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湖南省博物館)
一代“馬杰”張一尊
◆劉利(湖南省博物館)

雙馬圖 國畫 張一尊
張一尊(1902-1973),字也軍,別號太虛樵者,室名“一心草堂”,湖南乾城(今吉首)人。自幼嗜畫,尤愛畫馬,天資穎異,繪才獨具。壯年時曾從軍伍,兼具武略。官至沅陵防空少將副司令。抗戰勝利后自請退伍,專志藝事,志不旁鶩,畫藝精進。擅畫馬,兼及山水、花鳥、蟲魚,始以“四王”、八大為宗,并擅篆刻。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寫馬擅名海內外,時有“北徐(悲鴻)南張”、當代藝壇“畫馬四杰”之譽。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美術家協會主席、湖南省參事室參事。作品入選全國第一、二屆美展,出版有《張一尊畫輯》,1963年舉辦了“張一尊書畫展覽”。
山川神奇秀麗、風俗古樸渾厚的湘西是位于中國腹地的一塊獨特土地。湘西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質樸剛健、形式多樣、令人神往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別具一番風采。“高山出鷂子,深水藏蛟龍”,這片擁有獨特文化積淀的神奇土地,賦予了湘西俊彥智慧與思想羽翼,從古至今造就了大批人才,燦若星河,如近代教育家熊希齡、著名作家沈從文等。張一尊先生就是活躍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湘西籍畫壇藝術家。
張一尊先生于1902年2月14日出生于湘西吉首乾城司馬溪平里河村一農民家庭。因湘西少數民族地區主要靠馬幫來運輸物資,每日清脆悠揚的馬鈴聲不斷回響于雄奇渾厚的湘西山谷。幼年的張一尊玩樂中接觸最多的就是高大威猛的白馬,天性使然,具有畫畫天賦的他對馬產生了極大興趣,尤愛畫馬,各種馬的形態動作、馬的部位,他都癡迷得畫個不停,常被人們稱為“馬癡”。1918年他考入沅陵湘西第八聯合中學,在美術老師王睛川精心指點下,開始邁入正規的習畫之路。但終因時局動蕩、家境困難,1926年他選擇了投筆從戎。在軍旅生涯中,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藝術夢想,一有時間就臨摹趙子昂、郎世寧、錢南園等歷代畫馬名家,因在軍中的便利,此時他與馬也有了更親密的接觸,騎馬、養馬、觀馬,從幼時簡單的形態描繪到掌握其習性情感,表達出馬的精神內涵。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在未經過任何藝術專業課程學習,憑借軍人的氣質、對藝術的熱誠,將畫馬作為自己終身的藝術追求,自學苦練,在藝術道路上勇于跋涉,創作出自己思想情感個性的畫馬風格。1946年6月,張一尊先生退役,正式成為專業畫家。從此他的藝術生命真正開始,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他熱衷的夢想,志不旁鶩,潛心研究作畫,湘西人骨髓中那種剛健的性格終成就他墨筆下昂首長鳴、長嘯宇空的駿馬姿態,也成就他終成一代畫馬宗師。
張一尊先生雖未進入任何專業美校習畫,也從未正式師于名家巨匠門下,但他卻成為畫壇實力派“一代馬杰”,就是憑著他深厚的藝術修養以及形成的自我藝術風格。一尊先生的藝術特點之一就是注重寫生,主張“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清代嶺南畫派創始人居巢曾論寫生觀:“予從事寫生,頗尚形似”“不能形似哪能神”。寫生是一種藝術回歸自然的寫照,它是畫者與作品間達到某種情感的交流所創作出的自然生命氣象與精神。中國畫是以神形兼備為審美要求的,只有“以形寫神、神形兼備”才能使作品富有生機,作者筆墨下所描繪的對象達到外在特質與內在精神和諧統一才是傳承中國畫的最好體現。一尊先生將寫生作為藝術創作要點,從他幼年時期的觀察模仿到軍旅中的騎馬、養馬,從最初了解馬的皮毛、骨骼到熟知馬的性格情感,正是因為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探索,勤于寫生,他才能將馬的神武英姿、強健體態、秀美鬃毛表現得栩栩如生。所謂“成馬在胸”,獨具心得,先生寫馬可從馬的任何部位起筆,用筆蒼勁,線條率意流暢,筆墨雄渾豪邁,形態逼真,展示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章士釗先生曾著文論其畫馬曰:“張子一尊畫馬獨具心得,積三十余年之造詣,窮研天閑萬馬之形態,其如尺寸有準,動定有出,使筆也縱,用墨也潑,誠于畫道盡其能事矣!” 即使張一尊先生成為畫壇大師后,仍依舊保持著深入生活采風寫生的習慣。1953年他受邀深入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牧區,對遼闊草原的視覺震撼創作出《草原套馬》圖,圖中曾自題詩:“憶昔呼倫貝爾游,野馬眼中收,草堂不慣抄成稿,隨意揮毫到白頭。”1954年又曾多次深入江華林區、韶山地區、洞庭湖區體驗生活,創作寫生。其作品色彩清秀而自然,畫面平凡而樸素,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冒雨搶耕》和《清浪灘開險》兩幅力作成為其代表作品。
張一尊先生不僅成就了自己的藝術之路,作為湖南省第一屆美協主席,他更深知自己肩上肩負的職責與重任,積極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大力激發湖南美術屆美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在他的倡導籌劃下,1957年湖南美術界舉辦了“湖南首屆美術作品展覽”,得到了所有湘籍藝術者的支持,藝術者們激發出自己的藝術靈感,創作出上千幅優秀作品。此次空前熱烈的創作展覽將湖南美術界沉寂多年的激情釋放出來,開創出湖南美術界的新局面并轟動全國。

江華放木圖 國畫 張一尊

關山馱馬 國畫 張一尊
對培養中青年畫家,張一尊先生也不遺余力,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畫馬技法傳授于學生,使畢生技藝得以薪火相傳。一尊先生弟子無數,徐克勤就是深得先生厚愛的學生之一。青年時期的徐克勤因學藝過程中遇到挫折,曾一度陷于苦悶,然而就在他彷徨之際巧遇一尊先生,因其師徒緣分1963年入張一尊門下。徐克勤在恩師的指點下,勤學苦練,繼承了恩師畫馬技藝的獨特之處以及畫馬藝術的精神追求,創作出不少充滿藝術靈氣的作品,取得令人稱贊的成就。徐先生將畫馬藝術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2003年擔任他一手組織籌建的中國馬文化博物館館長,將恩師張一尊先生的畫馬藝術傳承下去。
張一尊先生筆墨下的馬,縱觀有千里布陣之勢,豎視有直沖霄漢之雄!“不拘一格,自成一派”,先生一生對藝術執著、鍥而不舍的精神令他終成一代“馬杰”!

飲牛圖 國畫 張一尊

黃驃圖 國畫 張一尊

山澗奔馬圖 國畫 張一尊

蹭癢圖 國畫 張一尊

冒雨搶耕圖 國畫 張一尊

山溪斜陽圖 國畫 張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