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寧
走過二十多年的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我送走一批又一批臉上掛著勝利微笑的孩子,而我,曾經那個懵懵懂懂的年輕教師經過不斷的歷練總結,變為一個充滿自信,諳熟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的老教師。
眾所周知,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教育,必須貫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通過對學生進行部分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等化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為學生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基礎。今天,我愿在這里,淺談如何學習化學的一得之見。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從中掌握探究能力, 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 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 促進個性自主全面發展, 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幫助和引導, 互助合作, 共同提高。化學學科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較之其他學科具有內容更豐富、涉及的領域更寬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學習方法的特征。 如何發揮化學學科的優勢,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自主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特性以及優點:
一 、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地運用元認知策略和行為策略,主動而有效的進行學習的方式。此定義中學生是自覺地主動而有效的學習。
二、 自主學習的特性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方法由自己選擇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學習時間由自己進行計劃和管理;對學習過程能夠進行自我監控;對學習結果能夠進行自我總結、評價,并據此進行自我強化;能夠主動組織有利于學習的學習環境;遇到學習困難時能夠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發展自身主體性的過程。自主學習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性:
1、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學習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能動性基礎上,它以尊重、信任、發揮人的能動性為前提。能動性的表現形式有:自覺(自律)與主動(積極)。自主學習是一種自律學習,一種主動學習,這一轉,轉出了學生無可推諉的主體責任,也轉出了原來處于壓抑狀態時的那種不能自己決定、自己判斷的智慧。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了根本變化:從他律到自律、從被動到主動、從消極到積極,不僅開發出了學生的潛能,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責任心。
2、自主學習的獨立性。自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獨立性基礎上,自主學習的實質就是獨立學習,獨立性是自主學習的靈魂,姜求學生能夠不依賴教師和別人,自主獨立地開展教學活動。
3、自主學習的異步性。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觀條件,并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并對學習結果做出自我評估。學習的異步性;使不少學生脫穎而出,使暫時落后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盡快趕上來。
4、自主學習的監控性。自主學習不是依靠教師和家長的外力被動學習,而是依靠學生自覺、主動地對學習過程的監視、控制和調節等行為來達到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監控是自主學習最顯著的特點。
5、自主學習的創新性。“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自我,具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師注重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精神,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異,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學習,學習也就變成自己的事,自覺自愿的事。學習積極性的根源在于學生內部學習動機,而這種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生將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習也將是高效的。教師要放手給學生必要的個人空間,為學生創造、發現、表現,提供更多的機會,特別是為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
可以說自主學習不僅能開發出學生潛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誘導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一切天賦和諾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
既然自主學習好處多多,如何培養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1、從多方面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
“一個偉大的教師,他并不是簡單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去激發他們對所學專業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迫切地追求知識. 一個杰出的教師應該是智慧的‘插頭而不是‘輸送線”.當人有了某種興趣,就會主動參與某種活動。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最活躍的表現形式,也是學生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心理品質。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穩定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預習,是自信心提高的保障,教師演示,是啟發同學興趣的鑰匙。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如何誘導就顯得至關重要。學生課前預習,能夠在老師上課前就明白這節課的重點、大體知識綱要,于是就充滿自信,“挺起胸膛”地聆聽老師的課程。這樣,便激發出了他們對化學的自豪感、滿足感。而老師在課堂上演示教材中的實驗,便能吸引大多同學的注意力,讓他們對五顏六色、繽紛耀眼的神奇化學反應連連稱奇,并自覺對這種現象開始思考:“為什么會這樣?”。這樣,他們聽化學課時會格外專注。化學本就是一門充滿色彩的學科,將化學聽懂,興趣自然來。比如制取氧氣的實驗,如果學生們事先預習,在老師拿著瓶瓶罐罐走進教室時,便點頭告訴自己今天果真會上那個內容,而他們也會大體明白制取方法與實驗現象。自信地看著老師如教材所言的步驟一步一步演示。在做鎂條燃燒實驗時,待到老師將鎂條伸入集氣瓶,看著火花四射,耀眼白光時并沒有像其他同學驚慌失措的大叫,而是早已“知曉天下事”,瞪大眼睛,腦海中將教材的“圖片”轉化為課堂的“視頻”。并對這神奇的化學再次充滿好奇,求知欲、興趣自然在心中涌起。,化學實驗中各種新奇的變化和現象,會大大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化學學科這一優勢,使學生從有趣變成樂趣,最后轉變為志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這一節時,講二氧化碳跟水的反應,先做演示實驗:抽生上臺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學生可以觀察到實驗現象:清澈的石灰水變渾濁。觀察到有趣的實驗現象,學生的探究興趣油然而生。接著追問幾個問題:為什么會有這種實驗現象?本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得到怎樣的結論?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然后再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閱讀、分析教材內容并展開討論。結果學生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學習效果相當好。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使一些抽象的化學理論簡單化、形象化,同時還可起到課堂氣氛調味劑的作用。如制作一些形象化教學課件(還可配上動聽的音樂,可愛的卡通形象等),制作一些投影膠片等,配合著課堂講解,適時的通過多媒體、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把所講內容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講原子結構這節,將原子結構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這樣不僅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容易接受而且也樂意接受新知識,同時還可節省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產生很強的興趣。endprint
2、生活與理論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一方面是指課堂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即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重視培養學生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重視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新材料,醫療,食品和安全問題等,引導學生關注國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另一方面是指應突破傳統的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索性學習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從現實生活中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問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講乳化作用時我親自動手做做該實驗,提醒學生與溶解現象作比較觀察。說說它們在現象上的區別,想想乳化作用在生活中有那些應用?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更感性的區分了乳化作用與溶解作用。講鋁熱反應時,討論鐵軌在野外出現損壞時沒有電源的情況下怎么焊接呢?講乙烯用途時可以打比方買香蕉的皮是綠色的比較生,我們可以把香蕉和熟蘋果密封在一個塑料袋中,幾天香蕉就熟了。將學習與生活相連接,不僅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科學探索科學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對家國的關心。引導學生關心社會人生,關心生存環境,關心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3、探索實驗,讓學生自主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的本源在于問題情境, 而且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 問題情境是指學生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對學生來說, 問題情境是引發認知沖突的條件。對教師來說, 問題情境是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手段。探索性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還要求他們能主動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探索性實驗對于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師要結合有關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積極探索現象產生的原因,獲得有關結論。可以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并開放實驗室,放手讓他們去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如果實驗中某些事實與書本現有結論不同,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探索性實驗過程,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學習CO2的實驗室制法時,要求學生先認真學習課本有關內容,分析反應原理,條件和特點,然后結合已學過的O2,的實驗室制法,自己設計一套制取CO2的裝置。這樣就促使學生自己去閱讀資料,去設計實驗,去改進創新。可以先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再組織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然后選擇優秀的實驗方案,由學生在課堂上演示,從而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4、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輕松氛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盡管處于主導地位,但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不是單向傳遞,它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情感投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創造力的開發必須在民主,開放,自由的氛圍中才能進行。而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往往以權威的形象出現,對學生盡“教化”、“施與”的責任,而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對教師的言論只能“惟命是從”,這種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慢慢衰退和磨滅。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建立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即師生是平等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與教師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以獲得創造的喜悅與成就感,體驗自主探索學習的價值與魅力,逐漸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氣體的制取這部分內容為例,有的教師先演示,學生再作實驗,或者邊講邊實驗,有的甚至在黑板上做實驗,學生對所用的裝置和步驟“照方抓藥”,機械操作.而有些教師先交給學生這樣的自習方法,即讓學生抓住:(1)反應原理;(2)所需原料;(3)實驗儀器及裝置;(4)操作步驟;(5)注意事項;(6)歸納出此裝置可制取哪一類物質;(7)比較此實驗裝置與類似實驗裝置有哪些異同點,然后讓學生沿這條思路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既不告訴實驗步驟,也不強調注意問題,讓學生將方案付諸實踐,獨立探索,不斷變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很顯然,兩種教學方法相比,后者更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通過課本顯性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這樣的隱性智慧,使每個人都擁有創造的機會,讓每個人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而前者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雖然這樣學生也能獲得一些化學知識,訓練一些基本技能,甚至也比較適應傳統的考試,但遇到素質試題學生們就變得束手無策。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做到“會學”。衡量學生是自主能動地學習,不僅要看學生是不是在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要看他們是不是富有成效地學習。
學習每告一段落,都要求學生定期寫學習心得或小結。回憶、反省前一段時期學習情況,養成課后及時復習、整理、歸納的好習慣。對已學過知識運用“縱向或橫向的統攝整理能力” 來查找學習上的不足,采取怎樣的補救措施,讓學生弄清楚。當學生解答問題之后,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的答案正確與否,還要培養學生對自己的解題過程進行反思的習慣。同時,也要借鑒他人的方法,校正自己的失誤,從而獲得有益的啟迪,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不斷地反思會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和升華。
總之,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全面培養和多角度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傳授知識、訓練技能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機地結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