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華 張亞平 黃曉輝 錢緯 霍沛菊 戴亮
【摘要】 目的 分析間接蓋髓及早期充填預防年輕恒牙冠折后牙髓炎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年輕恒牙冠折后患兒, 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施行脫敏治療, 觀察組施行間接蓋髓聯合早期充填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修復成功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術后7~90 d, 觀察組發生牙髓炎2例(4顆牙), 占4.00%;對照組發生牙髓炎20例(25顆牙), 占40.00%;觀察組術后牙髓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間接蓋髓及早期充填預防年輕恒牙冠折后牙髓炎應用效果良好, 牙髓炎發生率較低, 可以考慮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的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間接蓋髓;早期充填;年輕恒牙冠折后;牙髓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50
年輕恒牙外傷多發生在青少年階段, 高發年齡段為7~15歲[1], 臨床表現多樣。研究發現年輕恒牙外傷導致牙冠折后, 即使未暴露牙髓, 若不做任何處理, 則很容易發生牙髓炎, 因此如何保護牙體及牙髓, 確保受傷年輕恒牙能繼續發育就顯得非常重要[2]。因此對于牙冠折后的年輕恒牙應盡早給予牙髓保護措施, 護髓方法多樣, 如間接蓋髓、直接蓋髓、活髓切斷術等。其中, 間接蓋髓術所用蓋髓劑種類多樣, 應用率最高的應屬氫氧化鈣制劑, 具有較好的細菌抑制效果[3]。本次研究利用氫氧化鈣制劑作為間接蓋髓劑, 聯用早期充填措施進行治療, 獲得良好臨床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選擇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療的年輕恒牙冠折后患兒100例, 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 女24例, 年齡7~14歲,
平均年齡(10.39±2.88)歲, 患牙72顆。觀察組男25例, 女25例, 年齡7~15歲, 平均年齡(11.85±2.59)歲, 患牙75顆。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及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 治療期間無脫出;②均為初診, 傷后24 h內就診;③牙齒無松動, 無自發痛, 無齲壞, 僅伴有牙釉質或牙釉質牙本質折裂但未暴露牙髓;根尖周X線片顯示:牙周膜間隙無明顯增寬, 根尖周圍未見陰影;④對本次研究藥物或治療不過敏, 牙釉質無發育不良;⑤經牙髓活力測試, 結果顯示為0~40, 無牙髓炎癥, 無牙髓壞死病灶;⑥無凝血障礙、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⑦患兒及法定監護人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 并自愿參與, 與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
1. 2 研究方法 兩組患兒常規口腔清洗(1.0%雙氧水+0.9%生理鹽水), 嚴密隔濕, 在牙釉質斷面或牙釉質牙本質斷面制備洞型并用75%酒精棉球消毒窩洞后, 觀察組將氫氧化鈣制劑放置在近牙髓處, 密封窩洞(氯化鋅丁香油)。對照組則僅在干燥后的冠折斷面上進行脫敏治療(Glumas脫敏劑)。術后觀察7 d, 若無不適, 觀察組使用充填樹脂對患牙進行充填治療并調, 對照組則繼續觀察;若出現不良反應, 則行二次處理, 如有必要可給予牙髓治療。兩組術后囑患兒患牙制動8周。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兒修復成功情況, 治療成功標準[3]:患兒無癥狀, 恒牙可正常行使生理功能;復查根尖周X線片顯示:牙周膜間隙無明顯增寬, 根尖周圍未見陰影, 且根尖區能夠繼續發育, 根尖區及鄰近組織無炎性表現;分別在術后7、30、90 d復查牙齒情況。②比較兩組牙髓炎發生情況, 牙髓情況判定:患牙冷熱刺激后無疼痛, 隨訪3個月后顯示電活力測試正常。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修復成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7 d修復成功40例, 術后30 d修復成功10例;對照組術后7 d修復成功18例, 術后30 d修復成功29例, 術后90 d修復成功3例, 觀察組患兒術后修復成功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 2 兩組患兒牙髓炎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7~90 d, 觀察組發生牙髓炎2例(4顆牙), 占4.00%;對照組發生牙髓炎20例
(25顆牙), 占40.00%;觀察組術后牙髓炎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8.8811, P<0.01)。
3 討論
年輕恒牙指的是牙根尚未完全發育成熟, 恒牙處于萌出中或剛剛萌出完成的狀態, 而保證年輕恒牙能夠繼續發育的重要組織是牙髓。年輕恒牙具有牙本質薄、牙本質小管粗大、抗滲透性較差等特點, 而且牙髓抵抗外界致病物質侵襲能力較差。因此在年輕恒牙受到外力導致冠折時應盡可能保護牙髓, 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規避牙髓感染性因素[4]。牙髓損傷后分成近期及遠期臨床表現, 特點不同。其中近期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牙齦充血、紅腫, 不同程度的感覺消失;而遠期臨床表現則主要包括髓腔逐漸鈣化, 根尖發育異常, 創傷性囊腫以及出現牙根吸收等[5]。
由于青少年尚處在生長發育期, 因此在治療前須明確患兒牙齒以及牙髓情況, 在掌握牙齒生長發育現狀以及牙髓情況臨床信息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而且為促使根尖的形成及預防繼發性根折, 需盡可能保留活髓。由于牙髓壞死高發時間為手術治療后90 d前后, 因此需在術后持續監測牙髓情況, 直至牙根完全長成[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較對照組在術后觀察7~90 d間, 牙髓炎的發生率明顯較低。故而考慮使用Glumas脫敏劑進行脫敏治療在年輕恒牙冠折后涂擦創面, 雖然可促使牙本質小管中蛋白質發生變性, 降低牙本質小管的通透性, 但術后觀察結果發現牙髓炎發生風險增加, 故其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在進行脫敏治療時應注意適應證的選擇、脫敏治療的頻率等[7]。endprint
目前, 治療年輕恒牙冠折后措施主要包括間接蓋髓、活髓切斷術以及根尖誘導術等[8]。其中間接蓋髓術主要適用于冠折后未露牙髓, 或已露牙髓在1 mm以內者, 間接蓋髓術所用蓋髓劑種類多樣, 以氫氧化鈣蓋髓劑應用率最高, 因其本身呈堿性, 可對炎性反應產生的酸性物質進行中和, 有利于緩解炎癥, 緩解疼痛, 同時可對牙髓組織內牙本質細胞分化產生一定的誘導作用, 而鈣化后則形成鈣化橋, 能夠對牙本質產生修復作用[9]。
根尖誘導術及活髓切斷術主要適用于外傷后牙髓外露時間過長, 或出現牙髓壞死, 合并牙根鄰近組織出現炎性反應情況。據文獻報道, 消除炎癥后, 采用根尖誘導術及活髓切斷術可重建根尖周組織, 促使牙根繼續發育[10]。
綜上所述, 間接蓋髓及早期充填預防年輕恒牙冠折后牙髓炎應用效果良好, 牙髓炎發生率較低, 可以考慮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的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一桃. 58例年輕恒牙外傷冠折的處理分析.中外醫療, 2015(19):28-29.
[2] 曾漢橋.活髓切斷術治療替牙期恒前牙冠折露髓的臨床觀察.吉林醫學, 2013, 34(2):302.
[3] 劉國哲.間接蓋髓術治療69例可復性牙髓炎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25):113-114.
[4] 武張生.活髓切斷術治療年輕恒切牙冠折露髓臨床效果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5):104-105.
[5] 韓亞琨, 浦鐵民, 朱辛奕.不同蓋髓劑用于年輕恒牙間接蓋髓術療效觀察.吉林醫藥學院學報, 2014, 35(4):264-265.
[6] 楊柳青. 兩種蓋髓劑MTA和Dycal用于人年輕恒牙直接蓋髓術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2(27):591-592.
[7] 李劍鋒, 朱辛奕, 浦鐵民, 等. 120例年輕恒前牙外傷性冠折的療效. 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2, 10(8):46.
[8] 朱英, 陳旭, 陳敏. 應用釉質成形預防性樹脂修復年輕恒牙畸形中央尖的臨床觀察. 口腔醫學, 2013, 33(3):145-147.
[9] 陳永豐, 馬兆峰, 李石, 等. 年輕恒前牙冠折后即刻冠修復的療效觀察.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2, 21(4):657-659.
[10] 馬蓉, 劉菁彧, 南曉梅. MTA直接蓋髓術治療年輕恒牙外傷露髓的臨床效果分析. 新疆醫學, 2015(5):661-662.
[收稿日期:2017-04-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