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對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系列講話,對于落實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以扎扎實實的工作業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貫徹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和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到基層去、落實在行動上,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中央對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要求表明,各級紀委只有不斷強化“四個意識”,高度重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關鍵環節,才能嚴格落實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實施方案,推動扶貧開發戰略的整體推進與科學開展。
一、上下溝通好落實
一項政策要得以順利實施和鋪開,需要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傳導。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要真正落到實處,需要從頂層開始,從中央下達。王岐山強調,要從中央紀委和省級紀委做起,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推動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從中央到基層的順利落實。要以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要求為尺子,瞪大眼睛、拉長耳朵,重點查處貫徹中央脫貧工作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弄虛作假、陽奉陰違的行為,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同時,要將基層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向上級部門反饋,便于形成循環的責任倒查機制。將一些好的、創新的典型案例上報,以上級部門的名義,便于在其他地方推廣。通過這種層級互動的模式,確保上級對扶貧工作和監督執紀工作的總體把握,形成新的、有利于地方發展的舉措,促進良性政治生態的成型和發展。
二、聚焦“三轉”抓落實
2014年5月19日,王岐山在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專題研討班上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根據黨章和黨內法規要求,從黨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形勢判斷、提出的工作要求出發,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即“三轉”。這是紀檢監察工作理念思路、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的一次重大變革。“三轉”要往監督執紀問責上轉,實質就是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心任務,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主業主責,真正把發力點聚焦到監督執紀問責上來。
1.三者關系要把握?!叭D”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王岐山強調,轉職能需要轉方式來配合,靠優良作風作保障。轉職能、轉方式難,轉作風更難。職責越明確越聚焦,工作就越具體越深入。要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組織制度,改進方式方法?!叭D”就是要往監督執紀問責上轉。監督、執紀、問責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渾然一體。紀檢監察機關的專責是監督執紀,轉變作風尤為重要,要帶頭糾正“四風”,形成嚴、細、深、實的工作作風,做到情況明、數字準、責任清、作風正、工作實。
2.求真務實是基本。在實踐中,做到求真務實,有利于解決工作發散有余、聚集不足問題,實現內涵與外延的統一,克服越位、缺位、錯位現象。要緊密聯系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在不增加機構、編制、人員的條件下,把更多的力量壓到主業上,區別共性和個性,不強求上下一律。
3.用好干部是關鍵。對黨忠誠是對紀檢監察干部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觀念,嚴守工作紀律。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要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以鐵的紀律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干部隊伍。
三、關鍵職責保落實
1.監督是紀檢監察工作的前提。紀委的監督職責是由紀委作為黨內專門監督機關的地位所決定的。新形勢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轉變監督理念、找準監督定位、突出監督重點、創新監督方式方法,把監督責任扛起來。
2.執紀是紀檢監察工作的核心?,F階段必須按照“依規、嚴格、及時”等要求,切實將執紀職責落到實處。首先要依規,必須重事實、重證據,用事實說話,辦出鐵案。既要建立健全制度,用制度約束和規范辦案行為,又要加強案件監督管理,建立健全內部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其次要嚴格,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建立科學實用的考核指標體系,推進查辦案件的績效管理,嚴格審查紀律。最后要及時,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反映黨員干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談話提醒、誡勉、函詢、教育,防止小錯釀成大錯。
3.問責是紀檢監察工作的關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三中全會在提出“兩個責任”的同時,提出要“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責任制實施十多年來,之所以偏軟且帶有形式化的傾向,關鍵就是沒有責任追究。實踐證明,只有嚴格的問責,才能傳遞壓力。推動落實“兩個責任”的著力點就是嚴肅追責。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決做到有錯必究、有責必問,要明確問責情形,即明確“對誰問”的問題;要規定問責內容,即規定“問什么”的問題。要規范問責程序,即規范“怎樣問”的問題。要運用好問責結果,即“問后怎么辦”的問題。要制定責任追究管理辦法,建立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結果運用的完整鏈條,形成良性的責任導向。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中國貧困治理與權利研究院副院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