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科協自2011年開展中國科協科技信息企業應用推廣項目工作,積極發揮科技信息推廣應用項目在企業科技創新工作中的作用,優化各項工作程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信息應用推廣助力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工作體系,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累計注冊推廣企業1300余家,培育典型應用企業近200家,實現產品轉化成果260多項。
2015年以來,在中國科協企創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濟南市科協優化創新項目實施體制機制,緊緊圍繞濟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心任務,在助力泉城科創中心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創新項目實施管理模式
(一)成立專業服務機構,提升項目服務專業性
2015年濟南市科協為有效提升項目服務專業性,利用科協人才智力資源優勢,開始摸索引入專業人員參與項目服務,年終項目實施成效倍增。
(二)整合省內優質資源,打造”市科協統籌、專業事情專業人做”的工作模式
2015年底到2016年初,市科協總結了2015年項目實施經驗,并根據科協事業單位改革情況,市科協整合省內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科研企業、創新工作者和科技服務機構等資源成立了濟南專利應用研究會,由研究會具體承擔科協服務企業創新工作,并確立“市科協直接領導,研究會主抓實干”的推進機制,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智力保障。
二、打造多元化服務形式
(一)精準確定服務對象,建立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
專利應用研究會成立后,市科協會同研究會對以往安裝企業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研判,剔除了部分應用效益不高的企業,確定了重點在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型企業中開展推廣應用的工作思路,并從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分別調取了市高新技術企業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名錄,提高了推廣的成功率和應用實效。
在項目具體實施中,確立了“市科協直接領導,研究會主抓實干”的推進機制,市科協整體統籌推進,具體工作由濟南專利應用研究會專業化、社會化實施。研究會由市科協企業部直接領導,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6名,實現了“專業事情專業人做”,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智力保障。
(二)強化跟蹤服務,積極培育示范企業
與科協專家企業行工作有機結合——及時了解企業需求,調動專家資源對應用企業開展走訪、培育工作,協助企業挖掘應用案例,形成成果。
項目實施過程中累計走訪服務園區、企業150余次,開展專家報告會41場,培育了中國重汽集團、山東博科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山東銀鷹炊事機械有限公司等22家典型應用企業。
開展優秀應用成果評選活動,提高了企業應用專利檢索系統的積極性——神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虹膜識別智能鎖具的裝置和方法”等18項優秀應用成果分獲一、二、三等獎,并給與經濟獎勵,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搭建科技信息推廣服務交流QQ群,建立高效率、專業化的溝通橋梁——群內吸納專家和企業應用人員加入,常備3名工作人員,及時解決企業在使用專利信息檢索系統中遇到的難題和相關專利問題,并每天發送業內最新動態、及時更新通知公告和中國科協發布的最新重點行業監測報告等,保證了推送內容的豐富性和及時性。
(三)超前謀劃,開創“互聯網+科技信息服務”新模式
為更好結合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網絡化的要求,市科協會同專利應用研究會搭建了濟南企業創新服務平臺。2016年7月平臺上線后,組織專家在線服務企業百余次,為400多家注冊企業提供了在線服務與支持。
(四)創新思路,強化“專利應用工程師培訓”品牌建設
市科協以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和影響為目標,加強培訓的整體策劃和方案設計,將培訓向專業化、優質化轉型升級,打造“專利應用工程師”培訓品牌。
市科協以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和影響為目標,加強培訓的整體策劃和方案設計,將培訓向專業化、優質化轉型升級,打造“專利應用工程師”培訓品牌。
(五)設立應用企業分層服務模式
市科協帶領研究會根據應用企業情況及企業研發基礎對企業進行分層、分類,主要將應用企業分為信息應用能力偏低、具有應用及創新基礎、應用及創新能力較高三類企業。
(六)突出精深服務
1. 篩選精深服務企業名單:根據項目要求篩選系統應用較好的企業形成精深服務企業名單,重點聯系名單企業,了解企業需求。
2. 了解精深服務機構:通過與精深服務機構的溝通以及服務機構相關資料,了解精深服務機構服務特色,根據機構優勢向企業推薦。
3. 根據需要配發服務券:通過與企業和服務機構的溝通,確認企業精深服務需求,根據企業需求配發相應服務券。同時及時監控服務券使用情況,對未使用或沒使用完的服務券及時回收配發給其他有需求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