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高中地理知識紛繁復雜,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導致學生喪失了對地理學習的熱情,直接影響了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課前認真備課,明確教學目標
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高中地理是一門兼具抽象性與科學性的學科,抽象性表現在地理知識的復雜,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科學性表現在地理知識與天體運行、社會現象、地表形態等具有緊密聯系,因此,教師在授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結合課本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設置教學進度,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實施因材施教。例如,在教授《晝夜交替和時差》時,張老師和程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顯著不同,張老師所帶班級地理成績普遍較差,而程老師所帶班級地理成績名列前茅,歸根結底是因為兩位老師的備課效果不同。程老師在備課時,首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從教材中挖掘教學知識點,然后利用互聯網,查閱相關知識,進行知識拓展,從而確定教學目標:1.了解晝半球、夜半球、時區、地方時等概念。2.理解晝夜更替產生的原因并能畫出晨昏線。3.理解地方時、區時的成因;并會計算不同地方的地方時和區時。采取的方法是:1.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地球晝夜的變化以及時間的差異。2.運用地理教材,分組討論,找出規律。而張老師課前沒有仔細研究教材,沒有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見,是否認真備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廣大地理教師要重視備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具體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綜合性較強,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較強,人文地理部分知識點比較瑣碎,記憶難度大,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提問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效果不佳,為了增加地理課堂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創設問題情境,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的難度,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熱力環流》時,胡老師準備了一個長方形的魚缸、一塊塑料薄膜、一盆熱水、一盆冰塊、一束香,一盒火柴,然后將熱水和冰塊分別放進魚缸兩端,然后用塑料膜蓋上,將對著冰塊的一側撕開一個小洞,然后點燃香,垂直從小孔插入適當深度,觀察煙的運動情況。學生觀察到:在垂直于冰盆之上的煙呈下沉運動,并流向熱水一側,流到熱水一側后呈上升運動。由此得出地區間冷熱不均可以引起大氣環流,即熱力環流。然后讓學生用熱力環流的知識,解釋“海邊少女隨風飄揚的長發”出現的原因,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畫出熱力環流示意圖,以此來解釋頭發飄揚的成因。疑問情境的創設,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從而提升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緊密聯系生活,降低學習難度
地理來源于生活,也要回歸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地理知識生活化,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降低學生對地理的恐懼心理,增強自信心。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田老師在教學《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田老師帶領學生們實地測量正午太陽高度,在地上樹立一根木棍,然后測量木棍影子的長度,通過公式計算出太陽與地面的夾角,從而得到太陽高度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認識到地里就在我們身邊,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現象來理解記憶抽象的地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方式多樣,提升學習效率
傳統的地理教學模式是教師單純地講解,學生枯燥地學習,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低,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導致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立足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地理教學的多樣性。首先要利用信息技術,將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降低教學難度,其次是要實施互動教學,互動分為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兩種互動方式,良好的互動能夠增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方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時,學生對冷鋒和暖鋒的運動以及帶來的影響不能很好理解,李老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利用flash制作了冷暖鋒過境的過程以及帶來的天氣變化,學生在動畫中可以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冷暖鋒的運動全過程,以及帶來的相應變化,如冷鋒過境時往往伴隨著強風、雨雪等天氣,鋒后降雨;暖風過境時往往伴隨著連續性降水或霧,鋒前降水。在判斷氣旋和反氣旋時,李老師沒有采用傳統的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應用“左右手法則”,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由此可見,多樣化教學手段不僅能降低教學難度,還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有著緊密聯系,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生活和其他學科展開教學,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升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高中地理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健.探究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提升地理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7(05).
[2]譚治.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03).
[3]姚瑤,段文寧.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遺憾[J].考試周刊,2017(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