別。暫叫做「校園語言」。第三種是像「めっちゃ」啦「ばり」一類的有強調程度的語言。稱之為「程度強調語言」。第四種是「てるてる語言」。像是「なになにしてる」「なんとかってる」一類附著「てる」的語言。這個不僅僅是年輕人在用,現代日語中被使用得也很多。不過,年輕人用語在這里走在最前端。
有一種語言既屬于好友語言,也屬于校園語言,還屬于てるてる語言,所以語言不是必須只屬于一個類型的語言。比如「頭きてる」或者「頭がきてる」好像是「吃錯藥」或者「生氣」的意思,但是其實是「頭發剪短」的意思。一般都說「那個老師剪頭發了」「剪的一點也不好看」類似這樣。因為適用于關系好的朋友之間,所以歸類于好友語言,但是在語言形式方面來說又屬于「てるてる語言」。
「好友語言」掌握了年輕人語言功能。不是好朋友關系是不能用的,在所謂的“自家人”聽得懂的場合使用才能體現出效果。專屬于好友關系使用的意識很強。「きびしい」是個普通語言,但是根據使用場合不同會變成好友語言。而且只屬于好友語言。比如,「あの先生の髪形キビシイわー」「散髪しはったんやなー」,意思是「那個老師的發型很不好看」,但是不是好友關系的人聽起來就不懂本意,還以為是壞話而感到莫名其妙。這正是好友語言有效的用法。
年輕人用好友語言可以增加談話雙方的親密感,使對方產生好朋友意識。也正因為它是好友語言,所以其中有些語言類似隱語,只有好友才能了解。在不便使用一般性語言時,可以借助這些用語進行隱蔽性交談。
「校園語言」是大學生作為大學生而活著的最明顯的標志,也是作為大學生所擁有的一體感重要的語言功能。比如,「シジョる」和「ブツる」。「シジョる」是“去四條河原街”的意思,「ブツる」是“去佛教大學吃飯的”意思。也有「ビブる」的動詞,「今日、放課後ビブらへん?」「ええよー」。意思是放學后去叫做ビブレ的百貨商店。「トショる」是「去圖書館」的意思。這種縮短詞語再附加「る」的方法非常方便。打車叫做「タクる」,走著去叫做「徒歩る」,去麥當勞叫做「マクる」,去王將吃餃子叫做「おしょる」,去吃哈根達斯叫做「ハゲる」等等被大學生廣泛使用。
「程度強調語言」對語言交流方面的傳達效果也很明顯。有平淡的,也有熱烈的。在東京附近,只要說出「かなり」這三個假名,所說的內容好象變成非常的意義。如果說「かなりやばい」,成績非常的不好,處于很危險的狀態。像關西方言的「かんなり」一樣,由于「ん」的附加,語言程度就變得更大。在東京經常使用「超」,而在大阪并不那么使用。也有經常使用「ばり」的年輕人。比如,像「ばりきっしょい」「ばりむかつく」之類的在言語間表露著打工地方客人的態度。也叫作「ばりしんどい」。這雖然是“我非常惡心”的意思,但是這么說會很貼切而且很直接表現出年輕人當時自己的心情。我覺得「ばりむかつく」「めちゃむかつく」也能表現出當時那個心情。
接下來說一說年輕人用于的語法方面的內容吧。說者和聽者都能共享的語法。
最近年輕人用語方面有這樣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在語言的開頭喜歡使用「なになに的には」這個說法。比如有「私的には、厚底の靴の方がかわいいっていうか。○○ちゃん的にはどう?」的例子。即使到現在都覺得「私の考えでは」「私の意見では」「私に言わせてもらうなら」「私が思うに」很合適,可是這種說法太長,會不會對對方帶來自我主張很強的印象呢?
另一個特點,語言結束的部分,這種專門用語只適用于結尾,所以稱之為句末形式。句末形式一般表現于說話人是怎么捕捉語言內容,又打算用怎樣的態度告訴聽者自己想說的內容的。斷定表現有「なになにする/します」啦「なになにした/しました」啦「なになにするんだ/するんです」啦「なになにしたんだ/したんです」這些。沒有自信,或者不太確定時使用。有含糊不清的感覺,或者沒有太深的印象而不能明確的斷言時使用比較合適。除此之外還有很多「なになにって感じ」啦「なになにみたいな」啦「なになに狀態」啦「なになにモード」等相同類型的形式。
另外,語音方面年輕人用語也有兩個特色。一個是“半問號”或者“半疑問”的說法。比如像「サークル?とかの活動って、なんか、個人の自由?がないような、でも、わいわいがやがや楽しそうで、友達意識?みたいなものがあって、いいなあって」這樣升高詞語尾部的發音。
關于這種用法感覺很難聽,很討厭的人也有很多。對于這個類型認真想了一下,覺得在交流方面還是具有顯著地效果的。每回自己確認關于某個事情的時候,會擔心對方是否明白了。不能夠很流暢的,順利的說出的時候會擔心對方沒有聽明白而會提出疑問,如果使用這種半問號的說法,表達的同時一邊確認對方的反應一邊繼續說下去,會有一種兩個人相互交流非常融洽的效果。還有這個半問號,對于自言自語,這么說是否適合等沒有自信的時候使用最為貼切。對于那種這樣說可以嗎?而向對方求助時也可以使用。我覺得這樣說話的兩個人關系會更加密切。所謂聊天,說話人和聽者互相順暢的進行是最開心的。
另一個特點,也就是語句,我覺得在結束的部分上下起落的說法更好一些。這些對于稍微緊張的時候,或者向對方有撒嬌心情的時候經常使用。比如「昨日、授業でぇ、當てられたんですけどぉ、予習とかしてなくってぇ、えー、どうしようとか思ってぇ、パニックだったんですよぉ。センセも、なんか、怒ってる感じだったしぃ、もう、サイアク」啦「調べることが大切やっていうことは分かってるんですけどぉ、私たちって、結構忙しいじゃないですかぁ、だから、なかなかそっちのほうに手が回らないってゆうかぁ、で、結局できないんですよぉ」等等。
還有一些人會覺得這樣使用不太好而譴責。但是,緊張的時候,話是不能流利地說出口的。所以就變成了這樣的說法。因此把它當作一種說話習慣的人也大有人在。
使用好友語言和校園語言的就是朋友,以自家人這樣的關系交流著。是為了保持這個好友關系而說的一種語言效果,是種關系好的標志。與這個相反的,對于關系不好的人要排出去的。這個使關系好的人們交流更加融洽,而對關系不太好的就成了一種弊端。
日本年輕人用語不是簡簡單單出現的。是依著日本年輕人語言特征日積月累形成的,主要以年輕人為首的表現日本人文化特點。它也能表現日本人的精神。從避開或者考慮對方的心情而清楚地傳達自己的想法方面就能看出。這不僅僅關于年輕人,是對全日本人而言的。年輕人用語也非常好地呈現了日本人基本性格的部分。同時年輕人用語的圓滑也充分展示了人際關系一種策略,重視現場的氣氛,婉轉而大量的被使用著。因此,即使是沖在最前的年輕人,也要考慮這些,體現自謙典型的日本人氣質。年輕人用語也是社會現象的一種。我想作為日語專業的老師,需要研究日本的年輕人用語,與標準日語一起學到手。要了解每天都在發展的日本,了解日本年輕人用語的作用。如果能夠自如的使用年輕人用語,與日本年輕人融洽的交流,更加能夠理解年輕人的心理和意識是件很不錯的事情。畢竟中日的未來是我們年輕人的。
參考文獻:
[1]『若者言葉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効果』小矢野哲夫 阪成蹊女子短期大學國文學科講演 1999.
[2]『若者たちの言葉があぶない』賀野井 秀一學術講演會 1999.
[3]『若モンの言葉と”現代語” 』小矢野哲夫 『國語展望』84(尚學図書)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