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晏
新課改中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同理在科學課堂中,為了使教學行為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必須在課堂中不斷創新,科學課堂更應該如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達到創新目的,提高學生素質,最基本的創新還是得從課堂本身出發,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必須從觀念創新、營造良好嘗新氛圍、教育技術手段使用與評價方面進行創新,才能改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相關的教育文件已經明確指出了小學科學課程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都著重強調了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于一個人一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當前的小學科學教育,更是為孩子們的日后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情境、挖掘創新
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學生智力和創新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特有的魅力,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的情意和認知相適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及周圍社區的自然資源,讓學生走出課堂,從視覺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讓學生大膽地從自然中、從生活中去索取素材,這樣既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又減輕了課業壓力,愉悅了心情,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圍繞著小學科學的教材內容創新教法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結構來實現對教學方法的優選。舉例來說,目前小學科學教學使用的教材大多會涉及到物質世界、生命世界以及地球與宇宙這三個領域的知識。與此同時,這三個領域的知識在每冊教材中都會有所涉及,并具有一定的邏輯聯系性,常常會以循序漸進的知識引導學生逐層接觸科學領域知識。如在教學《擺的秘密》一課中,我在學生分組實驗匯報每10秒鐘單擺擺動次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并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單擺在相同間隔時間擺動的次數都相同?不同的單擺在相同的間隔時間擺動的次數都不同?不同的單擺,速度不同,這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決定了單擺的速度?是擺錘的重量、擺繩的長度還是擺幅的大小?大量的延伸問題的提出,豐富了學生的研究內容,學生的困惑一個個得到了破解,研究興趣逐漸濃厚起來。科學課堂上,對于生命領域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從點到面、從單一到綜合去理解這些知識,老師可以借助直觀演示或者欣賞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
三、明確教學的內容、對象、目標、條件
從當前師范學校科學教育專業的大綱中來看,科學教學是師范專業學子的一門重要課程,要求學生要有專業的科學欣賞能力和關于科學基礎知識的了解。其中還有要求學生通過對中外優秀科學作品進行初步的了解,來形成系統、扎實的學習能力。在對小學科學進行教學時,也可以將教學活動當成一種教學方法,需要明確教學教學的內容、目標、條件。首先,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學的內容和對象主要是教學的進展情況和教師、學生的個人身心發展情況,在這一點要注意,教學教學并不是只針對學生來開展的,教師的學習情況也需要加以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看到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而教學教學目標則是通過教學教學來了解在科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學教學的條件是針對教學內容收集的資料信息等,得到更加客觀綜合的教學,保障教學教學結果的準確性。
四、注重實驗、培養探究能力
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特別要加強探索性實驗的訓練,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初步具有實驗技能的條件下,老師提出課題,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現象,主動探索,然后得出科學規律。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五、運用科學評價機制、激發自主創新
評價作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測手段,具有激勵和導向的作用,評價的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渴求新知的動機,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評價 ,從尊重、愛護、平等的原則出發,對學生實施積極的、適度的和科學的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內驅力,體現出教師評價的創新。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差錯的 學生,要以寬容、諒解、和藹的態度對待他們,允許他們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復別人正確答案,也應給予肯定,使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教師還應注重分層次評價,注重因人施評,從實際出發,分層要求,既負責評價,又負責指導,鼓勵不同水平的學生及其小組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更快、更大的進步。
六、提高教師科學素養
要想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首先應該提高老師的科學素養。教育觀念的更新,即破除教師為中心、知識為本位的觀念,確立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手段的改變,即摒棄知識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確立啟發式、開放型的教學方法,由注重教轉為更注重學,由注重結果轉為更注重過程,并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改進教學;教師自身科學素養的提高,即努力吸收新知識、更新舊知識,提高理論素養、實踐操作能力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而成為研究型教師。
創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小學科學教學這一科學啟蒙的陣地上,教師必須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積極扶持學生的創造萌芽,引導他們參加各種創造性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現、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王曉曉.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2]郭育志,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地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J],求知導刊,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