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課程改革在《綱要》中首先確立了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既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這一新的理念,就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怎樣才能做一個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呢?我認為在教學中要“借助媒體搭臺,注重活動中感悟”。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點燃學生的探究欲望
眾所周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新課導入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不僅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是師生間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同時也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一種重要的行為方式。多媒體教學可以創造出生動、活潑、愉悅、高效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依靠的是具象思維,他們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思維并不嚴謹,所以,在教育教學的時候,我們主要依靠的還是具象思維的教育方法。所以,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引進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自主的在計算機上準備一下課件,例如學習動圖和一些情景動畫等。這樣,數學知識就從一般的單一書本知識變成了有趣生動的情景教學。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之前利用計算機整理出來的資料也可以幫助學生們在短時間內更好的學到知識。例如,學生們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為一百八十度”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做好相關工作,畫好很多的三角形,以及搜集身邊的三角形。然后讓學生們觀察和測量,這樣學生們不僅對于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同時也有更為深刻的記憶。這樣教學變得簡單,學習也變得有趣而高效。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利用多媒體能成功地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演示出來,自主探究高度抽象的知識也就有了可能,這樣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有關行程的應用題時,學生都知道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但不理解的是求火車過橋的時間時,為什么路程是除了橋的長度還要再加上火車的長度,針對這個問題,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動畫演示,再現了火車過橋的全過程,從火車頭上橋開始到車尾離開大橋所經過的路程用醒目的顏色顯示出來,學生很快明白火車過橋走過的路程等于橋長加火車的長度論文的格式,從而正確地列出了算式。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參與度,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新課標》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欲,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教學過程中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會使課堂沉悶、缺乏活力而效率低下。因此,新課程環境下,教師應積極轉變角色,讓學生動起來,使數學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全方位地開啟學生靈動的數學智慧。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苯處熃浻蛇^程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當地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思考,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為與數學教學的整合奠定了基礎,便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愿學、樂學和會學。
例如:在學完長方形面積一課后,我曾設計了一節“裝修招標”的數學活動課。首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了虛擬的現實情境:一個需要裝修的三維房間,語言描述‘只要你們小組定出合理的預算,要有價格優勢和整個裝修效果的方案,打動客戶,看誰能夠招標成功。學生在虛擬現實的情境中立刻忙碌開了,先考查房間整理數據,通過長、寬、高的測量,計算出房間的面積。再調查建材,收集信息。這個虛擬的情景 —— 微縮建材市場直接被顯示在屏幕上,學生只要用鼠標點擊商品便可購買。有復合地板、地毯、實木地板的等等,不但每種商品有詳細的介紹和價錢,還可以觀看鋪上商品后的最佳效果圖,眼見為實,一睹為快。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選好了再設計方案,預算經費,最后競標評標,展示效果。這種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為學生虛擬了現實情景,以資源為依托,通過查找、交流、計算、復核,優化學生的學習情境 實現了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提供了理解、探索數學的平臺,使得數學走向生活,走向現實,更加情境化,使得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活潑,真正從書本中、課堂上走出來,回到數學教學的本體上來。利用技術之間的交互作用,創設逼真的數學學習情境,用錄像、光盤以及計算機軟件的方式呈現數學問題,以視覺形式出現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現,使數學材料更具有活動性、可視性和空間立體感,使學生深刻體會數學的作用與價值,感悟數學的真諦,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從中真正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