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文華
摘 要:目前在大學生中法制觀念淡薄,誠信意識缺失的現象比較普遍。本文以發生在某學院大學生中的一個真實案例,對這一現象作一分析探討,并提出一些思考與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觀念;教育
一、案例簡述
某高職學院迎來了又一批新生,在隨后進行的新生體檢中,出現了一幕不該發生的事情。
當日下午13:30,新生體檢工作順利展開。系學生會干部李某(女)被指派到體檢現場協助體檢老師維持現場秩序。下午3:30左右,一男生拿著一張姓名為王某的體檢表,來到總檢處要求老師簽字蓋章。老師對該男生與體檢表上學生是否為同一人提出了疑問(后查確非本人),并嚴肅指出體檢一定要本人來完成,如果不是本人,前面的檢查也不能確定是不是本人完成的。持單男生和他的幾個同學隨后謊稱王某請假走了,態度也很不好。鑒于這種情況,老師就讓學生干部李某到該生所在系匯報了這一情況。隨后王某的班級輔導員將其叫到了體檢現場。體檢老師叫他自己參加體檢,不能由別人代檢,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并與老師發生語言爭吵,稍后王某突然抓起帶有鐵管架的課椅向老師頭部砸去,同時也誤傷了站在老師身后的李某的頭部、頸部。老師被當場擊倒在地,李某也被短暫擊暈蹲下。受傷老師和學生李某被迅速送往當地醫院,經住院治療得以康復。打人學生王某因嚴重違反學院校紀校規,按照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學院給予其開除學籍的處分。
二、案例分析
(一)從家庭背景來看,王某父母離異,家庭經濟條件好
由于成長于單親家庭環境,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愛較之常人明顯不足,易引發心理和行為異常;良好的家庭經濟條件,在易于滿足子女物質欲望的同時,也容易助長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
(二)從個人性格特征來看,據了解,王某性格比較內向,平時表現一般,并非特別調皮的學生
從這一突發事件來看,該生遇事缺乏理智,極易沖動,不計后果,潛藏著一定程度的暴力傾向。
(三)目無法紀校規
王某開始的錯誤并非很嚴重,如果能在體檢老師指出其錯誤后及時改正錯誤,也不至于釀成嚴重后果。但王某法制觀念淡薄,持械擊打老師并誤傷同學,釀成嚴重后果。
(四)誠信意識淡薄
新生入學體檢,是學校了解掌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其基本要求是體檢結果的真實、準確。但王某和他的同學為了一己之便,違反學校規定,誠信意識非常淡薄。
(五)學生體檢前的動員引導和體檢中的督促檢查需要加強
輔導員把這兩方面工作做好做實后,應能有效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三、思考與對策
(一)由于目前社會上價值觀日趨多元化,夫妻離異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單親家庭也不斷增多
作為單親家庭的子女,或因缺少父母關愛,或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因受父母不良言行的影響,使他們感受到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溫暖,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再受到社會上不良言行的影響,極易使他們的人格受到扭曲,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作為大學生心靈導師的高校輔導員,應當特別關注這一類學生的成長,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與呵護,盡力幫助他們增強自身的正能量,同時消減其身上的負能量,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成才。
(二)性格內向,不易察覺
有些學生性格內向,平時不易察覺,但一遇到自己無法化解的矛盾問題時,他們就會突然強烈爆發,失去理智,不計后果。輔導員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和掌握這類學生的情況,盡早進行心理引導,使其盡可能避免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出現非理性的行為。另一方面,教師在對此類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應特別注意方式方法,避免過激言行;既要堅持原則,批評教育,又要讓學生心悅誠服。
(三)要加強大學生法制觀念教育,增強學生遵紀守法意識
“依法治國”是治國安邦的基本方略,也是現代社會的標志。但在大學生中仍有一些學生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不能處理好“權利與義務”“自由與紀律”“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法律意識淡薄,缺乏最基本的法律知識。輔導員要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培養和增強大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
(四)誠信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之根本、成就事業之基石,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也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信守諾言,它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在大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既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輔導員應通過主題班會和德育課等平臺,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把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既有較高專業素養,又有誠實守信優良品德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在新生體檢之前,輔導員要對學生明確提出誠信體檢等紀律要求,并由班長和生活委員具體落實
體檢過程中,輔導員到場監督檢查,這樣應該能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賈紅英.淺析增強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意義[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2]趙鳳娟.大學生人際沖突應對教育淺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