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王娟+李凌
【摘要】 目的 比較甲狀腺腺葉切除術與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68例甲狀腺結節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67.69±1.23)ml, 少于對照組的(135.91±7.09)ml;手術時間為(0.87±0.26)h, 短于對照組的(1.83±0.33)h,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出現甲狀旁腺損傷3例, 術后出血3例, 感染3例, 喉返神經暫時性損傷1例;觀察組術后出現甲狀旁腺損傷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94%,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4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在甲狀腺結節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 可減少術中出血量, 縮短手術時間, 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甲狀腺全切除術;甲狀腺結節;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21
甲狀腺結節多并發于各種甲狀腺疾病中, 臨床有良性、惡性之分。目前臨床多應用手術切除對該疾病進行治療, 經臨床研究表明,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術中出血量較大, 術后并發癥增多[1]。為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降低對患者機體的影響, 特選取近年來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甲狀腺結節患者68例進行臨床對比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甲狀腺結節患者68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66歲, 平均年齡(41.83±8.76)歲;男10例, 女24例;其中甲狀腺癌患者1例, 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8例, 甲狀腺腺瘤2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8~62歲, 平均年齡(43.55±8.01)歲;男7例, 女27例;其中甲狀腺癌患者3例, 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11例, 甲狀腺腺瘤2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術前均經超聲檢查考慮良性的單側葉結節;②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診斷;③心肺功能、肺功能以及肝功能等無顯著異常。排除標準:①凝血機制異常;②并發其他嚴重疾病無法接受手術治療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給予對照組患者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手術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 手術體位仰臥位, 于患者的胸骨切跡上位置處取弧形切口, 切開皮膚達頸闊肌深面, 游離皮瓣, 切開中線并向外牽開帶狀肌, 使得帶狀肌間和甲狀腺充分分離, 保留甲狀腺少許上極腺體及后外側少于1.0 cm的薄片腺體, 切除患者所有腺體結節部分, 縫合殘端腺體止血, 注意保護喉返神經和保留甲狀腺旁[2]。
1. 2. 2 給予觀察組患者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手術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 手術體位仰臥位, 手術至充分分離甲狀腺操作同對照組, 離斷甲狀腺峽部及中靜脈, 后將腺葉向下牽拉, 斷扎上極和下極血管分支, 分離并切除整個腺葉, 切除后給予縫合完成手術[3]。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67.69±1.23)ml, 少于對照組的(135.91±7.09)ml;手術時間為(0.87±0.26)h, 短于對照組的(1.83±0.33)h,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術后出現甲狀旁腺損傷3例, 術后出血3例, 感染3例, 喉返神經暫時性損傷1例;觀察組術后出現甲狀旁腺損傷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94%,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4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甲狀腺結節具有一定的的遺傳性, 發病因素與飲食、情緒以及環境均有較大關聯。早期無顯著臨床癥狀, 但當結節增大后會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以及吞咽不適感等臨床癥狀。甲狀腺結節發病率較高, 以女性居多, 可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大多為良性結節, 且多發結節高發于單發結節。
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治療, 手術方式主要有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次全切除術和部分切除術, 對術式的選擇尚存在爭議。以往臨床多采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或部分切除術給予治療, 該手術切口需要足夠大以保證能將腺體完全顯露, 由于甲狀腺血供豐富, 腺體創面出血影響術野操作, 術中需縫扎腺體殘端創面止血, 易對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造成損傷, 手術時間延長,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4], 且有病灶殘留的風險。如果病理為惡性, 需再次手術,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是一種較為安全的術式, 因其具有手術時間短, 術中出血量小、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 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手術醫生采用。若結節為良性, 其避免了病灶遺留導致局部復發的風險;若術中冰凍切片不能確診, 術后病理為惡性, 如果區域淋巴結無轉移征象, 則無需再手術, 降低了二次手術的幾率[5-9]。本研究表明, 對兩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療后的效果進行探討分析,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67.69±1.23)ml, 少于對照組的(135.91±7.09)ml;手術時間為(0.87±0.26)h, 短于對照組的(1.83±0.33)h,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出現甲狀旁腺損傷3例, 術后出血3例, 感染3例, 喉返神經暫時性損傷1例;觀察組術后出現甲狀旁腺損傷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94%,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9.4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是治療甲狀腺結節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 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紅衛, 黃祖仁. 甲狀腺腫瘤行腺葉切除術84例體會.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 2010, 31(5):381-382.
[2] 李靖鋒.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分析. 中外醫療, 2015, 34(27):82-83.
[3] 陳亞晗.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療效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2):213-214.
[4] 許健, 章遠江, 金科, 等.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單葉良性病變的臨床研究.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4, 13(10):846-848.
[5] 商景榮, 余勇豪, 占必興, 等.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研究.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2, 38(23):158-159.
[6] 丁文慶.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13(27):109-110.
[7] 王泉興.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3(26):133-134.
[8] 鐘立新, 高桂明.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分析. 中國傷殘醫學, 2014(19):6-7.
[9] 李更蛟. 甲狀腺腺葉切除術與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效果比較.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2):346-347.
[收稿日期: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