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杭州市建站企業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這一平臺,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集聚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優勢,產生出明顯的成效。
自2009年起,杭州市科協與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等單位協作,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戰略部署,穩步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至今,全市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07家、專家工作站7家。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14位,柔性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8位,入駐工作站團隊專家700多位。其中,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4家,2016年全國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6家。建站工作已成為杭州市構筑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也是近年來杭州市科協主動作為,積極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一、理清思路,找準建站工作切入點
自建站工作開展之初,就明確“一個圍繞,兩個堅持”的建站工作思路。
“一個圍繞”,即建站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效服務地方經濟和科技發展;“兩個堅持”,即堅持“溝通宣傳優先”策略和“大聯合、大協作、上下聯動”工作方式。
這一策略推動了建站工作,相繼被寫入《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杭州市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杭州市“人才新政”27條等重要文件,也得到時任杭州市市長張鴻銘等領導的肯定批示,帶動了各地黨委、政府對建站工作的重視,為縣、區科協開展建站工作提供全面支持。中央4臺、新華網、光明網、科技日報等中央媒體對杭州建站工作作了報道,《杭州日報》已連續10期對院士專家工作站作了系列報道。
杭州市先后出臺《杭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辦法》、《杭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考核辦法》、《加快推進杭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與發展實施意見》等制度,做好頂層制度設計。同時在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統一領導下,成立由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市科協、市科委、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人力和社保局等7家單位組成的“杭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協調小組”,實行市、企業(園區)共同投入,以企業(園區)投入為主的配套資金原則。明確市本級對考核合格的市級工作站和省級工作站分別給予50萬元和3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專家工作站給予10~2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鼓勵區、縣(市)配套資助,目前絕大部分區、縣(市)對工作站都有相應的資金配套資助。
為了對接需求,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杭州市科協每年堅持開展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了解收集企業在人才、項目、技術等方面的需求和問題,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收集第一手信息。針對企業產品、技術、項目、戰略等不同層面需求,開展院士專家企業行等點面結合的分層次、多樣化服務,目前累計編印《創新驛站》雙月刊58期,4萬余冊,向在杭800家企業免費發放,為企業提供大量、最新的產品技術、項目申報、講座論壇等科技服務信息。組織院士專家企業行50余次,點對點服務企業50多家。舉辦各類科技培訓10多場,培訓人員千余人。舉辦專題技術交流會累計10多場,參會人數千余人。連續13年舉辦“京滬杭高科技產業化合作交流活動”,搭建產學研用對接平臺,累計邀請國內外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專家千余位,服務本地企業二千余家,促成合作項目60多項。
杭州市充分利用院士這一高端智庫資源,充分發揮院士在科技創新和高端產業發展等方面具有的無可比擬的優勢,使院士成為黨委政府決策咨詢的重要力量,拓展高端智力服務地方發展的新途徑和新平臺。
實踐證明,建站企業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這一平臺,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集聚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優勢,產生出明顯的成效。據統計,院士與建站單位間累計開展各類技術合作項目62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1項,省部級項目150項;建站后獲得各類授權專利3767件,其中發明專利1038件;工作站成果獲得省級以上成果獎勵336項,其中國家級獎勵為114項;制定技術標準524個,其中國家標準16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