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 目的 探究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治療心脾兩虛型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106例心脾兩虛型抑郁癥患者納入本研究, 結合掛號先后順序分為兩組, 其中單號納入對照組, 雙號納入觀察組, 每組5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西藥對癥治療, 觀察組患者則在西藥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結合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2%, 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4.9%,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6%,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脾兩虛型抑郁癥患者的病情改善中結合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進行聯合治療對患者的病情有顯著改善作用, 同時還對不良反應有很好的降低作用, 值得在臨床應用。
【關鍵詞】 歸脾湯;甘麥大棗湯;心脾兩虛型抑郁癥;中藥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89
抑郁癥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情感障礙疾病, 患者主要表現悲傷、失望、哭泣以及低落和活動能力的減退等癥狀, 并且伴隨有思維和認知功能的障礙病癥。近年來, 隨著人們壓力的增加和社會角色的多元化, 抑郁類情感障礙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明顯的心理疾病, 患者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焦慮、無助和絕望, 嚴重者甚至出現意志消退和自殺觀念和舉動, 軀體功能和生理機能也會出現異常[1]。抑郁癥的臨床治療多采用西醫進行病情控制, 但是對患者的病情沒有顯著改善, 并且隨著藥物應用劑量的依賴, 藥物療效減退, 因此需要更為有效的藥物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改善。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則是結合抑郁的辨證分型進行綜合治療, 相關研究顯示具有較好的效果[2]。本研究對心脾兩虛型抑郁癥患者進行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應用效果的綜合分析, 取得了顯著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接診的心脾兩虛型抑郁癥患者106例納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心脾兩虛型抑郁癥, 年齡35~63歲, 臨床癥狀主要為心情沮喪、心悸健忘、面色少華和胸悶不舒、舌淡苔薄, 還伴隨有胸悶病癥, 同時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和合并癥的患者, 排除生理性抑郁患者, 排除有心、肝腎代謝異常的患者, 排除高齡、未成年和孕婦以及處于哺乳期的患者。106例患者結合掛號先后順序分為兩組, 其中單號納入對照組, 雙號納入觀察組, 每組5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 女25例, 患者年齡36~64歲, 平均年齡48.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7例, 女26例, 患者年齡35~64歲, 平均年齡48.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西藥對癥治療, 觀察組患者則在西藥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結合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進行治療, 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藥方組成:黃芪20 g、炒白術20 g、浮小麥20 g、炙甘草6 g、大棗7個、龍眼肉15 g、木香12 g、遠志20 g、當歸20 g、黨參20 g、茯神20 g、酸棗仁15 g, 劑量為溫服2次/d, 100 ml/次, 分別在早飯后和晚上臨睡前服用, 持續服用3周[3]。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所有患者持續治療3周后結合《中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定[4, 5], 結合改善情況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類, 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并且睡眠時長也完全恢復正常, 同時睡眠時沒有絕望、心煩意亂等情緒伴隨, 患者在停藥后也未見復發;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顯著的好轉, 同時睡眠質量有顯著的改善, 睡眠時長超過3 h, 同時睡眠深度有所增加, 患者沒有絕望、煩躁等情緒伴隨, 停藥后也未見復發;有效:患者的相關癥狀有所緩解, 并且在停藥后未見病癥復發;無效: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未見改善, 部分患者甚至加重??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治療, 觀察組痊愈19例、顯效26例、有效6例、無效2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痊愈15例、顯效20例、有效10例、無效8例,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4.9%。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4/53),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6%(12/53),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抑郁癥在發病的初期階段患者由于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情緒異常, 很容易出現心理障礙, 患者從而出現抑郁情緒, 患者會出現明顯的睡眠減少和睡眠質量不佳等情況, 長期則會出現心情煩躁和意志消沉等情況[6-10]。在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進行治療主要起滋養肝腎和疏肝解郁的作用, 并且還有健脾的輔助作用, 其中黃芪和龍眼肉作為方劑的君藥, 黃芪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 龍眼肉則進一步養血, 而人參、白術和當歸作為臣藥, 起著滋養營血的作用, 并且配合龍眼肉則協同裨益的作用, 木香則起著理氣醒脾的作用, 多種藥物的聯合應用能夠調理氣血, 平衡陰陽, 從根本上改善抑郁癥狀[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2%, 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4.9%,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6%,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在心脾兩虛型抑郁癥患者的病情改善中結合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進行聯合治療對患者的病情有顯著改善作用, 同時還對不良反應有很好的降低作用, 值得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昆. 安效先學術經驗總結及銀翹退熱方治療小兒外感發熱的臨床研究. 中國中醫科學院, 2016.
[2] 王瑤. 朱建貴教授調氣化痰治療失眠癥經驗總結及溫膽湯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中醫科學院, 2015.
[3] 韋韓榮. 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治療心脾兩虛型抑郁證56例.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13(6):50-51.
[4] 謝珍. 甘麥大棗湯合歸脾湯加減治療更年期抑郁癥57例療效觀察. 新中醫, 2004, 36(10):26-27.
[5] 張建博, 鄭杰. 針刺結合歸脾湯治療心脾兩虛型老年抑郁性失眠臨床觀察. 新中醫, 2015, 47(4):257-259.
[6] 李應瓊. 甘麥大棗湯合歸脾湯治療更年期抑郁癥療效體會.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15):58-60.
[7] 薄化君, 楊云松. 歸脾湯與酸棗仁湯合用治療抑郁癥25例療效觀察. 哈爾濱醫藥, 2015(2):151-152.
[8] 趙國慶, 崔海. 電針結合中藥治療心脾兩虛型抑郁癥的臨床觀察. 中醫臨床研究, 2011, 3(4):52-53.
[9] 朱晨軍, 李俠, 曲淼. 歸脾湯治療心脾兩虛型抑郁癥. 吉林中醫藥, 2014, 34(7):695-699.
[10] 段剛鋒, 陳肇智. 淺談抑郁證的辨證論治.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 8(2):46-47.
[收稿日期:2017-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