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秀利
【摘 要】環保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推進環保工作創新發展,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保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需要發達的節能環保產業的強力支撐,需要重點治理好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
【關鍵詞】環保產業;污染治理
煙臺市,煙臺的萊州市、招遠市相繼被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榮獲了我國環境保護的最高榮譽。這意味著煙臺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遵循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取得成效: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發展,生態良性循環,資源合理利用,環境質量良好,城市優美潔凈,生活舒適便捷,居民健康長壽。煙臺環保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績,令人鼓舞,環保人同時也應理智清醒:環保工作無止境,新舊問題依然嚴峻,創新發展任務艱巨。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保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環境是不可逆轉的資源,加強環境保護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還強調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突出強調了環保工作的重大意義,是我們做好環保工作的重要遵循。環保工作者一定要下大力氣認真學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做好環保工作的自覺性。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環保隊伍建設力度,強化人員業務知識學習,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和水平,推行公正執法、文明執法,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為煙臺的碧水藍天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不斷促進煙臺市的節能環保產業躍上新臺階
環保工作需要不斷提高認識,更需要堅實的基礎支撐。國家、省、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明確了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煙臺市還發布了《2014-2020年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關于打造中國節能環保城的指導意見》《煙臺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等文件。煙臺市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目標:到2020年,全市建立起產品種類更加齊全,技術水平更加先進,服務范圍更加廣泛,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的環保產業組織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規模以上節能環保企業實現主營業收入2000億元,利稅2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節能環保企業達到30家,成為全市新興經濟支柱產業。主要任務:1.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打造污染防治設施、產品及技術供求信息、環保項目投融資、污染物總量交易等3個公共服務平臺,搞好環保項目招投標信息、環保技術研發、環保技術咨詢、環保產品檢測、環保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2.提升科技支撐水平。加快實施科技創新“六個十”工程,每年爭取3個以上環保項目列入市級以上科技發展計劃。依托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環保領域技術開發,鼓勵技術集成,支持示范工程建設,推動山東魯蒙低碳技術研究院發展創新。3.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技術裝備制造方面,扶持壯大同興實業等10家企業成為國內行業領軍企業。環境綜合服務方面,鼓勵煙臺市環保工程設計院等企業在水氣渣聲污染防治、土壤修復、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創出品牌。到2020年,龍頭骨干企業營業收入占環保產業總營業收入的40%以上。4.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煙臺市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大力發展,并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首先,政策支持方面,不斷加強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一是積極爭取和落實上級扶持政策。2013年,共組織申請國家財政獎勵項目39個,申請資金額達3000萬元;組織24家國家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項目59項,總投資2.24億元,落實國家政策減免稅683 萬元,項目年節能量達到21萬噸標準煤,節能效益2.1億元。二是加大市級財政對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的扶持力度。2013年,投入財政資金267萬元,引導企業以發展高效工業鍋爐和鍋爐節能技術、發展變頻器、節能型變壓器、高效制冷機組和智能控制節電技術等為重點,完成了17個用能裝備的節能技術改造,實現節能量4.4萬噸標準煤。其次,技術能力方面,投入加大能力提升。據統計,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為煙臺市節能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煙臺市萬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05%,2013年萬元GDP能耗繼續保持全省最低水平,連續八年完成省下達的節能目標。再次,投資環境而言得到明顯的改善。截止2013年底,全市規模以上節能環保產業企業91家,從業人數44135人,實現主營業收入達700億元,分別占全省17%和全國的2%。有效地推進了節能環保產業的集中、集約、集群發展。2015年,煙臺市環保投資將達600億元,環保產業將實現年銷售收入650億元,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7%,僅為2010年的83%。
三、切實改善環境質量,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抓重點,解決主要矛盾,是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
空氣質量問題是群眾感受最直觀、反響最強烈的環境問題,必須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加大燃煤、揚塵、機動車排氣等污染治理力度;持續開展藍天白云行動計劃,綜合施策,聯防聯控,確保空氣質量不下降、有提升。要深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在建機制、抓持續、見實效上下功夫,鞏固提高全市河道及水源地保護成果;要大力推進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整治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著力解決農村環保突出問題,促進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要高度重視土壤污染問題,大力治理農業面源污染。要把生態修復作為遏制環境破壞、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性工作,大力開展城鄉造林綠化,嚴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做好重點海域、海岸帶保護和漁業資源修復養護工作。要不折不扣地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確保按期完成目標任務。
要增強市場化意識,積極利用社會資本建設運營環境基礎設施,探索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運用法治思維,以法治方式謀劃對策、推動落實、解決癥結,依法從嚴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要強化問責導向,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和屬地管理責任制,加強跟蹤督查,嚴肅問責追究。要樹立全民環保理念,強化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防范,切實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環境問題,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
[2].《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13〕40號).
[3].《煙臺市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煙政辦字【2017】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