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果
生態產業化的實質是針對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條件,將生態環境作為生態資本來運營,實現其保值增值,促進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發展。推動生態產業化發展,要立足生態保護抓發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實現發展速度和質量的“雙贏”。
具體而言,推進生態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生態化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加快生態城市建設,加強生態產業化發展規劃。加快生態城市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民對良好生態的需要當作城市發展的投資需求來做。重慶生態城市建設應著力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結構,形成“綠色布局”;著力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加快構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綠色轉型”;著力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努力讓居民共享“綠色福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樹立“綠色導向”,將重慶潛在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生態城市建設新格局。同時,各區縣還應結合地域特點、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條件,大力發展生態產業,逐步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奠定生態產業化發展基礎。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是保障重慶有效運轉的“血脈”和“經絡”。推進生態產業化發展,必須大力提升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提高資源配置和通勤效率,實現聯動發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奠定生態產業化發展的基礎。要強化交通網絡融合意識,將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觀念融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著力構建服務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物流配送和扶貧開發的綠色交通網絡。
三是構筑特色優勢生態產業,優化生態產業化布局。借助重慶獨具特色的資源稟賦,構筑突出特色優勢產業,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是重慶生態產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重慶要堅持資源優勢與產業特色相結合,以生態產業為支撐,突出綠色發展,保護與發展并重,加快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生態工業和以生態旅游為統領的服務業,打造綠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培育獨具優勢的產業競爭力。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彰顯特色,促進產業布局與資源生態稟賦相協調,推動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優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結構。產業政策要大力扶持新興產業,淘汰傳統落后產業,加快促進生態產業健康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綜合競爭力創造有利條件。
四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升生態產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生態產業化發展的落腳點最終體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調整過剩產能,把資源投入到生態產業上,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自主品牌和自主技術,豐富服務產品,提升服務質量。各區縣應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特色資源加工、特色效益農業、生態旅游等產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服務流程,精細服務環節,優化服務供給,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范圍。政府部門要完善監管體系建設,加強服務意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各企業要做到服務配套設施安全衛生,以人們的需求、滿意為服務的最終標準,從而促進重慶生態產業整體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