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祥
摘 要:德育是物理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領域,教書的過程必然是教人的過程。物理教師應該有強烈的德育意識,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學科的德育因素,通過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不失時機的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做到教書與育人雙豐收。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對整體培養目標來講的;其次是要求每一個教師成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讓每一個學科都應當從本學科的實際和特點出發,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認識能力,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培養認識能力的同時,必將影響學生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的發展。課堂是現代學校教育的縮影。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的,本文從德育滲透的必要性、德育滲透方式的可行性和德育滲透的原則問題略抒己見。
一、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能動的認識過程。而德育是一種通過知識傳授、觀念養成、性格培養等途徑來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觀念、政治意識、行為規范、心理調適等方面素質的教育活動。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目的,對學習的積極性起著決定作用。德育也對促進學生掌握物理概念、規律及培養能力有特殊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激發學生積極的精神狀態,養成了刻苦鉆研的優良品質,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以巨大的學習動力,也是說學科知識是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基礎,而學生德育地提高反過來會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科學知識是真,思想道德是善。真和善的關系具體化為科學理性與道德理想的關系問題,是現代科學與人文關系的核心問題,它們的最高境界是一致的。德育不是課堂教學的附加品,智育與德育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相輔相成的部分。因此,在知識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德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方式的可行性
(一)德育教學目標的科學性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質的結構,以及物質最普遍、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在過分強調學生智育的今天,德育低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根源是學校德育目標過于理想而脫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物理德育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內容逐漸豐富。如激發并維持學生對物理知識及其應用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促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與社會發展、生產科技、環境保護的緊密聯系。總之,我們的德育最高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借助普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包括物理學在內的理科教學應當培育的公民素質。包括科學知識、科學的理智、科學的倫理、科學與人文、科學與社會六方面。物理課堂教學要明確整個教材的德育目標,明確單元的德育目標,明確每一節課的德育目標,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教學這一環節中得以落實。
(二)課本中德育素材的多樣性
在材料生動具體的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有目的、自覺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跡、高尚的思想情操、鮮明的觀點道理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如物理學的發展史。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有機地介紹物理學家的生平、業績、軼事,啟迪學生的心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介紹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居里夫人找到放射性物質鐳等例子,讓學生理解科學家們為人類進步而堅忍不拔,刻苦奮斗的精神。如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實施道德教育過程中的理解一定要回歸到生活世界中,對學生日常生活與發展中現實道德水平進行理解與指導。如在講導體中形成電流的條件時,可以說明電勢差只是形成電流的外因,但形成電流,外因還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短短幾句話,不僅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電流的產生條件,而且自然地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如移動電話普及率逐年提高,手機的外觀越來越時尚,功能也越來越強,殊不知,在打電話的同時也受到了電磁波的輻射,電磁污染可導致人體白血球總數的上升;講授核能時,介紹核輻射造成環境污染,提出既要合理利用核能,又要加強防護等。在教學過程中,介紹物理污染對人類危害,補充環境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知識,可以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事物的兩面性,先進科技的應用既會給社會生活帶來正效應的同時,又會產生負效應。物理教師只有立足學生豐富的生活現實,才能獲得真實、動態和可靠的理解,實現知識、道德的同化。回歸生活是德育的歸屬,是學生道德主體性形成的源泉。如科技中的物理問題。探月衛星的發射運行,太空中的生活、實驗及其意義,宏觀天體與微觀領域的研究進展等等,學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
(三)教師良好講臺形象的教育性
教師必須塑造良好的講臺形象。教師的講臺形象應當充分顯示自己的德、識、才、學,表現出高尚的師德和淵博的學識。教師的講臺形象,可分為表層形象、深層形象兩個層次。樸實大方、莊重文雅的儀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態,一絲不茍、扎實嚴謹的教風,生動活潑、因材施教的方法,準確精煉、 富有感情的語言,條理清晰、工整優美的板書,深入淺出、熟練精當的講授等等。這些都是塑造教師良好的表層講臺形象的要素。教師良好的深層次講臺形象,則是通過教師表層的講臺形象及其課外的思想行為所體現的教師個人尊嚴、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一種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響力和輻射力的人格力量。教師一旦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