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育人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使用,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動機等正發生著悄然的變化,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課程改革中一直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所以,我們要通過更加科學的方法利用課堂時間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實踐活動,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提倡自主探究,促進學生發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去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呢?首先,我們要明白學習動力的來源是學生自己想學,所以,只要學生想去做的,又不違背教學原則的教師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為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建橋鋪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我們要將“問題——自主探究——全新問題+全新自主探究”作為教學的主要模式,鍛煉學習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學習《窮人》這節課的時候,抓住文章結尾處的空白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抓住機會彰顯個性,想象一下“拉開帳子”之后會有哪些事情發生?這樣一來,通過認知情感,學生會對鄰里情、夫妻情有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感悟能力,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二、鼓勵動手操作,營造良好氛圍
俄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兒童的智慧都體現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就說明,經常參與動手操作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智力的發展,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學生獲得發展的起點。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內容,結合自身的想象力畫出詩中景象,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在每一個單元的歸類復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制作相應的手抄報,讓學生將課文中所學知識制作成手抄報,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積累學生的語言詞匯。
三、加強審美教育,實現情景交融
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又一重要目標,通過審美教育,可以將學生引入文章意境,促使學生思想的升華、情感的渲染,以達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例如,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這篇文章融合了自然美、語言美、人情美,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美的指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思考、討論、想象”的過程中,理解文章內容,深刻感悟“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充分調動學生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因此,我們語文老師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課文資源,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從而也實現情景交融,促進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
四、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合理分配每個教學環節所用的時間
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和運用是一節課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有這樣的問題: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根本沒給學生回答的時間就馬上替學生說出了答案,說起來教師是為了節省時間,實際上沒有思考的問題根本就是無效的。這樣的問答方式是一種無效的勞動,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有些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要求不明確,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比如在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時,沒有時間限制,沒有閱讀目標,看起來是在營造自主的學習環境,實際上,學生自由散漫,學習毫無目的,沒有教師的有效引導,浪費了大量的課上時間,卻毫無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時,都要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努力減少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增加學生說和做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五、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創建學習型的小學語文課堂
教學就是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提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兩者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因此,教師要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努力創建學習型的小學語文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學生則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獨立思考、積極討論交流,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為如今的主動探究,調動起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六、精心布置課后作業,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后作業是對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一種強化和鞏固,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的課后習題不但能夠鞏固所學,還可以使學生積累一些課外知識,幫助學生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在設計課后習題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層次布置作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練習中增強學習自信、獲得能力提升,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作業的布置也要注意知行結合,讓學生既做一些書面作業,也做一些行動作業。例如,結合課文內容的學習,安排學生做一些社會實踐作業,要求學生認真參與并寫出感受,這樣的安排才能讓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真正有助于學生的成長。
小學語文課堂高效教學,不管是從教學過程,還是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此外還需要結合一系列科學的教學方法,并且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才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黃東娥.淺談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的實現[J].學周刊,2015,(22).
[2]叢桂清.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4,(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