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翔
關注
京津冀加碼環境懲治力度高排柴油車成治理重點
文/徐翔

了解京津冀交通狀況的業內人士不難發現,從今年開春在京津冀地區的公路上,重型柴油運輸車越來越少。實際上,更多的貨物由公路貨運轉變成了鐵路運輸方式。這一切都源于環保部從4月份啟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環保督查,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共計25輪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據了解,4月7日至7月6日,僅僅3個月期間,強化督查組就共檢查了32004家企業(單位),發現20482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約占檢查總數的64%。存在問題的企業中,屬于“散亂污”問題的6662個,超標排放的36家,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的1961家,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1732家,涉嫌自動監測弄虛作假的4家,存在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問題的2404家,物料未按要求覆蓋、密閉的3768家,存在其他問題的3915家。
國家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也說道,雖然一輛機動車比火電廠排放量要小得多,但500萬輛機動車的排放就不是一個小的數字。
“不難發現,國家對于京津冀的環保的關切度大于全國任何一個地方。”中國林業大學環境科學系錢亮告訴《中國儲運》記者,京津冀地區嚴重的霧霾是這場環保整頓風暴的導火索,但是實際上環保戰略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的歷史責任,長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維繼,高層想從京津冀進行試點來推動整個國家的環保治理改革工作。
據有關數據,京津冀地區是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之一。2016年全國空氣質量狀況顯示,第一批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河北就占了6個。
7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第十次會議并講話。其實涉及到物流市場方面,張高麗重點談到了要堅持優化貨運結構,提高鐵路貨運比例。堅持開展綜合執法檢查,加強超標排放車輛監管,對違法車輛實施聯合處罰,對油品銷售進行專項清理整頓。顯然最高決策層對于京津冀物流市場的環保治理也具有非常明確的策略。
在更早些時候,由中關村管委會、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廳聯合制定《發揮中關村節能環保技術優勢推進京津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中。針對京津冀地區貨運物流以及公共出行領域,就重點談到要推廣柴油車顆粒物捕集器和機動車催化轉化器等尾氣凈化裝置、汽油烴重組等汽車尾氣排放控制和油品提升技術。
實際上,對于京津冀地區物流市場的環境治理,京津冀三地將重心放在了高排柴油機上,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副主任劉金福告訴記者,從去年冬天開始,高排柴油車就是三地治理的重點,以重型柴油車為主,要做到三個嚴查。第一是嚴查超標排放車輛;第二是嚴查車輛配置;第三是尿素添加情況,這也是確保減少排放。“今年1、2月份,從監管情況看,北京市重型柴油車超標率為0.3%,外地進京和過京的車輛超標率為2.7%。所以從這點看,治理重型柴油車特別是明顯冒黑煙的重型柴油車是這次整治的重點。2016年共查處違規車輛10071起,共處罰金454.3萬元,機動車的污染,重型柴油車是個明顯的污染源點。”劉金福說。
除此以外,京津冀還擬將建重型柴油車聯合執法試點,具體而言,將選擇批發市場、物流園區、綜合檢查站等地為試點,京津冀三省市安排各自環保執法人員進駐,對進京和過境車輛開展聯合執法,對超標車輛現場處罰。
在今年3月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確了“2+26”城市今年的大氣污染治理任務。所謂2+26個城市是指涵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六省市在內的28個位于京津冀核心區域和周邊傳輸通道區域的城市,聯防聯治城市范圍再次擴大。該《方案》要求將大幅提升區域內鐵路貨運比例,7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9月底前,天津、河北及環渤海所有集疏港煤炭主要由鐵路運輸,禁止環渤海港口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疏港煤炭。根據這份《方案》,天津市加大了推進力度,甚至提前了3個月,在4月底就完成了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的任務。
該《方案》還明確,今年12月底前,“2+26”城市均要安裝10臺(套)左右固定垂直式遙感監測設備、兩臺(套)移動式遙感監測設備,覆蓋高排放車輛通行的主要道口,重點篩查柴油貨車和高排放汽油車。9月底前,機動車環保違法信息將納入企業征信系統,支持保險公司提高超標排放車輛保險費率,實現超標排放車輛異地處罰。
北京方面,將實施重型柴油車在北京市六環路(含)管控措施,引導外埠過境重型柴油車繞行北京。劉金福介紹:環保部門還將定期開展對公交、旅游、物流、郵政、環衛等行業的專項執法檢查,如存在拒不治理,車輛信息通告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并取消其營運資質,“加強本市重型柴油車用車大戶排放達標監管,各區對有5輛以上重型柴油車的本市運輸企業和用車大戶建立車輛排放控制檔案,要嚴格檢查排放控制裝置,車用尿素添加及車載診斷系統是否符合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嚴懲。”
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監察科副科長蘇學田介紹,進京和過境的外埠重型柴油車,有很多是保障北京基本生活的運輸車輛,這些車可以享受綠色通道進京。但在日常檢查中,本市的執法人員發現,有些外埠的重型柴油車雖然貼著“國三”標簽,但排放配置根本達不到“國三”標準,也就是假“國三”車。“雖然這些車輛保障了北京的基本生活所需,卻也給北京帶來了污染,所以必須治理。”蘇學田說。
對于這些外地的重型柴油車,北京雖然可以處罰,但處罰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要讓這些車輛排放達標。蘇學田說,這些車輛要回當地驗車,是否能達標,需要當地的執法部門來監管。建立京津冀重型柴油車聯合執法試點,就是為了當場移交這些違規車輛,讓河北和天津的相關部門了解屬地車輛在北京的狀態,做好后續的監管檢查,讓車輛實現達標排放。“說白了就是,誰家的車誰領走去管好,”蘇學田說。
據了解,這種三地聯合執法還處于一種嘗試階段,也是為今后的三地聯合執法的常態化積累更多的經驗。盡管這種嚴查貨運車輛對于物流公司的收益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會促進物流整個生態的更加和諧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