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芳+孫驍
摘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中國會計工作的管理理念不斷創新,會計的整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1996年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以下簡稱96版《規范》)一直未變,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96版《規范》的修訂迫在眉睫。否則,若不能滿足形勢的需求,在無“規矩”可依的情況下,勢必會產生各自為政的局面。“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會計基礎工作環節出現混亂,影響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也將不可避免。
關鍵詞:信息化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修訂
一、歷史沿革
我國于1996年由財政部制定并頒布實施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以下簡稱96版《規范》),其制定基礎是1993年的《會計法》和1984年的《會計人員工作規則》等相關法規制度。96版《規范》實施后,84版《會計人員工作規則》相應作廢。其后,我國于1999年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再次對《會計法》進行了修訂;2010年,由財政部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XBRL技術規范系列國家標準(XBRL國標)和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通用分類標準);2014年由財政部頒布實施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2016年由財政部修訂頒布實施了《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直至今日,96版《規范》從未進行過修訂,其中的條款已不能滿足當今信息化飛速發展的需求。
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應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無論是《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還是XBRL國標和通用分類標準等,都對會計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96版《規范》已頒布實施20多年,在這20多年中,中國會計工作的管理理念不斷創新,會計的整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96版《規范》一直未變,因此,它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正如財政部在《關于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應“不斷完善會計信息化法規制度體系,及時修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96版《規范》主要是針對當時手工記賬的大環境下,對會計工作各主要環節提出的規范要求,在當時的年代,電算化僅僅是一種發展方向,處于從屬地位。相比較來說,在目前的年代,會計電算化已取代手工記賬成為主流,信息化是發展方向,而且,人人都能體會到,信息化發展速度是極其迅猛的,可以預見,會計信息化很快就會成為主流。因此,96版《規范》的修訂迫在眉睫。否則,《規范》不能滿足形勢的需求,在無“規矩”可依的情況下,勢必會產生各自為政的局面,“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若會計基礎工作環節出現混亂,必然影響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三、信息化條件下,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修訂的建議
(一)《會計法》應盡快修訂并出臺
2017年初,財政部會計司公布的年度工作要點中,第一條就是“加快修訂《會計法》,切實規范會計行為”,足以證明修訂《會計法》這項工作是重中之重。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是在《會計法》的基礎上進行制定的,《會計法》若不能盡快修訂并出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修訂就無從談起。
(二)應對會計數據信息的安全進行規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中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對于會計來說,數據信息的安全當然尤為重要,會計信息的安全是指會計信息具有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的狀態,它來自于會計數據的完整和會計數據的安全。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開放性,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會計信息安全的制約。因此,《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應對確保會計數據信息安全做出明確規范,無論從崗位設置、人員操作、權責分離、內部牽制、身份認證、密碼設定、數據備份和加密,還是網絡病毒、意外事故等,都應對導致安全風險的各個因素進行考慮和評估,在修訂過程中予以規范。
(三)應對信息技術的崗位技能提出要求
信息化條件下,信息的傳遞、處理更加便捷,計算機完全替代傳統的手工記賬,因此,對會計人員(尤其是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主管人員)的會計與信息技術知識等綜合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會計人才既是高水平的會計師,又能熟練掌握各種會計軟件的操作,既熟悉會計專業知識和商務規則,又具有廣博的文化素養和知識結構。否則,就無法駕馭復合型人才團隊,就不能對計算機產生的會計信息進一步加工、分析和處理,當然,將信息技術知識深入應用于會計工作也就無從談起。96版《規范》中對于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職條件進行了限定,但對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做出要求,建議在修訂過程中提出要求。
(四)應對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和會計監督進行規范
96版《規范》將財務會計監督寓于財務會計核算中,核算的過程就是監督的過程,核算的內容就是監督的內容。但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不僅會計環境發生了變革,監督環境也發生了變革。通過會計信息系統直接獲取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減少了人為的舞弊現象,也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的質量。但是,信息系統并非是一個安全的系統,因為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環境,網絡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訪問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擾,一旦被攻擊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應從軟件開發開始,對軟硬件管理維護、組織機構和人員、系統操作管理、文檔資料管理、系統環境管理、計算機病毒預防與消除等各方面進行控制和規范,從源頭上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和安全。另外,XBRL國標和通用分類標準既然已經發布,就應該結合實際,在修訂中加以規范,從而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提升會計監督效能。
(五)應對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檔案管理進行規范
財政部和國家檔案局已于2016年1月1日頒布實施了新修訂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電子會計檔案的法律效力受到了肯定,電子會計檔案將很快會成為主流。而96版《規范》要求在保存電子數據檔案的同時打印記賬憑證和賬簿并裝訂保存,其打印成本和工作量人所共知,且與新修訂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存在矛盾。因此,建議對此進行修訂。
(六)應兼顧傳統手工記賬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單位的規模有大有小,因此手工會計核算和會計信息化將長期并存下去。對《規范》中不適應現如今手工記賬及會計信息化條款應進行修訂。會計信息化模式中具有共性的條款應當保留,同時應依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修訂。
(作者單位:郭春芳,大港油田公司財務處稽查科;孫驍,大港油田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財務共享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