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章宏
(如意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廈門361115)
黃秋葵無公害栽培技術
郭章宏
(如意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廈門361115)
文章根據黃秋葵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習性,詳細闡述了其無公害栽培技術,主要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為黃秋葵無公害栽培提供參考。
黃秋葵 無公害 栽培技術
黃秋葵,又稱補腎草、秋葵、羊角豆等,是錦葵科1年生草本植物。黃秋葵原產非洲,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黃秋葵幼果肉質柔嫩、光滑,可以炒、拌或做湯食用,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具有健胃、潤腸、保肝、強腎的功效。除此,黃秋葵還可以入酒,它的花、種子、根都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惡瘡、癰癤有顯著療效。近年來,我國已經大面積引進并種植,并且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黃秋葵的根系比較發達,吸收能力強,直根生,根深達到1 m以上;葉互生,葉子上下兩面都有粗毛,掌狀3~5裂或淺裂,在植株下半段的葉片比較圓闊大形,自上半段起葉片逐漸變成細狹小形;花腋生,花腋在主株上第4~10節開始著生,以后一般每節著生1花,化為完全花,花瓣黃色,通常是5片,花期只有數個小時,當天午后就會凋謝,花謝后3~4 d能夠采收嫩果。果實是蒴果,長10 cm左右,先端細尖,微微彎曲,細長像辣椒或羊角,果皮薄革質,先端尖細,果色從淡綠至深綠色,內含多顆種子,種子呈球形,灰黑色,千粒重大概55 g[1]。
黃秋葵性喜溫暖、耐熱怕寒,種子發芽生長發育適合溫度25~30℃,開花結果期最適合溫度為26~28℃,月平均溫度低于17℃會影響其開花結果,夜溫低于14℃生長不良。黃秋葵喜光,不僅需要長時間的光照而且對光照強度也有一定要求。充足的光照條件,能夠促進黃秋葵的生長發育,坐果率高,果實發育很快,產量高、品質好[2]。黃秋葵耐旱、耐濕、怕澇,結果期對水分要求較高,如果水分不夠充足就會影響其長勢和品質。黃秋葵需要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種植。黃秋葵需要氮磷鉀齊全的肥料,在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
黃秋葵有綠色果和紅色果2種,但現階段一般選擇綠色果栽培。挑選品種時,應選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能夠連續坐果,果形整齊美觀,果實不褪色,成品率高,品質好,采收期長的品種。
黃秋葵種子發芽需要在22~35℃的溫度環境中,所以播種不應過早,一旦溫度條件達不到要求很容易爛種。黃秋葵種子外皮粗且厚,所以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可以用30~35℃的溫水浸泡10 h,撈出瀝干后包好,放在25~28℃的培養箱中催芽2 d,當有50%以上種子露白時就可以進行播種。
在塑料大棚中使用基質穴盤育苗,穴盤規格72孔,基質配比是蛭石20%、草炭40%、珍珠巖40%。在剔除霉籽、癟籽、蟲籽后進行播種,每穴播種1粒,播后覆蓋0.5 cm厚的珍珠巖,澆透水,保持基質的濕潤。在穴盤下面鋪設電加溫線,以備溫度不足時進行加溫,出苗后一般不需要再加溫。穴盤育苗其間距比較小,秧苗密度大、基質少,所以水分管理是育苗的關鍵,澆水可以采用微噴設施。根據苗情和天氣情況葉面噴施肥料,通常情況下,育苗期追肥1~2次,每次噴灑尿素800~1 000倍液,要根據苗齡的增加而增加其濃度。當秧苗有4~5片真葉即可以定植大田。
黃秋葵的根系發達,入土比較深,所以耕作層要深厚。在播種前要深耕土地20~30 cm,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2 000 kg、45%三元復合肥40 kg。耕翻后筑深溝高畦,畦寬(連溝)1.5 m。通常在4月中旬定植,1.5 m寬畦中2行,株距60 cm,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
開花結果期需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尤其7~8月高溫天氣采果盛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要確保水分供給及時。夏季澆水時要注意在早晚時段進行,避免高溫水傷根。當雨水過多時要注意及時排水,避免澇害。追肥以45%三元復合肥為主,結合澆水在開花結果前追第1次肥,開花結果盛期(通常8月中旬)追第2次肥,每次每667 m2追肥30 kg。定植后及時中耕除草,開花結果后植株生長加快,每次澆水追肥后都應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3]。植株生長前期需要及時摘除側枝,能夠促進主莖早結果并提高產量。生長中后期及時摘除老葉,以提升通風透光條件,控制養分消耗,預防病蟲害蔓延。
黃秋葵病蟲害相對較少,病害主要為白粉病,蟲害主要是蚜蟲、薊馬等。白粉病可用400 g/L氟硅唑乳油5 000~6 000噴霧防治。蟲害防治時使用防蟲網、性誘劑、黃板等綠色防控技術的同時,蚜蟲可用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5 000~6 000倍液防治,薊馬可用25 g/L多殺霉素懸浮劑300~500倍液防治。
綜上所述,黃秋葵無公害栽培技術中在對以上栽培環節進行正確掌控,可使單產達500 kg/667 m2。
[1] 張峰豪,郝春燕,王惠林,等.黃秋葵無公害栽培技術.上海蔬菜,2013,(2):33~34
[2] 李天洋.黃秋葵無公害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科技,2015,(16):83~84
[3] 李作忠,王藝璇,蔡付琳,等.黃秋葵無公害栽培技術.農村科技,2016,(3):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