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惡棍 查爾斯·巴克利


素有美國“南部心臟”之稱的阿拉巴馬州在九十年代由于兩個名人而聞名遐邇。一位是由好萊塢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在1995年飾演的阿甘,另一位就是NBA聯盟之中出了名的光頭惡漢查爾斯·巴克利。他和憨厚可愛的阿甘之間的異曲同工之處就在于你不知道他在什么時候會說出什么無可顧忌的話,會干出什么令人頭痛的事情,而這也恰恰是許多球迷們將巴克利奉為他們心中偶像的重要原因,敢說敢做才是他們心目中最可愛真實的大嘴巴克利。
其實心直口快的巴克利并不令人討厭。他喜歡討論聯盟里的蜚短流長,他喜歡為自己的朋友打抱不平,他還喜歡對自己看不慣的丑惡現象抨擊揭露,總之,他喜歡用自己的嘴巴說一切自己喜歡說的事情。

性格古怪、口無遮攔的巴克利在他打球的時候稱得上是NBA的全民公敵,但當時聯盟最好的球員邁克爾·喬丹卻是他的好朋友。
1963年2月20日,巴克利出生于美國南部的阿拉巴馬州的里茲。在母親,祖母和巴克利這個沒有父親的三口之家里,生活相當貧寒。雖然生活艱難,但那時的巴克利仍然和現在一樣健康,他每天都和朋友去公園打籃球。不過由于他的身體肥胖的緣故,動作總不如其他男孩敏捷迅速,因此在朋友中他的球打得并不出色。但那時的巴克利卻相當勤奮刻苦,當其他小孩子在天黑之后都已回家休息時,偌大的球場上還剩下巴克利一個人在孜孜不倦地練習投籃。“打倒所有擋住自己前進的人”就是巴克利當時信奉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籃球運動員,巴克利真正崛起是在他的高中時代。在高三那一年,巴克利的身高出人意料地增長了15公分,也就是達到了1米93。在身高增長的同時,巴克利又不斷進行與自己身體相適應的體能訓練,并最終成為了一名頗具威脅力的籃板球爭奪者。再加上他原本就通過刻苦訓練所具備的投籃準頭,此時的巴克利引起了很多大學星探的注目。在經過再三慎重選擇之后,查爾斯進入奧本大學就讀。
在奧本大學的三年對于查爾斯來說是相當受益匪淺的,正是在這里經歷過的刻苦磨練,最終為查爾斯日后縱橫NBA打下了相當監視穩固的基礎。那時的他身高1.94米,體重127公斤。從外形上看,巴克利可算的上是一名相當結識強壯的籃球好手。在賽場上,聰明的他也很懂得如何靈巧地運用自己的身體左沖右突,靈活進攻,并總是能夠巧妙地避開對方的防守為己隊摘取籃板,因此,那時的巴克利很受球迷的喜愛。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叫“神射手”,還有的人也會親昵地稱他為“大家伙。”
1984年,在奧本大學表現出色的巴克利被洛杉磯奧運會的美國代表隊選拔會看中,召集他前來參加試訓活動。被這個選拔會看中的都是當時大學聯盟中的高水平球員,其中包括飛人喬丹(Michael Jordan)、克里斯·穆林(Chris Mullin)、帕特里克·尤因(Patrick Ewing)在內的眾多好手。盡管查爾斯最終并未能被選定到參賽的12人名單之中,但他正是在這里遇到了他可以相交一生的知心好友——邁克爾·喬丹,并自此與后者一起在聯盟內展開了叱咤風云的賽場生涯。
在1984年的選秀大會上,查爾斯以首輪第五順位被費城76人隊選中,自此正式踏入聯盟。事實上,巴克利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費城,在此之前還頗費了一番周折,由于76人隊在新秀合同中所提供的薪金實在是少得可憐,本想指望依靠打球賺錢養家糊口的巴克利覺得實在是無法接受,再加上76人隊還在合同中提出“體重130公斤以上的必須減至125公斤以下”的附帶條款,不愿受此約束的巴克利反而以暴飲暴食這一消極抵抗政策企圖拒絕進入76人隊打球。但是對于求賢若渴的76人隊來說,無論怎樣巴克利都是他們想要爭取的首要目標,尤其是他那卓越的籃板球技術更是當時的球隊所欠缺的。因此,為了留住這位新秀,76人隊最終選擇了妥協,以四年200萬美金的合約成功挽留住了查爾斯。

退役后擔任電視評論員的巴克利也經常口無遮攔地得罪人,而最讓他難堪的就是那次“親吻驢屁股”的事件了。
巴克利果然沒有辜負費城的期望,在進入聯盟的第一年里就有著相當驚人的出色表現。作為一名新秀前鋒,在他上場參加的82場比賽中,以平均每場為球隊貢獻的8.6個籃板和14分創下了球隊歷史新秀最高紀錄。到了第二個年頭,有著優異表現的巴克利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球隊的頂梁柱。就在他所期待的命中率呈現節節上升的同時,相反的,球隊的綜合實力卻在逐年下降。造成這種滑坡現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J博士的光榮退役,另一方面則要歸咎于球隊財務狀況出現赤字,直接導致了摩西·馬龍(Moses Malone)等主力隊員相繼轉投他隊。沒有及時采取任何補救措施的76人隊因此面臨著很大的困境。盡管球隊狀況不太景氣,賣力打球的查爾斯卻在年復一年的賽場磨合中逐漸在聯盟中創出了一番天地,他那飛身撲救籃板更是獨步聯盟的一項絕技。從進入聯盟的第三年開始,巴克利已經成為全明星陣容的座上賓客了。
面對球隊的這種窘境,強烈的求勝欲望得不到滿足的巴克利在賽場上脾氣異常火爆易怒。常常與對手發生爭執不說,他更是與別人屢屢在賽場上映全武行拳。這還不算,在1990-91賽季他更是因為向一名八歲的小女孩臉上吐吐沫事件在全美引起軒然大波。這件事是由于在比賽中有觀眾喝倒采所引起的,當時被倒菜聲激怒的巴克利生氣地向觀眾席吐唾液,結果這名小女孩遭了殃。盡管事后追悔不迭的巴克利向小女孩及其家屬親自賠禮道歉,并自我反省地表示“我在球場上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但從中人們也不難看出巴克利對己隊取勝無望的這種現狀心灰意冷的消極表現。
巴克利曾經恨鐵不成鋼地勸導自己的隊友:“這支球隊必須更加職業化,否則必定會出現懈怠的賽場局面。比如:打球時配合不好,不了解賽場情況,這些都是阻礙球隊發展的,我認為我們球隊還缺少認真對待籃球的球員。”盡管他的話總是會不留情面,但從中也絕對體現出了巴克利的至高敬業精神。賽場上的他總是能夠讓觀眾感到愉悅的,他也喜歡在賽場上作秀的感覺。 球迷們喜歡將他稱作“力量型的男子漢”,如果他在禁區內得球,他會伸開雙臂緊緊抱球,在避開對方防守之后將球狠狠扣進籃筐。如果將球扣中的話,他還會將雙手吊在籃筐上,一臉得意之色,然后才戀戀不舍地跳下來。球迷們喜歡觀看巴克利的激情表演,而76人隊也順理成章地抱著這棵搖錢樹死活也不肯撒手。這支球隊的經營策略就是:賺錢第一,贏球第二,而這點恰巧是與永不言敗的巴克利背道而馳。為了解脫自己,追取更高的追求,他向球隊提出了轉會的要求。 “我想到實力更強勁的球隊去打球。如果已經確定了沒有取勝的希望的話,那我還不如轉到有可能奪冠的球隊去更好。”
就這樣,巴克利懷著滿腔的奪冠夢想欣喜異常地來到了菲尼克斯太陽隊。
我渴望上場比賽。看到邁克爾在球場上苦苦掙扎,我心里很不好受,我希望我能幫助他。但我得承認,我不知道我是否真能幫得了他,但我實在不忍心看著他孤身一人獨自作戰而不出手相助。對于他的處境,我能感同身受,我是他真正的朋友之一。
太陽隊早就看中了巴克利這個可造之材。還在1991-92賽季結束之后,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向費城提出協商轉會的要求,并最終用日后的三分王霍納塞克(Jeff Hornacek)以及其他兩名球員的三對一交易方式成功地得到了巴克利。而對于巴克利他本人而言,成功地轉會至太陽隊可稱得上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轉折點。“有我加盟的太陽隊一定會受益匪淺的,我深信這一點。當然,如果能夠在總決賽中同邁克爾對陣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他自然有足夠的理由這樣說。當年的太陽隊陣營中擁有一大批像凱文·約翰遜(Kevin Jonhson)、丹·馬耶爾(Dan Majerle)、馬克·威斯特(Mark Wist)之類的足以向總冠軍發起沖擊的實力派球員,再加上查爾斯這位在聯盟中屈指可數的強力前鋒的加盟,太陽隊已經在一夜之間成為聯盟中最炙手可熱的一支球隊,而查爾斯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該隊的絕對領袖人物,太陽隊的其他球員也早已將自己的NBA冠軍之夢寄托在查爾斯的領導之下,整個球隊氣勢如虹,全隊的取勝信念空前強大。在那個賽季中,太陽隊最終以62勝20負的戰績創下了太平洋賽區最高紀錄。
就在季后賽剛剛開始不久,查爾斯的肩部、背部和腰部的舊傷再次發作。在率隊于季后賽第一輪中力挫圣安東尼奧馬刺隊之后,主教練威斯特巴建議他暫時休息兩天之后再繼續參加比賽,但這個善意的提議還是被查爾斯一口回絕了。“要我休息除非是在我死了以后,”他的表態擲地有聲。第二天,憑著毅力與精神打球的查爾斯再次一如往常地出現在比賽現場。在同西雅圖超音速隊之間進行的西區決賽最后一場比賽中,查爾斯獨取43分,外加15個籃板和10次助攻,率領球隊力克對手,終于如愿以償地邁進了NBA總決賽的大門,而與他一起闖過這道關口就是他那位密友——邁克爾·喬丹。

盡管喬丹率領的公牛隊在常規賽季中并沒有取得如何驕人的戰績,但他們卻擁有豐富的季后賽經驗,尤其是喬丹更是在賽季中平均每場得分高達30分,堪稱其職業籃球生涯的巔峰狀態。一旦他們在總決賽中擊敗太陽隊,他們將在隊史上譜下三連冠的輝煌戰績,因此全隊上下斗志昂揚,士氣高漲。反觀太陽隊,盡管他們也同樣滿懷取勝信念,但舊傷復發的巴克力滿身傷痛,根本無法發揮出昔日賽場上的上佳水準;而凱文·約翰遜和馬耶爾等人由于首次參加總決賽,難免有些緊張,因此也完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準。面對公牛隊的瘋狂反撲和鐵桶式防守,他們有些無所適從,不知應該如何面對。就這樣,當雄心勃勃的飛人喬丹與傷痕累累的巴克利在不同的競技狀態下出現在同一個賽場上時,勝負已經自有定論。當公牛隊終于以4比2力克太陽隊時,已經筋疲力盡的查爾斯癱坐在板凳席上,默默無語。盡管他在比賽結束之后仍然沖上前去,熱情地擁抱了好友喬丹,并向他給予自己最為誠摯的祝賀,但內心的酸楚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知曉了。“這恐怕是我距離總冠軍獎杯最近的一次了,經過這一次之后,我不知道自己還會不會重新站回到這個總決賽戰場上。”他自己也是相當清楚了。
自1992-93賽季的總決賽之后,查爾斯的職業籃球賽場生涯呈現著見頂回落的下降趨勢。從總決賽賽季的平均每場25.6分和12.2個籃板,到1995-1996賽季的23.0分和11.1個籃板,就連查爾斯自己也感覺到再在這里繼續熬下去也不會有什么結果,就這樣,懷著對總冠軍獎杯的強烈渴望之情,他在1996年來到了休斯敦火箭隊。
火箭隊曾在1993-94以及1994-95賽季在明星中鋒奧拉朱旺的帶領下贏取過兩屆總冠軍獎杯。在巴克利來到該隊的兩年之后,火箭隊又從公牛隊網羅到了已經擁有六枚總冠軍戒指的斯科特·皮彭(Scottie Pippen),打算以此夢幻組合向聯盟冠軍獎杯發起更為強勁有力的新一輪沖擊。但事與愿違,老天似乎專與巴克利作對。自從他加盟火箭隊之后,盡管該隊仍能連年入圍季后賽,但屢屢止步第二,第三輪。尤其是在1996-97賽季,已經殺入西部決賽的查爾斯在同猶他爵士隊爭奪總決賽入圍權時最終敗在了爵士隊主力控球后衛約翰·斯托克頓(John Stockton)的壓哨三分球上,從而再次與總決賽失之交臂。痛苦萬分的巴克利在賽后無法掩飾自己的失落沮喪心情:“我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夠做到的一切。看來,我注定是與總冠軍獎杯無緣了。”在1999-2000賽季,此時的巴克利早已傷病纏身,賽場狀態每況愈下(平均每場僅能得到14.5分和10.1個籃板),再加上他和隊內另一主力球員皮彭始終摩擦不斷,大打口水帳。眼看總冠軍夢想早已無望的巴克利最終心灰意冷,在賽季之初僅僅參加了20場比賽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就此告別籃壇。盡管在日后喬丹復出之后,巴克利曾三番五次地表示自己也要積極減肥,參加訓練,一同復出與邁克爾再次闖蕩天下。“我渴望上場比賽。看到邁克爾在球場上苦苦掙扎,我心里很不好受,我希望我能幫助他。但我得承認,我不知道我是否真能幫得了他,但我實在不忍心看著他孤身一人獨自作戰而不出手相助。對于他現在的處境,我能感同身受,我是他真正的朋友之一。”但隨后一切還是不了了之。
退役之后,巴克利一直在TNT電視臺體育頻道擔任評論員職務。先不論他對比賽的分析能力如何,僅他那“能言人所不言”的吸引公眾關注的主持風格也正是電視臺想要收取到的最佳效果。最近,他不僅成功和TNT延長了合同,同時還簽約了時代華納,加入了該組織旗下的CNN電視網體育頻道,搖身一變成為身跨兩臺的名嘴。如今的巴克利可說是志得意滿,功成名就,但他并不會就此滿足。“很多人說我很快樂,我也確實生活的很快樂,但這并不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我還有很大的人生理想沒有實現呢?比如說競選阿拉巴馬州長啦,將來競選美國總統啦等等,您還別不信,我是絕對說的到就會做的到的。”
在賽場上,聰明的巴克利很懂得如何靈巧地運用自己的身體左沖右突,靈活進攻,并總是能夠巧妙地避開對方的防守為己隊摘取籃板,因此,那時的巴克利很受球迷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