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自2013年定點幫扶云南省臨滄市云縣以來,本著務實科學、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有所作為的原則,制訂長效幫扶機制,不斷提升云縣的“造血”功能,為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幫扶,取得了顯著效果。
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在對云縣進行教育扶智中,華南理工大學把幫扶滲入到每一個教育環節中,把幫扶覆蓋到每個教育層次中,構建以本科、專科、中專、中小學以及成人繼續教育為一體的五維教育幫扶體系。對中小幼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主要采取對接發達地區教學資源的方式,組織廣州知名中小學優秀教師對云縣中小幼學校教師開展業務指導,同時幫助改善中小幼教學基礎設施,資助特困學生完成學業。對中職、中專、本科教育的幫扶,主要是鏈接廣東本科高校優勢資源進行升學幫扶,在云縣大力宣傳“國家指令性少數民族預科班”“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面對農村學生的自主招生計劃”,為云縣學生提供升學的基本途徑,解決升學難問題。對成人教育,主要針對云縣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員,搭建優質教學資源遠程共享平臺,讓他們可以通過遠程教育提升知識技能,解決再教育與終身教育問題。
開展捐資助學,鏈接多方社會資源捐款捐物
為改變貧困地區落后的教育基礎設施,四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廣泛爭取社會資源捐資助學,累計捐獻物品和資金共計400余萬元。
其中,資助云縣一中建設計算機室,助力云縣一中在晉級“云南省一級完全中學”驗收時硬件設施達標。同時設立“云縣學子助學基金”,每年資助云縣10名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大學生,幫助他們靠知識改變命運。
華南理工大學還積極鏈接其他社會資源,由廣東華文航空藝術職業學校、廣東戶外媒體村傳媒有限公司為兩個小學捐資援建“愛心浴室”,解決山區400多名小學生的洗澡問題;香港貝爾幼兒教育集團對茂蘭鎮5名特困、殘疾兒童進行“一對一”幫扶;佛山華粵教育集團、廣州中元教育集團出資援建“大寨留守兒童之家”“棠梨壩村留守兒童之家”,為3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集體活動場所,搭建了與兒童、家長、監護人遠程溝通交流的互動平臺。
拓寬升學空間,搭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針對云縣職業教育基礎薄弱、手段落后的現狀,華南理工大學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2016年投資300多萬元開通“華園云州在線講壇”,建立黨政干部教育培訓新平臺,免費向包括云縣在內的整個臨滄地區開放價值1億多元的優質學習資源(13個專業395科次),幫助云縣拓展干部培訓渠道、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此外,聯系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等本科獨立學院,對云縣學子在學費上優惠5000元/人/年以上,并給予獎助學金方面的支持。2015年8月,促成廣東華文航空藝術職業學校與云縣教育局簽署《教育扶貧戰略合作協議》,每年招收云縣生源學生60人,免除學費和教材費,宿費只收一半,并為每個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和去廣東航空公司等相關企業實習、就業的機會。
強化思想扶貧,打造專業“華園云州大講壇”
為提升云縣黨政干部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華南理工大學開展專題講座培養干部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為云縣的快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該校不定期組織專家教授來云縣授課培訓,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建筑大師何鏡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院陳春花等相關專家學者,先后主講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快速城鎮化下的建筑文化傳承與創新》等高質量專題報告9場,培訓黨員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5000余人。同時,積極整合資源,從廣東省委黨校、廣東省社科院、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單位遴選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組織云縣干部來粵、來穗、來校開展短期培訓,四年來累計有136名云縣黨員干部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參加培訓。
實踐支教扶貧,組織優秀志愿服務隊伍
華南理工大學每年暑期組織研究生調研服務隊,赴云縣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研究生們積極為各單位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決策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解決難題。此外,該校每年暑期組織優秀志愿者服務隊開展支教夏令營,志愿者們精心備課,設計了數字王國、聆聽世界的聲音、大山外的世界、風帆課堂、手工繪畫等多門課程,為大山里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
家住云縣茂蘭鎮溫平村的民族中學初一學生小雪來信說:大山里交通不便、環境閉塞,家距學校有10公里的路程,天不亮,我就已經背起書包走在上學的路上。由于父母在外地務工,奶奶沒人照顧,我每天放學回到家要放羊、做晚飯,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接觸外面的世界。華南理工大學的大哥哥大姐姐為我帶來山外世界的精彩,他們教給我科技、地理、歷史、美術等方面的很多知識,輔導我做作業,傳授學習技巧。下課后他們還教我籃球、乒乓球等體育運動,在比賽中,通過和隊友們的團結協作,我第一次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原來的我,總是對自己不自信,覺得自己一輩子都要在大山里度過,經過哥哥姐姐們的鼓勵教導,我意識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我一定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對我的關懷。
深化扶貧研究,為精準扶貧提供智力支撐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自2016年起就把精準扶貧作為研究院兩大研究方向之一,深入近百村調研并形成著作書稿《貧困的生產:“能力譜系”的視角》(擬于近期出版),該書探尋貧困深層原因和治理策略,其中有關貴州畢節的系列研究報告在媒體上發表后引起廣泛關注,一批重要決策咨詢成果呈送有關部門,獲得了重要領導批示,并被有關部門采納。公共管理學院王雨磊副教授的團隊重點關注精準扶貧的精準化機制問題,相關論文在《社會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等刊物發表,從項目制、技術治理、基層政權、社會倫理等方面,對精準扶貧的失準現象做出了學理分析,并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角度,對將來精準扶貧的精準化機制提出了政策建議。這些研究成果為云縣扶貧政策出臺、治理技術實施等提供了智力支撐,保障了云縣扶貧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持續性。endprint

產業扶貧:多方抓手促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固原考察時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關鍵。華南理工大學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和充分發揮學校工科技術優勢,因地制宜地開展產業幫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14年,華南理工大學派出由何鏡堂院士牽頭組成的專家小組,對縣城總體規劃修編進行指導,并義務為云縣大控蚌熱泉招商引資項目做了概念性規劃設計方案,其中“花世界、水天堂”旅游項目方案起點高、理念新、定位準,具有很強的招商引資吸引力,方案的規劃設計價值超過300萬元。
2015年,爭取國家旅游發展基金150萬元,用于瀾滄江自駕游營地建設項目,完成沿江棧道及沿江游覽道路勘測工作,種植晚熟芒果600株、美麗木棉350株,完成特色民居客棧10棟1500平方米。2016年,聯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幫助規劃設計了大寨鎮生態農業扶貧示范園區,促進大寨鎮經濟社會發展。
整合社會資源,多種渠道招商引資
華南理工大學以校友理事會暨海內外校友分會負責人會議為平臺,進行“匯聚綠色崛起正能量,共抒中國夢云縣新篇章”專題推介,并在校友會會刊上設置專欄宣傳云縣的招商引資環境和政策,吸引客商來云縣投資。還在校內設立云縣高原特色生態產品展銷攤位。同時,通過網站、QQ、微博、微信等方式,依托廣東商會、電子商務等平臺,增加云縣產品的認知度和品牌影響力。
2016年,經華南理工大學介紹,得園(元亨)投資集團在云縣注冊成立“云縣翰林茶業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收購生態茶園3300畝,建設的茶廠年納稅500多萬元。同時,收購并參股云縣一家酒店,解決了200多人的就業問題。
此外,還促成廣州云縱有限公司與大寨鎮古樹茶專業合作社簽訂商貿合同,通過多元化的線上電商渠道對古樹茶進行推廣營銷。截至今年3月,共幫助云縣大寨鎮銷售茶葉80余萬元,帶動近百名村民脫貧致富。茂蘭鎮茂蘭社區村民老鐘說,“通過扶貧干部為我講解農業品牌化和‘互聯網+的相關知識,我用新申請的微信公眾號推銷‘桐緣閣茶葉品牌,營業收入達到了14萬元。”
云縣是世界白花木瓜的原產地、中國白花木瓜之鄉,有著悠久種植歷史。華南理工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指導云縣茅糧集團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30萬畝木瓜基地。并成立專家工作站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并提供實驗室設備,啟動了“白花木瓜資源開發基礎研究”和“木瓜醋及膳食纖維飲料開發”兩個項目的研究。
三年來,工作站對司崗里果酒的貢獻達1.2億元。預計五年內實現產品銷售全國覆蓋,目前,上市工作按步驟推進,計劃2019年上主板。
(供稿單位:華南理工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