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霞
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從作業入手,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反思和調整,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以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 達到作業預期的和生成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1設計童趣性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可見,設計作業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三年級在學完《周長》之后,可以組織學生拿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修剪邊角,為照片設計美麗的花邊,計算花邊的長度。有了動手實踐的過程,學生的興致一下就被調動起來,通過畫花邊算長度鞏固了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和對計算周長的掌握。這樣的作業學生感到很輕松和快樂。
2設計生活化作業,感受數學源于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數學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應該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在學過《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后,讓學生去超市、菜場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并了解它的意義,整理出一份調查記錄單。這個作業激發了學生很大的興趣,很多學生都跟著家長到菜場記錄菜價,到超市記錄商品價格,交上來的記錄單也內容充實、形式新穎,有的貼上了照片,在照片旁邊有詳細的解釋,如“牛奶價格69.98元,表示69元9角8分;餅干價格12.40元,表示12元4角。”另外在學習了《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后,我讓學生根據記錄的消費明細,計算一下此次購物的總花銷。學生們平日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很少操心過這方面的家庭事務,通過別樣的數學作業,他們發現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就在身邊,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數學的熱情。
3設計層次性作業,體驗學習成功喜悅
由于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各方面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作業的布置沒有層次性,容易導致優等生因作業簡單重復而厭學,學困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根據每天的教學情況,設計層次性的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如結合五年級《圖形的運動》的教學內容,設計了兩個層次的作業:一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給定的軸對稱圖形、按要求的方向和度數旋轉后的圖形等基礎作業。二是讓學生在A4紙上設計漂亮的軸對稱圖案,旋轉的圖案以及利用平移、旋轉設計美麗的圖案等創新作業。這樣的綜合實踐作業既鞏固了學生的學習基礎又開發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4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為了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引導學生會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可以設計帶有探究開放性的作業。在一年級教學《認識平面圖形》之后,讓學生想辦法將一張長方形紙剪成完全相同的四塊,看誰的辦法多?還可以讓學生利用七巧板拼長方形、三角形,看誰的辦法多?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因此,教師要經常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活“的調控,讓學生發散思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設計自主性作業,促進學生主動探索
自主性作業設計既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又是一種學習方式、學習活動。當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到自主的快樂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充分激發出來。為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自主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有余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于是在這一部分,老師布置了一個這樣的作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規律,再利用自己創造的規律提出問題并解答。如:第20個圖形是什么顏色?第32個是什么小動物?等等。這樣做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找規律》),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自己成了作業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促使學生自主發展。
總之,設計童趣性、生活化、層次性、開放性、自主性的作業,使作業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他們成長中一種自覺的學習需要、生活需要和人生需要,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讓他們把對待作業的態度融及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王志蘭.讓“作業”不再“作孽”.《小學數學教師》,2017年,第2期:第77頁.
[2]林俊.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真知.《小學數學教師》,2016年,第12期:第37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