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順縣文廣新局供稿
老司城的神秘面紗
◆湖南省永順縣文廣新局供稿

老司城·祖師殿 攝影 盧瑞生
歷代土家先民在老司城這塊土地上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土家竹枝詞對老司城有精彩的描述:
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
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
老司城遺址位于永順縣靈溪河畔,距離縣城19公里,是古溪州彭氏土司司治治所,是土司時期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始建于后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止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改土歸流”,世襲28代共35位土司,歷經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宋、元、明、清九個封建王朝,歷時818年。鼎盛時期轄二十州,范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邊區。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百里之邊城”的記載。
老司城遺址總面積25平方公里,核心城區面積25萬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宮殿區、衙署區、司法區、墓葬區、宗教區、教育區、居民區、作坊區等八大功能區,布局合理,建筑精巧,功能完善,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它完整地、真實地見證了古代中國中央王朝維護多民族統一國家的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智慧;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過程,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范,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同時,老司城遺址與周邊瑰麗的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文化與自然的緊密結合、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極具多元立體展示價值。它不僅是靜止的文物,又是活著的文化。
歷代土家先民在老司城這塊土地上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大量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土家竹枝詞對老司城有精彩的描述:“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961年溪州銅柱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老司城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被中國社科院評為2010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2015年7月4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老司城·遺址區全貌 攝影 盧瑞生

老司城·土王祠 攝影 盧瑞生

湖南省省長徐守盛在老司城調研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在老司城考察

老司城·土王祠

老司城出土墓碑 攝影 盧瑞生

老司城·土司內宮遺址 攝影 盧瑞生

老司城·土王祠遺址 攝影 盧瑞生

土司地宮

老司城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