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乾慧
在培智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法,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讓數學知識走進學生頭腦之中,是實現培智學校教育目標的手段。認識到培智學校的不同,找準教學情境創設的切入點,才能促進培智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提高培智學校數學教學質量
利用情境教學法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教師要結合培智學校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創設情境。借助學生的興趣點去創設情境,能夠讓弱智兒童減少數學學習的負面情緒,讓原本無味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起來。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本就不易,要集中培智學生的注意力就難上加難。將趣味性視為教學情境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探究興趣,才能讓教學情境服務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比如在講解10以內的數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用具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用小塑料棒,讓學生一邊擺小塑料棒一邊數數,從1數到3,熟悉之后再從3數到5,逐漸掌握10以內的數字。用小塑料棒,創設一個形象的情境,能夠滿足培智學生的數學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畫畫的方式創設趣味性的學習情境。結合培智學生的個人繪畫特點,讓小學生們畫出相應數字的圖片。比如,有的小學生喜愛畫小鴨子,在學習3的時候,就可以畫3只小鴨子。有的小學生喜愛畫花,在學習4時,就可以畫4朵小花。利用小學生的興趣點去創設情境,讓學生因為自己的參與去創設情境,享受情境,能夠提高培智學校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創設思考性的教學情境,提高培智學校數學教學質量
在數學課堂中創設情境,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不只為了單純地提供情境。在培智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只求一時熱鬧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更不能為了好玩浪費課堂時間。數學課堂,就應當有數學味。用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思維運動,產生數學學習疑惑,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才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在培智學校的數學教育中,教師要通過思考性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發現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同樣在講解10以內的數字時,當學生已經熟悉且可以獨立從1數到10后,教師可以利用思考性情境檢驗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果。教師在課前制作多套寫有1到10數字的卡片,將他們按照不同的順序掛在教室的墻上。像“123465789”、“132456879”,利用數字的懸掛促進思考性情境的形成,引導培智生發現數字排列的不妥之處,提出自己的質疑,積極思考數學問題。思考性情境的創設,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關鍵。又如在講解比粗細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收集培智生經常用到的文具-筆,利用不同粗細的比,讓學生比較,發現異同。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兩只相同粗細的比,再展示兩只粗細不同的比,讓學生對比兩組筆發現異同,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培智性從自己的筆袋中拿出筆做比較,或者根據教師的要求選擇筆配對,都能夠促進學生思考數學知識,推進思考性課堂情境的形成。
三、創設孤立性的教學情境,提高培智學校數學教學質量
培智學生與普通小學生的學生不同,他們的智力水平相對低下,注意力集中能力差。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孤立性。從教學目標出發,創設元素單一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擺脫其它因素的干擾,集中精力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比如在講解加法知識時,考慮到學生的智力水平,教師不能強求學生接受過多的數學信息。建立孤立的教學情境,在課堂中直奔主題,讓課堂中只有數字與加法,才能讓培智學生的加法意識得以形成。在教學中,教師展示數字2和3,通過動畫將2和3碰撞到一起,變成5。用動畫去創設情境,讓培智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只呈現數字,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理解數字相加的過程。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用手指去創設情境。讓學生先伸出一只手指,讀1,再伸出一只手指,讀1和1是2。再伸出一只手指,讀2和1是3,逐漸將“和”字轉變成為“加”字。讓培智生在動手實踐中體會加法的涵義,能夠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盡可能簡化培智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境要素,讓情境簡單易理解,才能幫助培智生理解。在組織課堂活動時,要以簡單為原則去設計活動方式,使培智生可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四、創設生活性的教學情境,提高培智學校數學教學質量
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當課堂中的學習材料與學習平臺與生活中的情境相似時,學生的理解能力會上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積極選擇培智生生活中的常見事物與生活經驗,利用學生的已知事件去學習未知知識。打造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結合培智生的學習經歷去講解數學知識,讓學生產生數學知識熟悉感,便能產生好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可能。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培智生觀察能力、模仿能力的培養,也要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開發,促進學生能夠用語言去表達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表達用語。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積累數學學習經驗,能夠促進學生成長。比如在講解加法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去強化學生對加法的認知。老師借助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元旦節去創設情境。像“元旦節的時候,你們是不是吃了蘋果呀?一起來看看老師買了多少蘋果”。老師用課件先展示3個蘋果,并寫下1個3。之后,再展示三個蘋果,問學生“現在有幾個3?”寫下2個3,3+3=6,強化學生的加法認知。接下來,老師說,隔壁班的老師又端來3個蘋果,現在有幾個3,幾個蘋果。用生活中的事物、生活中的事件創設情境,會讓數學知識更簡單。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能夠調動起弱智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針對培智學校學生的特點,教師要講究小步子,多循環的方式,在教學情境的支持下反復學習同一個知識點,促進弱智兒童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亮.如何構建培智數學生活化的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
[2]金莉.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15(10).
[3]羅麗秋.培智學校小學數學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嘗試[J].吉林教育,201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