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莉
(福建商學院 商業美術系, 福建 福州 350001)
蘇州文人園漏窗藝術解析及新發展
張敏莉
(福建商學院 商業美術系, 福建 福州 350001)
漏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花窗,俗稱花墻洞、洞墻。在園林設計中窗使原本平淡的墻產生豐富變化,使園內景物若隱若現,空間上形成一層又一層的觀賞效果,讓人不禁贊嘆古人的智慧和豐富的創造力。漏窗藝術通過寫意與寫實的手法營造著特殊的環境美,即“意境美”,它通過有限的“型”比喻無限的“意”,這才是漏窗藝術的最高境界。在中國現代建筑設計和園林設計中,漏窗藝術作為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符號,詮釋著傳統和現代的結合,積極推動著當代民族建筑設計的發展。
漏窗;圖案;意境美
窗在西方國家的文化概念中主要強調其使用功能,而在我國的封建社會,由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和理念,女性被限制自由,不能像男子一樣自由出入,在封閉狹小的空間里,很難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窗也成了她們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之一。在蘇州園林中窗的作用除了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外還創造出極高的藝術性,其數量、樣式多樣,圖案豐富多樣,明朝計成所著《園冶》中共記錄了4000余種圖案[1],有幾何形、動、植物圖案及生活用具造型,造型多變,紋飾精美,這些圖案的設計體現著古人的獨具匠心,凝聚著智慧。
江南園林中窗的種類樣式繁多,有長窗、橫窗、景窗、半窗、支摘窗、漏窗、空窗。漏窗俗稱為花墻頭、花洞墻,花窗是眾多種窗庸的一種[2]。一般是在粉墻上高度1.5米位置的地方開出的一個窗型,與人的視線相平行,多用于一些狹小空間或是長廊壁,緩解小空間的閉塞感,增加空間層次,從而可以小中見大。漏窗的形式多樣,主題豐富,蘇州園林中漏窗藝術最為出名的有留園、滄浪亭、獅子林和拙政園等一些名園。其中最早運用漏窗設計的是滄浪亭。
據統計留園中的漏窗有200余孔,最出名的是園內長廊兩側粉墻的方窗,圖案造型就有30多種,多以簡單的幾何型結合植物、自然紋樣混合構成。此處的漏窗使得廊內狹小的空間增加了滲透性,借墻外的景引入廊內,與外景關系隔而不絕,打破了傳統墻壁的單調、古板,在表現形式上增添了不少的美感。滄浪亭中的漏窗有108孔之多,且紋樣重復的較少。在滄浪亭中的漏窗多以植物花卉和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形態造型活潑灑脫,曲線優美,造型獨特,其中以桃、蓮、梅、海棠四孔花窗最為出名,人們也稱為“四季漏窗”,如下頁的圖1、圖2、圖3、圖4所示。除此,還有以福祿壽喜等吉祥圖案為主題的漏窗。滄浪亭的漏窗不同于留園之處在于圖案造型自由無拘,變化多樣,形態更加優美纖細,宛如曼妙的女子,大凡寓意闔家吉祥富貴,品格冰清玉潔。而在獅子林中最為出名的是“四雅”漏窗,是以古人喜愛的琴棋書畫為主題設計,分別將琴棋書畫四幅圖案結合其他紋樣嵌入其中,形象生動地表達古人日常生活的情趣愛好。

圖1 滄浪亭桃形圖案 圖2 滄浪亭蓮花圖案 圖3 滄浪亭梅花圖案 圖4 滄浪亭海棠圖案
透過以上列舉可以看出漏窗的圖案形式在園林中是豐富而有無窮變化的。漏窗不僅使單調的墻面產生有趣的變化,同時也使園內區域做了巧妙的分區,使各處的景色既相連又相隔,似隔非隔,似連非連,透過這些造型各異的漏窗觀賞園中景色,宛如霧里看花,景色虛實相間,又似隔著一層薄紗,似懂非懂,增添了園內景色的變化,意境幽深。
漏窗在造型上較門洞更加精巧靈動多變,在藝術領域獨立性更強。漏窗從結構形式上主要分為窗框和窗芯兩部分。
2.1窗框圖案
窗框圖案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簡單的幾何圖形構成。常見造型有四邊形、八角形、六邊形、扇形等。此類窗框造型線條多變,短巧明快,延展性強,透過窗框看到豐富、多變,相對于方形窗框,更使人感到柔和、豐富和不拘一格,但同時也不失莊重嚴肅。另一類是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比較具象的動、植物造型,常見的有葫蘆形、瓶形、如意形,貝葉形等。在使用中,窗框設置有時單獨使用作空窗,這樣更利于取景,其采光、通風的作用較好。更多時候是結合窗芯圖案創造出更多豐富的圖案紋樣。
2.2窗芯的圖案造型
窗芯圖案造型變化非常豐富,有的是單一的一種圖案,有的是混合圖案。窗框和窗芯協調搭配構成完整的漏窗藝術。漏窗藝術的圖案形式豐富多變,但并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尋,只能將它們之間的形似之處和常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圖案例舉。

分類圖案名稱圖案符號藝術解析分類圖案名稱紋樣符號藝術解析自然紋樣冰裂紋萬字紋方勝紋盤長紋人類對自然界的熱愛是亙古以來不變的夙愿,自然紋是人們依據生活經歷概括總結出來的,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向往植物花卉紋樣冰裂紋萬字紋方勝紋盤長紋借梅、蘭、竹、菊表達四季時節,借松、竹、梅表達堅韌不拔的精神等。
續表

分類圖案名稱圖案符號藝術解析分類圖案名稱紋樣符號藝術解析植物花卉紋樣海棠紋梅花紋蓮花紋牡丹紋中國地域遼闊,植物、花卉種類繁多。人們借助花卉紋樣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不同的植物花卉表達了不同的意愿和寄托。動物紋樣海棠紋梅花紋蓮花紋牡丹紋人們借鶴、龜、蝙蝠,這些動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象征著吉祥如意、長命百歲的寓意。
隨著時代變遷,各種以花鳥、動物為主題的裝飾紋樣廣泛應用在蘇州文人園的窗形當中,處處可見這些紋樣的影子。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以吉祥字為主題的圖案,比如福字、壽字、囍字等吉祥文字,不同的圖案紋樣都寓意著不同的思想情感表達,寄托著造園者的情感需求和美好祈福。
3.1漏窗與借景
借景作為一種造園手法理論提出來,始于明朝計成所著《園冶》[3]。借景分近借、遠借、鄰借、互借、仰借、附借。漏窗中的借景手法主要是鄰借,即在園中利用相鄰的景致造景。借景這一造園手法中的辯證思想主要體現在“借景有因,因借無由”,“因”不僅要因地制宜,還要“因人”“因時”制宜。鄰借,從造園手法上來說主要利用漏窗的視線高度來布置主景對應,所借之景不設限制,可遠景可近景,可自然可人工,只需遵循“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的原則,一切景物因天時地利,自然人工,和諧搭配,方能構園得體。在此“借”已能轉化成一個具有審美意義的概念[4]。
漏窗在造園中的借景手法是造園借景中的一分子,因小而借,因鄰而借,小中見大,遠近相疊,體現出“畫意”的造景技巧。在拙政園的中心花園有一處“遠借北寺塔”的景點,如圖5、圖6從倚虹亭向西邊望去,在三里外的北寺塔如在園內,透過梅花冰裂紋樣式的漏窗望出去,塔尖倒映池中,宛如遠處景色盡在園內,此景是漏窗借景中的典范。這種藝術手法透過小小的漏窗把四季的山水畫面組合成特有的“天然圖畫”,實現人們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無限空間的想象。

圖5 北寺塔

圖6 拙政園梅花漏窗
3.2漏窗與框景
框為四周圍繞形成框。四方為框而中間觀景則為框景。是人們為組織視線和定點位置觀景的特有手法。框景講究的是以粉墻為紙,置以山石,如同古人作畫一樣,將松柏、陋石、梅竹一一納入窗內,宛如在畫中游覽。框景分兩種形式,一種是設框取景,另一種是對景取框。設框取景是先設定一個框,然后借框取景,這種手法框內景色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蘇州園林中比比皆是,如留園中有多處漏窗框景,將窗外的太湖石、翠竹等納入框內,經常在道路端或是轉折處設漏窗框景,利用小空間栽植樹木,安置漏窗,框出美景,擴展空間,身臨其中,游意未盡。如圖7、圖8,框景使參觀者通過景框高度集中在景致上,主景次景清晰,增加了景觀層次感和景深,同時加強了藝術感染力,利用景框統一景色。蘇州文人園的漏窗景框多以青色磚瓦堆砌而成,粉墻青框再配合框中景色構成一幅優美天然的畫卷。
框景中另一種手法是對景設框,即先有景再設框,在美景的對面設置漏窗,將景色納入框內。在拙政園的三十六鴛鴦館設置的漏窗便可仰望遠處的浮翠閣,而另一側與浮廊隔池相望,如圖9、圖10,對景設框較好地設置空間上的對比,這種手法可以制造出幽遠的景深,細細品味十分有趣。

圖7 圖8 圖9 浮翠閣 圖10 三十六鴛鴦館漏窗
3.3漏窗與漏景
漏景通過漏窗鏤空部分形成空間的美景,漏出的空白和間隙如同傳統書法中的行云流水,在中國畫中講究的是留白,就像是漏窗中的間隙,那白不是空,恰是內容,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留園中有出現多處的海棠花紋漏窗,讓人聯想到紫粉色的花苞開的正盛,聯想到“滿園春色鎖不住”的佳句。如圖11。在拙政園長廊上的漏窗紋樣漏出了一壇春水,如圖12,透過花卉紋樣的圖案看到了窗外的樹木水景。與框景相比,漏景則是若隱若現,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擋更顯含蓄。在朱偉的《江南園林的窗》中有著:“漏景的景觀是由窗芯的圖案變化而產生的,是由若干個小的框景組成的”,漏景的景觀效果與窗的位置、造型、尺度以及窗芯的圖案形式等息息相關。漏景偏重于一個“漏”字,所看到的景觀多是局部的、零散的小空間,在很大程度上產生的是比較虛幻的景色。漏景景色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漏窗尺度的大小,尺度大的而且窗芯的圖案比較疏松的,圖案之間的空隙就比較大,看到的景色就會比較多,視域范圍就會比較寬廣,反之,空隙小看到的景色就會少,視域范圍就會小。

圖12
綜上這些多樣的造景手法都在不同方面體現了漏窗的藝術價值,漏窗所裝飾的粉墻黛瓦,景致虛實相映,空間結構多樣,窗芯圖案裝飾墻面、廊橋,園內山石、樹木、橋亭又襯托著漏窗,“小中見大,咫尺山林”[5],在有限的狹小空間感受墻外廣闊景色,這種多層次的空間結構打破了原本有限的布局,透過小小窗體,見到的是另一幅別有洞天,形成窗外有景,景外有景的空間美學。
通過對漏窗藝術的研究品賞后發現漏窗藝術中蘊含著質樸、自然的審美觀,圖案、形態輕盈、通透,營造出無窮無盡的意境美。
4.1質樸、民俗的自然美
漏窗圖案形式多樣,寓意深刻,多取材于一些民間生活,有著質樸的形式和語言。比如,冰裂紋的設計,人們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發現,冬季冰面破裂的一刻形式非常美妙,人們把這樣的一種自然現象形式巧妙的提煉歸納起來形似冰裂的紋樣。用冰來形容人品的清潔無暇,有其更深的寓意為寒窗苦讀,也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深意。從這一個小小的紋樣便能看出古人喜歡用非語言的形式來表達內心質樸而純真的思想。還有第四層寓意,即一切不如意的事即將消失,美好的事會隨之到來。這又反映出人們對未來的祈福和美好向往。
還有龜背紋的提取,龜一直被視為有先知先覺、長壽的意義。人們對其進行了提煉抽象化后形成龜背紋,把這個紋樣應用在漏窗之中,寄托著人們希望健康長壽、免去病痛災難的深意。這樣的圖紋都表達了人們最質樸的情感寄托和祈福的心理。再有蝙蝠紋的使用,主要是取蝙蝠的蝠字的諧音即為福,人們一直追求吉祥、幸福,在這樣的文化中蝙蝠成為人們喜愛的一種吉祥物。還有傳說蝙蝠是鐘馗的化身,可以辟邪去災。人們千百年來對福的期盼是融入到各個領域中,藝術家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將蝙蝠圖案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從中不難發現,在這些裝飾紋樣的背后都隱藏著人們對自然的尊重,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憧憬,人們寄情于這些紋樣當中,既表達了人們最質樸的審美,也體現了人們祈福求吉、與天同在的民俗民聲。
4.2輕盈、通透的圖案美
漏窗中的圖案設計涉獵題材廣泛,造型優美,明代造園大師計成在《園冶》中記載有幾百種樣式,多取材于生活中,有幾何形、花卉型、動物型、吉祥圖案等,寄以情感,式樣多變,給人以清秀、通透、輕盈之感,不拘一格。當時的能工巧匠們依據不同的環境、心理需求、審美情趣等設計窗芯圖案,一橫一豎,或是梅花或是萬型,不同的窗芯樣式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增加了園林設計的文化內涵。文人園中的漏窗圖案輕巧精致,寓意深刻,透過窗型,所見景色或隱以可見,或明朗入目,景色變化,目不暇接,具有鮮明的蘇州文人園的特點和強烈的裝飾性。
4.3意境美
李漁有作:“同一物、同一事,此窗未設計前僅作實物觀,一有此窗,則不煩指點,從俱做畫圖觀矣。”一扇窗便可作一幅畫,在這幅畫作中似有遮擋似有間隔,美學大家宗白華有曰:“美的對象第一步便是需要間隔”,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間隔”戲劇化地構成了一種美感形式,將平常事物變得可觀。蘇州園林中出色的漏窗景觀不勝枚舉,滄浪亭、拙政園、怡園都有長長的復廊,廊間以一個個的漏窗溝通,空靈異常。其中滄浪亭中的“翠玲瓏”很是經典,長廊呈三折的曲尺形,綠意縈繞,在曲室外廊上設置了經典的四孔植物漏窗,陽光透過漏窗投射到地面,使人體味到“日光穿竹翠玲瓏”的詩意,再透過漏窗可以望見遠處的山石景色,在不遠處的“看山樓”,三面皆竹,透過海棠漏窗可以看到青青翠竹,讓游人感受到生機盎然的濃濃春意。還有獅子林中的四幅經典的“琴”“棋”“書”“畫”四孔漏窗,更是漏窗藝術意境的經典之作,四個主題結合冰裂紋、花卉、萬字符混合構成,充滿了鮮明的文化氣息,表達了彈琴、弈棋、書法和繪畫的文化意境氛圍,在窗外,配以翠竹、南天竺、羅漢松,四季常綠,與粉墻漏窗相配,既具有形式美感,又飽含耐人尋味的幽雅情調。如下頁的圖13、圖14、圖15、圖16。
漏窗這種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畫的藝術,用寫實或寫意的手法描繪著詩情畫意的特定氛圍,以營造園林意境為最高標準。“尺幅畫”“無心畫”不僅是對自然的描摹,更是讓人從有限的景聯想到無限的“境”。觀賞者在窗前隨著時間四季的變化,位置空間的移動,窗內景色亦幻亦真,如詩如畫。漏窗取景使得“景中有畫,畫中有景”,虛實相間,相映益彰,如若身臨其境,入情入畫,令人浮想世外,此中深趣,幽人自解。以此感悟,便知漏窗藝術帶來的意境美。

圖13 獅子林琴 圖14 獅子林棋 圖15 獅子林書 圖16 獅子林畫
窗是蘇州文人園中的眼,透過一扇窗可以看到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可以看到園內的風情萬種,窗的多種表現意境的手法使得園中景色虛實相間、有無相生、內外互動,這些裝飾符號和手法如果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必定會給現代建筑園林空間設計帶來豐富的設計靈感,提供許多可以借鑒的資料。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發展,建筑園林設計中呈現出多元化的設計發展趨勢,但一味地追求科技進步而不融入精神元素,試圖以新材料代替藝術創作這無疑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以蘇州博物館新館中園林設計為例,建筑立面延續了蘇州傳統民居灰瓦白墻的色調和形式,其中漏窗這個具有典型代表的設計符號被多次使用,而且在形式上進行了一些簡化和提煉,在窗框的設計上增加了厚重感來強調框景的效果,園內建筑在墻面多按漏窗的高度大小開窗,透過窗戶可以觀賞到庭院內的山石景色,再有在一些狹窄空間處開窗,或是在建筑外有小庭院的空間處開窗,做到內外融合,相互滲透,豐富了空間變化,增加空間的趣味性,如圖17、圖18。還有在中堂大門處開圓形門洞,內外兩層,置身南入口,透過圓形從南到北可以看到北側庭院景致,如若置身大堂可見東北角山水畫景致,如圖19。在博物館中的漏窗造型應用到了冰裂紋、海棠型、六方型、圓型、梅花等窗型,如圖20、圖21。透過一個個漏窗觀景,參觀者產生遠景如畫的錯覺,體味出“尺福畫,無心畫”的意境[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新建筑要配新園林,蘇州園林是過去鼎盛時期的產物,通過新博物館的設計可以體會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的結合,即有傳承,又有創新,現代與傳統兼顧,蘇味與現代并存的現代主義特征[7]。
漏窗是園林建筑的點睛之筆,其形式多樣、圖案豐富且寓意深刻,漏窗內外景色互借,形成景觀連續性。在古典園林建筑中利用率極高,且有獨特的裝飾和造景作用,漏窗藝術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一個側面。隨著園林建筑設計的發展,漏窗藝術與時代特征相結合,更好地詮釋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時代建筑,推動著現代民族園林建筑的發展。
[1](明)計成. 園冶圖說[M]. 趙農注,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3:1.
[2]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86:32.
[3]張嘉翼.園冶詮釋[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3.
[4]封云.相地因借——中國園林的造園之法 [J]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14):1-6.
[5]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6:139-12.
[6]黃本亮.江南古典園林漏窗藝術地文化解讀 [J].江南文史,2006(3):62-21 .
[7]高福民.貝聿銘與蘇州博物館 [M]. 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2007:2-32.
(責任編輯:高 堅)
Analysis and New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Leaky Windows in Literati Gardens in Suzhou
Zhang Minli
(Department of Commercial Art,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jian 350001, China)
Leaky window is a kind of decorative full transparent window, commonly known as floral-designed window or holed wall.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windows can turn dull walls to be rich in changes. Thus, they make the garden scenery partly hidden and partly visible and make the viewing effect well spaced with layers, which makes people gasp with admiration of the great wisdom and rich creativit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Through artistic approaches of freehand brushwork and realistic style, leaky window creates a peculiar beauty of environment, namely "perceptive beauty". It expresses a boundless “meaning” by a metaphor of limited "shape". This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leaky windows. In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the art of leaky windows, as a typical symbol of art, provides an interpret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modern art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leakage window; Pattern; Perceptive beauty
2017-03-10
TU-8
A
1673-8535(2017)03-0053-07
張敏莉(1973-),女,陜西富平人,福建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