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木
要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
文/林木
當下,若說企業退休人員最開心的是什么?漲養老金。若說最鬧心的是什么?漲養老金。列位看官您若不解,且聽俺慢慢道來。
漲養老金本是件好事,可咱這兒退休人員分成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兩種人,這就如同“種姓制”,天然帶有不平等,故此兩者養老金也差著老大一截。前些日子,聽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說漲養老金的事,什么級別的漲多少錢,什么職稱漲多少錢,俺心里暗忖,中國官本制真厲害,甭看是退休賦閑的人,這官本制都能跟隨你走到人生的終點,帶進火葬場。
再說那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有消息說,今年企業職工平均調整幅度是6%,機關事業單位平均幅度是4.5%,兩者調整幅度不一樣,為的就是縮小差距。前兩天看到一條微信,那個發微信的人突發奇想,算算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金何年何月能拉平,用方程,用指數,用對數,折騰一番,終于算出來了:假定現在的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3000元(肯定高估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平均養老金7000元(沒依據瞎估),今后每年的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6%和4.5%這樣的幅度和差距,只要59.72年兩者的差距就拉平了。哇塞!眼下企業退休的人這輩子算是趕不上啦!
據媒體披露,自2005年以來,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3連漲,有9年漲幅都在10%,2006年漲幅最大,達到23.7%;即便是在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漲幅也在9.1%;去年調整幅度下降,為6.5%左右。13年來年年漲養老金,這力度不可謂之不大,但仍比不是連年漲養老金的機關事業單位低了一半,由此可見,養老金已造成社會極大的不公平,也由此可見當初設計養老金雙軌制時權力的任性,利益的驅使造成行政權力為部分人謀幸福,以至于養老金的兩極分化成為了一個永恒話題。
退休養老金凸顯了社會公平問題,尤其在市場經濟逐漸完善的當下,更能引人深思。因此,面對退休養老金的改革,有司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盡早實現公平與透明。
其實,對于社會的公平是我們每個公民的渴望,特別是企業,更是盼望有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讓企業運營不磕磕絆絆,人們活得輕松一些。然而這些年來,利益集團的壟斷擋住了不少民營企業發展之路,銀行的歧視政策使很多中小企業貸款無望,制度上的成本讓企業不堪重負……譬如,幾年前山東省交通廳發文指定一家公司,為全省大貨車安裝衛星定位終端,同樣的產品竟然比別的省份高出了近2000元。后經國家發改委向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出了執法建議函,認為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的相關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相關規定,隨后山東省交通廳糾正了這個行政壟斷。如今,安裝這種產品市場零售價在500元左右。譬如,銀行“嫌貧愛富”,貸款喜歡選擇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故此中小企業貸款難。當然,中小企業貸款難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而是世界性問題,但中國中小企業與生俱來的“身份”歧視,卻是中國獨有的特色。盡管中國的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超過60%,卻仍然是弱勢群體,尤其在企業的初創期,貸款難問題更為突出,有些企業就是因資金鏈斷裂而夭折。由此亦可看出,中國的中小企業處境艱難,大眾創業的美好夢想很難圓。所以,營造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讓國人在同一片藍天下享受同一樣公平,應該是政府有關部門亟需要做的工作。
日前,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強調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營造公平的營商環境,首先要從政府部門做起。諸如行政壟斷,會造成市場競爭不充分,而最終會損害每一位消費者的利益。行政壟斷的本質是行政權力的濫用,而要破除行政壟斷,促進公平競爭,就需要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推進“放管服”改革,在行使管理職能的同時,政府部門首先得管好自己手中的權力,不能越界,不能錯位。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打破各種行政壟斷,營造一個公平社會,須下大力氣,革故鼎新,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尤其那些掌管與民眾利益相關的權力部門,更要杜絕權力尋租和不當利益。政府部門“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根本要激發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

分割 梅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