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才錄
一、深入分析小學生的學情
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情,并據此針對所開展的足球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安排,是確保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有效性順利提升的基本前提。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任課教師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情,才能夠對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做出契合小學生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安排,才能夠讓所開展的足球教學活動真正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要提高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的有效性,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情進行深入的分析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二、科學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
科學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促進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關鍵。根據上文所分析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情可知,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對于直觀形象的刺激或者是活潑有趣的體育游戲等比較感興趣,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這一特征,任課教師在開展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活動時,就可以著重選擇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競賽教學法等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方法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例如: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踩球能力和撥球能力,促進學生靈敏素質和速度素質的提升,任課教師就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法,通過設計“人動球不動”(將所有學生分為四列橫隊,前后兩排學生之間距離5-10米面對面站立,每人一球,且雙腳不停的交替踩球、撥球,在聽到教師的哨聲后讓球停在原地,快速跑到對面同學的位置繼續(xù)踩球、撥球,循環(huán)往復,教師喊停之后游戲結束)的足球小游戲,這樣相較于傳統(tǒng)的“示范、模仿、重復練習”而言,往往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要確保教學方法的科學有效應用,在針對小學低年級足球教學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過程中,還應注意遵循如下幾點基本原則:一是,要注意遵循興趣性的基本原則。要做到科學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注意遵循學生的興趣性原則是最為基本的前提,任課教師應將是否有助于激發(fā)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足球學習興趣作為教學方法選擇的重要標準之一;二是,要注意遵循安全性的基本原則。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常常喜歡用肢體去觸碰別人,甚至會因此導致教學安全事故的出現(xiàn)。因此,任課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中應充分考慮安全性的基本原則,盡可能提前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仍然以游戲教學法為例,如果在組織開展的游戲中涉及到了跨越、曲線跑或者是變向跑等有可能出現(xiàn)碰撞的內容,任課教師就要提前做好安全保障措施,通過必要的引導、提示以及場地器材等的合理安排等措施來防患于未然;三是,要注意遵循靈活性的基本原則。靈活性的基本原則一方面指的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選擇和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指的是在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應注意根據教學需求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改編和創(chuàng)新,切忌一成不變,盲目套用。
三、解決沒人參加的問題
雖然很多同學都想參加足球比賽,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如果所有參加足球比賽的同學都一點基礎都沒有的話,那整個足球比賽就會很混亂,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這里主要牽涉的就是參加同學對規(guī)則的理解及是否已掌握簡單的足球基本功。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在每學期的體育課中,安排3~4周的足球教學,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規(guī)則的滲透和簡單技術動作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每個班的情況,選擇優(yōu)秀學生組建班級足球隊,以班級為單位組隊參加學校的足球比賽。
四、場地器材的問題
因為足球的場地、器材是開展足球運動的硬件設施,足夠的場地、充足的器材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足球運動,實現(xiàn)體育活動目標的物質保障。這些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場地的缺乏可能是“校園足球”推廣所面臨的最嚴峻也是最難改善的問題。小學的運動場多數是小場地,各種運動設施摻雜在一起,個別場地條件還比較落后,地面粗糙,設施陳舊,很容易造成訓練損傷。同時,這些場地還擔負著學校的體育教學任務,很難滿足校園足球活動的正常需要,已經成為制約校園足球發(fā)展的瓶頸,為開展規(guī)范化校園足球比賽、訓練帶來很多困難。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加快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步伐和力度。將學校的操場建設為一場多用的多功能操場,在滿足教學與訓練需求的前提下,進一步滿足學生活動課的要求。同時,因為學生眾多而使得場地不足,我們要讓學生分時分區(qū)進行足球教學,避免人數眾多造成混亂。例如,該校小學部有2 000余名師生,只有一片300 m田徑場圍成的足球場,如何利用這些有限的場地器材,組織如此多的學生進行活動,成為我們在校園足球推廣初期不得不解決的問題。通過全體體育老師的通力合作,我們討論出了幾個方案,最后決定采取把田徑場分成4塊,每天一個年級的活動方案。1~2年級的活動內容,主要以運控球,傳接球為主。3~6年級的學生,在運控球和傳接球的基礎上,可適當增加5對5的教學比賽。活動課的時候,如參加足球活動,則由各班自己協(xié)調安排場地。如此操作,不光解決了場地小的問題,還解決了器材有限的問題。在活動的時候,要求班主任或體育老師到場地指導,確保學生的安全。另外由于大部分學校把早上的課都安排為語數外,而把體育課都集中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和下午,這樣就會造成早上的場地沒人用,下午的場地不夠用。我們應該合理安排課程,讓體育課也能進入早上的“黃金時間”。這樣才使學校的體育課分散進行教學,避免全校的體育課集中一起,造成場地器材的不足。
綜上,當參與校園足球的人數越來越多時,未來中國足球的基礎就構建而成了。校園足球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校園足球應該要很好地開發(fā)和挖掘,使其真正發(fā)展起來,為中國足球的崛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德強,陳勇,彭先菊.農村小學校園安全事故的防范與應對[J].好家長,2015(25):61.
[2]李娜.淺談小學校園管理存在問題及改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9):175-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