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藝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實施血脂調控的預后效果。方法 100例糖尿病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給予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用阿伐他汀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檢測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
(2 h 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胰島素(FINS)、總膽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G)水平, 并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后1、3個月, 兩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個月, 觀察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分別為(6.09±0.97)mmol/L、(8.49±1.36)mmol/L、(5.69±1.13)%、(7.96±1.05)mU/L、(1.67±0.58)mmol/L、(5.09±0.62)mmol/L, 治療3個月上述指標分別為(6.07±0.95)mmol/L、(8.38±1.28)mmol/L、(5.63±1.09)%、(8.19±1.68)mU/L、(1.61±0.55)mmol/L、(4.97±0.59)mmol/L, 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72±1.35)mmol/L、
(9.61±1.65)mmol/L、(8.15±1.62)%、(6.84±1.16)mU/L、(2.38±0.85)mmol/L、(5.63±0.87)mmol/L及(7.58±
1.23)mmol/L、(9.49±1.56)mmol/L、(8.09±1.58)%、(6.72±1.23)mU/L、(2.19±0.83)mmol/L、(5.62±0.85)mmol/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血脂調控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狀況, 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血脂檢驗;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77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齡41~80歲, 平均年齡(62.3±7.8)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24例;年齡40~80歲, 平均年齡(63.0±7.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①年齡45~75歲, 且在受試之前其體質量指數(BMI)≤30 kg/m2;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1-4]和美國糖尿病協會(ADA)頒布的2型糖尿病(T2DM)相關診斷標準[5], 患者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后, 滿足2 h PBG>11.1 mmol/L, 或者隨機血糖濃度>11.1 mmol/L, 或者FBG≥7.0 mmol/L, 均可診斷為T2DM。
1. 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有關T2DM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精神正常, 意識清醒, 體能狀況尚可, 能夠配合相關檢查、登記;③病歷資料完整, 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年齡>75歲或<45歲者;②中途放棄治療, 或不愿配合資料收集者;③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④BMI≥30 kg/m2, 表現出明顯肥胖病征;⑤自身免疫性抗體陽性者;患有其他疾病, 如肝腎功能異常、內分泌疾病、糖尿病、惡性的腫瘤以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
1. 4 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治療, 降糖藥的服用或注射劑量根據醫囑而定。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用阿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408)治療, 1片/次, 1次/d, 病情嚴重者可根據醫囑調節藥物用量, 但最大劑量≤8片/d。
1. 5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檢測兩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 兩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個月, 兩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更趨近于正常。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具有較高的臨床發病率, 已經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有臨床研究顯示, 降脂藥可大幅縮短T2DM患者血糖控制時間, 還能調整患者免疫功能, 降低炎性因子和血脂粘度以及改善血壓等, 避免患者出現糖尿病的“代謝記憶”, 緩解并發癥[6-8]。一般認為胰島β細胞功能異常和胰島素抵抗(IR)是T2DM發生發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學特征。而阿伐他汀對其IR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阿伐他汀可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 提高胰島素在體內的含量, 顯著改善患者的高血糖癥狀。除此之外, 阿伐他汀能減少炎癥因子釋放, 抗脂質氧化, 降低血管內皮的損傷, 對治療和預防高血脂、粥樣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9, 10]。endprint
本研究中, 治療后1、3個月, 兩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均優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BG、2 h PBG、HbA1c、FINS、TG以及TC水平更趨近于正常。提示單純的控制血糖并不能改善患者的全部問題, 控制血脂水平有助于改善脂肪酸代謝相關的胰島素分泌, 降低游離脂肪酸在體內的含量, 拮抗IR反應, 從而有效調節機體胰島素分泌, 維持機體血糖平衡。
參考文獻
[1] 高芳. 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壓、血脂調控情況的分析. 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8):1273-1274.
[2] 黃文靜.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脂異常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影響分析.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18):151.
[3] 賈向東. 血脂檢測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作用與分析.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12, 3(33):177.
[4] 王寶林.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檢驗結果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3):79-81.
[5] 吳媛媛. 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8):118-119.
[6] 鄭輝文. 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84例血脂分析. 福建醫藥雜志, 2013, 35(5):81-82.
[7] 周建陽. 血脂檢測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意義. 中外健康文摘, 2013(8):194.
[8] 吳喜紅. 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血脂血糖水平監測及預后探討.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17):61-62.
[9] 孫寧玲. 心血管疾病與糖調節異常(7)應關注糖尿病患者血壓及血脂的調整(續6). 中國循環雜志, 2010, 25(6):408-411.
[10] 劉清華. 腦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腦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及預后臨床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4):84-85.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