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靜
[摘 要] 在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概念及特征回顧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狀況,并從企業內部孕育、并購、內部創新、知識聯盟四個方面對如何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出了相應的路徑。
[關鍵詞] 企業核心競爭力;競爭;路徑;創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5. 035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5- 0075- 05
0 前 言
在當今經濟經濟全球化以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要獲得持續競爭優勢, 必須培育自己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這對提高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培育和提升比競爭對手更強的能力,即核心能力,已成為企業的生存之本。
1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及特征
1.1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
最早明確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并給予定義的是美國管理專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認為:“所謂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協調各方面資源的知識和技能?!币簿褪钦f,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它還可更具體地表達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時期形成的,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未來競爭優勢,并能使企業長時間內在競爭環境中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
在1994年發表的《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一文中,哈默提出“核心競爭力代表著多種單個技能的整合”,并指出正是這種整合才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突出特性。
麥肯錫咨詢公司幾位專家給出的核心競爭力的定義為:“核心競爭力是群體或團隊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彌補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識的組合,借助該能力,能夠按世界一流水平實施一到多項核心流程?!?/p>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就是:核心競爭力是以企業技術能力為核心,通過企業戰略決策、生產制造、市場營銷以及組織管理、企業文化的有機整合、應用和發揮,從而使企業能有效地獲取、協調和配置各種資源和技術一體化的長期競爭優勢能力,這種優勢具有其他企業所不能模仿和抄襲的特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的基本內涵:強調資源向能力的轉換、獨具性與持續性的結合與強調資源的有機整合。
有關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不斷出現在各類文獻上,不同的學者對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作了不同的研究,形成了基于知識觀、資源觀、技術觀、系統觀、能力觀的核心競爭力理論然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它在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的不同階段,其具體表現形態是不一樣的。有研究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通過56種形態表現出來。比如說技術創新能力就只是核心競爭力的一種表現形態。
根據以上學者對核心競爭力概念的理解,可以給核心競爭力下這樣的一個定義: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通過管理整合形成的,相對于競爭對手能夠更顯著地實現顧客價值需求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的動態能力,核心競爭力通常表現為企業以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為主導的一組能力體系的有機整合。
1.2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征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和基礎,它應該有價值性、難以模仿性和可延展性等五個特征。
(1)價值性。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成本和創造價值方面能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同時也給企業的目標顧客提供根本性的效用,具備充分的用戶價值,能實現用戶所看重的核心價值,能為顧客帶來更大的滿足——更多的“消費者剩余”。
(2)難以模仿性。從競爭的角度看,企業所擁有的專利、專有技術是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知識、技能以及學習能力的積累,長期的日積月累,使其不易為其他企業輕易效仿,難以被別人超越。那些內化于企業的整個組織體系之中、建立在系統學習經驗積累之上的專長,具有更好的獨創性和保持性。一般來說,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化、知識化成份比重越大,越不易被對手模仿,企業越可能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
(3)可延展性。核心競爭力是一種基礎性能力,是一個堅實的“平臺”,猶如一個“技能源”,通過結構化的知識平臺發散作用,支持企業向更具有生命力的新事業領域延伸和擴展,將能力不斷拓展到相關產品上,從而為消費者源源不斷地提供創新產品,使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企業能夠從某種核心競爭力衍生出一系列產品與服務,具有打開多種產品潛在市場、拓展新的行業領域的作用,是企業的經營邊界向縱橫各方向拓展的基礎,可以使該企業最大程度地實現范圍經濟。
(4)有機整合性。企業核心競爭力決不是某項或某幾項要素或能力的簡單疊加,而是企業技術、知識、研究開發、生產制造、設計水平、組織結構、管理理念、營銷服務、文化形象、戰略管理與創新能力等技術經濟實力協調融合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因此,企業的有機整合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其真正的優勢是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如何把整個公司的各種生產技術和經營技能整合統一到競爭能力之中,這種能力綜合的效果能釋放出巨大的威力。
(5)動態性。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相對、動態的概念,不是永恒不變的。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長期的培育和鞏固。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內容也不盡相同:同一個企業,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核心競爭力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加強核心競爭力的投資及評估,適時通過對企業關鍵資源和核心技術的開發創新,進行重新有效的配置定位和整合各種能力,以使企業實現核心競爭力的躍遷。
2 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狀況及分析
2.1 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低下
在競爭相對不激烈的時期,大多數企業只要發現和及時的利用機會,就可以比較輕易的獲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一次尋求好機會就成為企業管理者進行戰略思維的起點和進行戰略選擇的重點,然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和提高卻往往為企業決策層所忽視,這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弊端:企業發展缺乏持續性戰略核心,給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積累和提高帶來較大障礙;企業研究開發效率較為低下,企業自主創新機制遲遲未能有效地建立起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高??傮w看來,我國當前企業核心競爭力比較低下。endprint
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我國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力來看,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還不能取得長期競爭優勢;
(2)從我國大型工業企業管理的國際競爭力來看,企業管理方面的核心競爭力較低;
(3)從我國企業的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來看,多數行業企業核心技術能力尚未形成;
(4)從我國企業創造品牌和運用品牌的能力看,品牌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低下;
(5)從我國企業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經濟水平來看,存在主業不突出,盲目多元化的現象。
不難看出我國企業當前核心競爭力低下的窘境。更為嚴峻的是,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還未認識問題的嚴重性,還未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上下功夫。
2.2 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低下的原因
(1)企業家在創造核心能力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力與素質狀況不理想:承擔不可還原性投資。由于核心競爭力具有特殊性和一般不可交易性,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投資總體上是不可還原的:推動知識共享。核心競爭力是通過長期積累性學習而獲得的,積累性學習主要是組織學習,組織學習的目的是知識共享。之所以要推動知識共享,是因為學習內容不僅包括顯性知識,而且包括隱性知識:激發創新動力。創新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這些創新都是風險很大的系統工程,要花費很高的成本,而且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沒有創新意識的領導,創新難以推動。企業家是企業不確定性的承擔者,他們敢于冒風險而且有能力冒風險,因此只有企業家才有創新的動力:培育和堅持核心價值觀。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1996)認為“核心價值觀是公司基本和長期的宗旨,是一套一般性的指導原則”,“不能把它與具體的生產和經營做法混為一談,不能為了經濟利益和短期的好處而放棄之”。
但是,我國企業家能力與素質狀況很不理想。許多企業領導人缺乏企業家應有的觀念系統,其資產意識、資本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消費者意識、環保意識、創新意識、人才意識等,極為淡漠,與企業家應具有的觀念系統大相徑庭,沒有相應的職業意識基礎;缺乏企業家應具有的概念與理論系統及方法系統等。我國目前存在企業家素質相對較低的現狀,成為阻礙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2)企業研發、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前面己經討論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關鍵在于企業創新,企業創新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而其中最關鍵的核心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也將圍繞技術創新而展開,使企業能夠更好、更快的開發出新技術,并將其進行迅速有效地整合,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于技術研發一般周期較長,而且其為企業價值的貢獻表現的比較遲,所以,很多企業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選擇不加大研發支出的投入。
(3)企業盲目多元化經營。在現代企業的發展與競爭中,要注意處理多元化經營與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系。核心競爭力與多元化經營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首先,核心競爭力是多元化經營的基石,核心競爭力的強弱,還決定企業的經營范圍,特別是多元化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其次,多元化經營的成與敗也會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表現為:如果多元化經營戰略成功了,將會大大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使企業繼續維持其競爭優勢;如果多元化經營戰略失敗了,不僅無益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反而可能使原有的核心競爭力下降,甚至喪失原有的競爭優勢。
3 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的措施
企業要培育核心競爭力,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實踐證明,那種盲目簡單照搬他人經驗的做法,只能學到表象,而難以抓到實質和學出成效。因此,企業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機制及原理,不斷研究探索新路徑。
3.1 企業內部孕育
(1)制定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企業在制定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戰略時,一是要把目標定位于未來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水平和發達程度,在認真考察企業當前核心競爭力情況的基礎上,明確目標,充分調動和有效運用各種有效資源以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二是在繼承和發揮現有經驗和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全面審視自身的產品、核心技術、組織管理和市場知識四方面的能力狀況。三是要適應國內外本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的特點,并與企業整體發展目標相一致,體現統一性和連續性。四是要把企業構建和發展成一個創新型的學習組織,在不斷學習、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增加企業所特有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形成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的競爭能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過程,是建立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競爭優勢基礎之上的。作為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必須符合以下特征:智能化、市場化、獨創性、卓越性。
(3)開展技術創新,形成技術優勢。對企業來說,技術創新不僅在結構、功能上產生多方面的積極效應,更是全面提高企業素質,求得名牌成長、壯大的重要途徑。一方面,企業能夠通過技術創新求得投入產出的非常規變動,實現經濟收益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企業技術創新必然伴隨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生長,誘導企業技術系統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從而形成企業的技術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技術創新是企業系統有目的創造性活動,它可以在企業組織中形成進取精神和團結合作意識,這對企業培育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強管理,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高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必須通過不斷地提煉和升華才能形成。在一般情況下,企業如果只是簡單地建立市場戰略、產品戰略、技術戰略等這些外在和顯性化的戰略,最多也只能獲取暫時的優勢。企業唯有把培育核心競爭力與戰略管理融合在一起,才是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戰略,許多成功企業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為此,一是強化企業組織結構,二是提高企業的學習能力,三是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endprint
3.2 并購
并購是大企業成長的必由之路。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勒指出:“綜觀美國著名大企業,幾乎沒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應用了兼并、收購而發展起來的”。并購有許多重要功能,如使企業實現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產生1+l>2的效應。特別是通過并購關鍵技術企業,可以迅速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這是因為企業通過這種并購,進行要素和資產重組,能夠實現經驗共享和互補。這里的經驗不單包括經驗曲線效應,還包括企業在技術、市場、專利、產品、管理等方面的特長,并且包括優秀的企業文化。
企業購并交易完成后,之必須繼續進行整合,具體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整合方式,如合并式整合、保護式整合、共生式整合、控制式整合。
3.3 模仿創新
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快速途徑是模仿創新,先模仿再創新,或在模仿中實現創新。雖然核心競爭力模仿不了,但關鍵技術可以較快地接近,通過模仿可以跟蹤最先進的技術發展趨勢,實現低風險、低成本創新。對原始創新來說,由于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往往風險很大、創新成本很高,許多技術創新往往會付出極大的沉沒成本而無收獲。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技術力量薄弱、資金缺乏,根本無力承擔這些風險大的開拓性創新項目。為了積蓄力量又要快速成長,采取模仿創新是積極可行的技術發展和能力培育之路。
無論是發達國家的企業,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模仿創新都是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在競爭中趕超領先者。對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來說,模仿創新是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初級階段,等具備一定能力基礎后,就應爭取同發達國家的企業同場競技,這是鍛造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極好機會。
3.4 知識聯盟
提到知識聯盟,有必要先談一談戰略聯盟的概念。一般認為,戰略聯盟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著對等經營實力的企業(或特定事業和職能部門),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契約而結成的優勢相長、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松散型網絡組織。根據構成聯盟的合伙各方相互學習轉移,共同創造知識的程度不同,傳統的戰略聯盟可以劃分為產品聯盟和知識聯盟。
知識聯盟雖然也是戰略聯盟的一種,但它以學習和創造知識作為聯盟的中心目標。知識聯盟有助于一個公司學習另一個公司的專業能力;有助于兩個公司的專業能力優勢互補,創造新的交叉知識。知識聯盟雖然也是戰略聯盟的一種,但它以學習和創造知識作為聯盟的中心目標。知識聯盟有助于一個公司學習另一個公司的專業能力;有助于兩個公司的專業能力優勢互補,創造新的交叉知識,從而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曹桂銀. 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05.
[2]封安生. 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5.
[3]舒輝. 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模式分析[J]. 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4(4):38-41.
[4] 王小芳.實施相關多角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J].經濟與管理,2004(4):29-31.
[5]向文武.施工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塑[J].現代管理科學,2003(8):20-25.
[6]張石森,歐陽云. 哈佛模式管理全集——哈佛MBA核心競爭力全書[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3:11-16.
[7]肖超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其培育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6.
[8]王曉明.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
[9]樊智銳.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