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茂華
“給學生手腦并用的機會,給學生發展的空間,給后進生進步的機會,給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我們倡導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教學行為,它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
“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想,答案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講”——我們推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它貫穿于課堂學習的全過程。
在實施新課程的的今天,我們安集中學在多年課改實踐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出“學案導學,自主探究”五環節課堂教學新模式,具體如下:
一、“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內涵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案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案力求做到將教學內容問題化將學生問題試題化,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帶著試題思考。學案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的網絡構成體系,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律和被優化了的過程。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在不同學科和不同年級有不同的特點,基本上具備以下五個環節:①學案導學→②分組討論→③精講點撥→④嘗試練習→⑤拓展創新。
具體操作是:①課前教師分發學案,給學生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有目的的運用導語、演示實驗、現代教育技術等手段,創設情境,把握學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②教師巡視,搜集信息,發現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個體發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論等多種討論方式,并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組織討論)。→③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針對其疑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即精講;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補充點撥(精講點撥)。→④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期間,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嘗試練習)。→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拓展知識,以開放的學習思路,進行知識遷移和創新(拓展創新)。
每一教學環節都從學生的自學開始,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教多教少,教深教淺,以何種方式教,取決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多余的講授和不切實際的指導,確保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課時效率。
“學案導學,自主探究”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始終貫徹“兩條主線、一個目標”,即知識線和方法線,達到課堂生動活潑、緊湊高效的教學目標。
方法線就是讓學生“會學習”,即教師要側重授學生于“漁”而不是“魚”。教師悉心觀察,就不難發現有些學生上課特別愛記筆記,忙于做題卻忽視了思考,導致勞而無功。教師要引導學生上課只標記問題,只把聽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下課后,帶著問題去找任課老師。這稱為“問題記錄法”,逐漸形成“勤思善問”的學習方法。
生動活潑就是讓學生“愿意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的藝術性。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新穎有效的活動安排,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和諧氛圍,都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認真落實的四項工作
1、 一是教學內容的“三清”工作。 為了教好“難教”的學生,各學科每周都需要落實“三清”工作,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要求學生向每節課要質量,向每天要質量,向每周要質量。“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只有每堂課都力求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務,當堂完成作業,那么”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日日清”就是每天不折不扣的完成學習任務,如果日日清不了,每天留下的問題積重難返,那“周周清”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周周清”同樣不可或缺,實施周五驗收制度,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當驗收組長,任課老師和班上的優生當驗收員,班與班對調驗收。驗收完,在表上填上正確率。過不了關的內容,由任課老師利用自習輔導時間幫助落實補救措施,再接受驗收。
2、二是每個班都按學科建立“六人合作互助學習小組”。小組間正常開展學習競賽,建立搭配合理的合作小組,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重要形式。為了小組的榮譽,課上無論是自學、討論,還是知識檢測,小組內成員都互幫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馬虎;課后對當堂清不了的學生,小組內成員分工負責,幫助過關。一次“清”不了,就兩次、三次,讓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做到“日日清”,極個別仍不能過關的,再由老師幫助過關。學習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群體研討,協作交流,既達到知識技能互補,又能培養學生之間協調、合作的團隊精神。同時,組際之間的活動、學習競賽,又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競爭意識的增強,又促使小組成員的合作更密切、更協調,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
3、三是從“最后一名”抓起。在學生中結對幫扶,調動合作的力量。班主任綜合各學科教師意見,將學習困難生與優生同桌,結成學習對子。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關注,盡力調動情感的力量。課上老師提問最多的應是這些學生,板演最多的應是這些學生,釋疑、點撥最多的也應是這些學生,課后談心交流最多的還是這些學生。老師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關懷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以熾熱的情感使過去備受老師冷落和同學歧視、家長打罵的后進生有自尊、自信。“最后一名”學生有了進步,自然水漲船高。
4、四是認真落實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學校實行”五個一”的教研管理制度,即教師每周做一次教后記,向教研組提供一個典型個案,每周提供一個在課改中值得探討的問題,每學期提供一節以上的校級課改展示課,每人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通過每周三項工作,每學期兩項工作的“五個一”教研制度,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