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館在新形勢的影響下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新形勢下,文化館唯有采用新型的宣傳模式,重視品牌建設,大力發展的文化館建設。對此,企業人員應加強文化館的基本功能設施、強化人才機制建設,使得文化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效用,提升文化館服務水平。
一、文化館承擔的文化責任
文化館其本身具備較高文化性質,承擔著我國社會的文化責任,其包含內容豐富多樣化,如文化傳播、傳承、教育等。文化館的文化責任可分為以下幾種:(1)文化館堅持著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先進的文化來確定指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事業的服務責任,來提高群眾的文化品位,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促進國家健康發展。(2)文化館是保護并傳承物質文化遺產的基地,其本身具備著或美好或苦難的歷史記憶,是時間洪流沖刷下得意傳承的寶貴財富,文化館應嚴格履行本身的文化責任,保護歷史遺留的文化遺產,并將文化傳承下去。(3)知識沒有傳播就沒有如今的文明,文化館本身具備傳播文化信息,惠及大眾,提高全民素養的特點,相關領導人應加強文化館的優勢,將文化館的優勢盡最大化提升,認真履行文化傳承的責任。(4)美好的景觀不僅是風景,作為文化景觀的重要代表文化館,其承擔著文化的構建、并將人類的文化活動以各種形式體現,從而使得各種社會化活動產生。
二、文化館的社會職能
文化館是我國地區性質的文化傳播重要地,其本身擔負著文化館的社會職能,包括營照社區的文化氛圍、改善社區的文化環境、提高社區內部人員的精神文明等,因此文化館的服務對象應該以滿足民眾的文化活動為中心,建立文化品牌建設,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促使文化繁榮發展。
2.1、文化活動的組織職能
文化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即為組織活動,其中包含了自辦活動、合作活動、經營性質為主的培訓活動以及參與政府的重大文化活動等。其中參與政府的重大活動以其莊重、盛大、傳播力度強而成為文化活動的重點。比如2016年底我國成都(邛崍)開展的重走南絲路的文化活動,活動主要由當地旅游局和政府主辦,以成都天府得天獨厚的大量南絲路歷史文化遺跡為主題,通過重走歷史遺跡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并以此吸引大量的游客,促進成都城市的文化經濟共同發展。
2.2、群眾文化的輔導職能
群眾文化輔導職能包含以下幾種:組織管理輔導、群眾藝術輔導、宣傳鼓動輔導、文化娛樂輔導等。目前,我國地區群文化輔導包含有償輔導和無償輔導兩種,有償輔導多是群眾自發組織,通過收取一定的費用對當地的文藝愛好者進行文化教育輔導,此種輔導方式其招收的學生多以孩子為主,無償輔導是文化館本身所具備的專業型人才,群眾在文化館即可與專業人員學習請教,目前,我國文化館發展迅速,然而,專業型人才的數量仍然匱乏,水平相對不高,難以將文化館的社會職能發揮至最大。
2.3、群眾藝術文化創作發展的職能
文化館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即為群眾藝術創作與發展,藝術創作是吸引外來者的重要一環,其本身體現著當地的文化建設強度,更帶動著當地的經濟發展。藝術文化創作包含內容較廣,如:小品、音樂、電視劇、電影、群眾文藝演出、文藝表演團體等,而某些地區的藝術更是繁多,以天府之國為例,天府之國的傳至今日的古老藝術包含甚廣,蜀錦蜀繡、川劇、皮影、四川曲藝、茶藝、詩歌等,此地區開展的文化活動亦多樣化,今年成都開展的第七屆采茶節中,邛崍市的夾關民俗文化節就充分顯示了當地的文化魅力,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促進當地經濟的迅速發展,滿足當地甚至其他地區對文化的需求,促進文化更快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文化素養。
將文化責任與社會職能向融合,提升文化館整體服務水平
3.1、擴大文化館服務項目,樹立品牌意識
群眾文化畢竟不同于專業文化,其負責的項目較為多樣,文藝展覽、文藝創作活動等,更重要的是,文化館向社會各界提供群眾文化人才,此項優勢是別的機構難以取代的。文化館開辦活動時應以適應新的時代為主,開辦多樣化且獨具特設的培訓輔導活動,全面提高當地人們的文化素養。某些有償培訓的藝術班多以舞蹈、畫畫、音樂等吸引學生家長的藝術培訓,吸引的學生多是兒童以及年輕人,而文化館內部的藝術無償培訓可以將培訓內容多樣化,為當地各階層的群眾服務,如普通話培訓,以便文化水平地的人可以適應較遠地區的打工生涯;文化干部培訓,培養更多的專業型人才,促進文化館的發展等。文化館的品牌意識樹立效果最好的一項措施就是開辦大型文化娛樂項目,通過電視網絡等形式向各地傳播,為當地的文化樹立良好品牌。
3.2、擴大文化館服務對象,適應市場文化需求
當今社會,隨著改革開放逐漸深入,“走出去,引進來”已經成為發展的必要環節,而網絡時代的飛速發展,更少促進了各地區的發展力度。文化館若想要快速發展為,應以適應新時代為主要環節,不局限于當地文化發展傳播,更應該向外發展,擴大文化館的服務對象,讓外界地位接受當地文化并喜愛當地文化,以網絡媒體的形式加大宣傳當地文化,吸引外來者做文化交流,促進文化館進一步發展。
3.3、調整文化館的工作方法,拓寬基層影響力
文化館是為地區文化發展建設的,其服務對象多是當地的基層民眾,相對來講,基層民眾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對文化的接受程度相對較慢,因此,文化館在開展文化活動時應以群眾為主,結合群眾的實際接收力開辦多樣化的活動,滿足人們的需求。面向社區、面對基層對文化館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化館可以運用多種形式開辦文化下鄉活動,在鄉村、社區、學校等地區開辦演出,并展覽培訓活動,為基層培訓文藝型人才,普及文化知識,滿足基層的文化發展。開拓創新,將基層文化建設推向一個全新階段,推動 國家全民素質的提高,提高國家社會、經濟、文化共同發展。
四、總結
社會的發展帶來文化的繁榮與進步,而文化的進步代表著群眾整體水平的提升。在新形勢之下,文化館的建設通過改革發展已經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卻仍存在著一定問題,目前,唯有重視文化職能與文化責任,積極擴大服務項目,建立品牌文化,就如程度的采茶節,連年的高效開展與宣傳,使得提到茶藝就能想到成都,卻很少想到另一個產茶地云南,提高群眾品牌文化建設,促使各地群眾關注并重視文化館,促使文化館建設更加迅速。
參考文獻:
[1]洪瑛.芻議文化館的文化責任[J].科研,2016(5):00079-00079.
[2]謝麗華.指導、引導、領導,三位一體——文化館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職能定位芻議[J].群文天地:貴州,2014(4):14-15.
[3]楊金芳.論文化館的文化責任與社會職能[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3):215-215.
[4]吳月莉.文化館公益性文化服務芻議[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2(5):229-229.
[5]楊曉芳.淺談新時期文化館職能和作用[C]//2011-2013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集.2013:105-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