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伊麥.阿卜拉
布置課后作業是落實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適當的課后作業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保持記憶,并將課堂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對教師來說,作業的布置是檢測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對學生來說,通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可以消化課堂上所學知識并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在歷史教學中,怎樣布置歷史作業呢?
一、布置形式多樣的作業,激發作業興趣
要充分地激發學生寫作業的興趣,作業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歷史作業可以設計成辯論題,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上完課后,提出辯題,讓學生自愿分成正方反方,然后根據自己的分析理解,并通過查閱資料、充實論據,寫成辯論稿,組織成辯論會。例如在講“中外的交流與發展”這一課時我布置 “鄭和的航行與哥倫布的航行,誰更偉大”為辯題作業。結果,正方(鄭和組)列舉了鄭和航行的規模之大;反方(哥倫布組)則提出,“哥倫布航行規模小,說明了他航行的艱苦,恰恰說明了他的偉大”。在辯論式作業中,學生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但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辯證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同時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符合新課程所提倡的“在多樣性、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
我在教學中,根據中學生想表現的特點,把學習的歷史知識設計成小題,采用分組或個人搶答、抽簽等多種競賽形式,最后對優勝的小組或個人進行獎勵,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我在歷史教學中,讓學生收看歷史題材影片《虎門銷煙》《甲午風云》,然后組織學生開展評論,相互交流。還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或歷史遺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因材施教,分層作業
學生都有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我在教學中,分層布置作業,設計彈性作業,讓不同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習題。平時我在布置歷史作業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次作業、提高層次作業和拔尖層次作業。學困生完成基礎作業,中等生及以上學生完成提高作業,學優生學生完成拔尖作業。在教學《秦王掃六合》一課時,我分三個層次布置作業:學困生勾畫本課知識點并完成本課知識點的歸納;中等生完成書本及配套練習;拔尖學生寫一篇《我看秦始皇》的歷史小論文。這樣的作業,激發了學生作業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經過努力都能成功,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為每個學生創設一個練習、提高、發展的學習環境,讓全體學生都能在歷史作業完成中得到成功體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設計探究作業,培養求異創新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我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自己的事件,探究解決問題。對作業的選材、內容、形式要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事件,緊跟時代步伐。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社會生活的變遷》一課時,我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要求他們根據我們和田墨玉縣的實際,用各種方式展示我們和田墨玉縣生活的變化。為了完成作業,他們分工合作,拜訪老人、探尋老照片、查找資料、制作幻燈片。這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了解了和田墨玉縣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翻天動地的變化,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也培養了學生歸納、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設計活動式作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每一周辦一期“歷史報”。學生在辦報活動中活學活用了歷史,進而會對歷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如在講授抗日戰爭這課時,我要求學生以“抗日戰爭為什么能勝利”為主題,用辦報的形式完成作業。內容有分析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統一戰線中的第三黨派、人民的支持是制勝之本、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日本必然失敗;要完成這種活動式作業,學生要熟讀歷史,收集并組織相關資料,根據事實做專訪、寫社論、在自己的報紙上配上插圖、漫畫,甚至幾個廣告,提高了國語寫作能力,又從中掌握了一些版面設計和廣告策劃等知識,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發展個性,開放作業
初中歷史實施開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運用能力、綜合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布置的作業內容大部分應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說學生解答問題時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實踐性和探究性。設計教學開放作業時,要給學生提供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機會,作業形式方面應有較大的自由,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學習《戊戌變法》一課時,課前我布置作業,讓學生根據教材編演歷史課本劇,然后選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展示才藝,其他看表演的同學邊看邊思考這樣幾個問題:維新派為什么要進行變法?變法遇到了哪些困難?變法為什么會失敗?譚嗣同等六人為變法獻出了生命,我們應該向譚嗣同學習什么?然后引導學生探尋問題的答案,注意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盡量用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歷史問題。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總之,教師在布置歷史作業時,要形式多樣,分層布置,設計探究作業、活動作業、開放性作業,調動學生做歷史作業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從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