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摘要】中學生英語教育普遍存在一個教學過程中的障礙,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讓我們脫離了英語能力培養的重要價值,把教學當成一種任務,從此忽略了學生素質培養與實踐的重要意義。我們針對一線老師而言,應當摒除教育詬病,重新樹立英語教育新體系。
【關鍵詞】中學生 英語 老師
引言
就英語教育的整體體系而言,我們習慣于把課題放在我們教育當中的第一位,以不斷的鞏固來增加學生成績。中學階段后,老師就對學生進行不斷的大量習題練習,可是這種題海戰術讓學生產生了“能寫不能言”的學習障礙。對于我們一線老師而言,能力的培養應當大于紙面成績本身,筆者也將針對于學生努力實踐淺表一下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如何解決中學英語的應試問題
英語教學當中,老師會非常矛盾的面對一些問題,比如我們的學生需要升學考試,成績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但是與此同時當老師過于重視課題和成績本身時,又會發現很多同學乃至平時成績十分優異的學生,在口語練習和個人能力的表達上欠缺不少。那么如何平衡量者之間的關系,脫離應試教育的固有模式,使得教學效率與學生本身能力都有所提升,對此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想說一下題海戰術方面,其實應試教育的很大一部分經歷都與題海戰術結合在一起。筆者的看法是想要真正鍛煉學生的能力,在習題的練習上要注重質量與效率。尤其當我們面對一些閱讀練習上,很多文章都是中心思想都擁有相似之處,我們可以避免重復針對于其中的一個方向開展教育,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是過于習題數量,這是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其次,我對于英語能力培養的看法是如果我們把教育重點多放在口語練習作文表達與閱讀當中,那么其他習題的練習也會增加許多成效。因為能力的表達與成績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我們一味的緊抓作業,就很有可能忽略學生自身對英語能力的表達,讓他們的學習靈感降低。我們要實踐的第二個步驟就是主動去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把英語當成一門語言教學,當成一種文化來教學,而不是課程作業的本身。
二、中學生英語能力培養出重點
1.把口語教學擺放在第一位置。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最終的目的其實是讓學生通過外國語與他人交流。如果過多的應用習題和作業壓力來培養學生能力,會增加他們對知識點的印象,但是卻埋沒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作為一線英語老師,在英語能力的培養上我們要精化題海戰術,讓學生多去練習口語。在練習的模式上,也體現在師生的互動提問頻率要增加,提煉出優秀的國外英語篇章讓學生練習朗讀理解,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演練。老師要讓教育從實踐當中出發,將語言練習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從語音表達、對話反應和學生的口語能力豐富教育內容。我們單獨提煉出口語教育部分,并不是忽略了其他的教育方向,而是針對語言教學出發,最終讓學生游刃有余地運用外國語去溝通,進而創造更高的升學價值。只要口語練習能夠達到一種學與用的統一狀態,對于其他閱讀、詞匯、選擇題等類型而言,就會達到一種推助作用,所有的應用成績都會提升。
2.提煉中學英語教育精華。我們任職一線老師的教育崗位,在教育環節上也應當注重課改的重要意義。以前非常注重一課三節,也就是說先復習,然后講新課,最后布置作業。但是在培養學生的能力角度而言,傳統的模式必須要進行改變。我的看法是將中學英語的教學內容精煉化,尤其要從教育模式、題材選擇開始,讓課外實踐內容充分地融入到課堂當中。我們可以抽出專門的時間來培養學生的英語作文能力,或者針對于發音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音標的重新教學。讓能力培養具備針對性,抽出一節課或兩節課去講演專門的部分。充分的做到注重英語教學質量,做到語言教育的提煉與耐心。
3.增加學生的自主發揮能力。中學英語教育是一個非常講究互動環節的課程,課堂當中老師進行提問,學生自主的發揮能力與表達。如果我們想發揮學生語言潛能,要先從主動性開始,如在一節課堂當中,英語教師應當增加英語教育的覆蓋率,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提問方向要擴大化、深入化,對于學生能力欠缺的地方,要反復的教導與提問,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正視自己的弱處,以此進行指導與練習。此外,主動性的培養還在于師生之間的互動上,我們不僅僅要將目光放在成績優異的學生身上,同樣針對于班級的英語能力較差的同學進行悉心教導。定期去了解他們對這門語言學習的存在障礙,然后進行充分的專題輔導,努力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馮旭紅.如何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談中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9(12).
[2]馬銳.優化記憶-提高初中學生英語記憶的效率[J].知識文庫.2016(14).
[3]王慧.中學生英語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商業故事.2016(23).
[4]夏德群.淺談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