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薇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既是應對國際產業格局變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新形勢下,我們要充分認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特殊性,正確選擇、規劃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應從全局入手,統籌規劃、科學引導、有效監管,盡快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抓出成效,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具體到操作層面,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第一,要加強跨部門、跨領域的統籌規劃,配套發展。打破部門和地區分割,在國家總體戰略目標下統籌規劃,形成合力,發揮整體效益。加強相關核心技術研發、產業鏈各環節配套、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標準、制度和政策的統籌規劃。如,發展風電與配套電源和電網建設統籌規劃;發展電動汽車與充電系統、電池技術和汽車技術統籌規劃;裝備制造國產化要與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標準、檢測體系統籌規劃等。
第二,要持續支持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儲備,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各部門之間和各類科技計劃的銜接,建立集研究開發與示范、推廣為一體的管理體系。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從需求出發倒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點,加大示范工程的投入。鼓勵各種形式的產業技術戰略聯盟,支持“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研究開發聯合體,建立國家支持和企業分擔的投入模式,通過合理的利益和知識產權分享機制,形成產學研用合作長效機制。
第三,建立以真實成本效益分析為基礎的投資決策機制。重大技術的推廣應用要建立全壽命期內能源轉化效率和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根據能源效率和環境影響確定不同技術路線的優先順序和優惠政策。
第四,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鼓勵需求的政策,為新興產業開拓市場創造良好條件。切實落實消費型增值稅,進一步細化政府采購政策,通過法律、技術標準、安全標準、市場準入等措施促進新技術的利用和推廣。通過稅收、金融等政策,鼓勵采購首臺套或首批次重大技術裝備。
第五,有效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公平支持各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政府通過制訂能耗、安全、環保等標準,建立市場準入門檻,由市場選擇新興產業的技術方向。其次,要加快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建立反映稀缺性和環境影響的資源價格和稅收體系,利用市場機制推動和引導企業創新。
第六,要發揮民間資本和中小企業的作用,增加創新活力。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分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不能過早以規模標準為門檻限制中小企業的發展。要優化創業環境,孵化和培育創新創業企業,培育新興產業。
與此同時,還要把傳統產業技術改造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起來,促進傳統產業平穩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