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韓立偉 王紅 曹志媛 李曉偉 肖艷
【摘要】 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護理聯合微信隨訪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排便功能的影響。方法 102例低位直腸癌患者, 均實施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微信隨訪護理。術后1、3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排便功能。結果 術后1、3個月, 觀察組排便功能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1.71、5.97, P<0.01)。結論 快速康復護理聯合微信隨訪可促進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復, 提高了護理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快速康復護理;微信隨訪;排便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95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1], 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保肛手術是近年來開展起來的新術式, 減輕了患者過去因造口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避免了結腸造口之苦, 保證了腫瘤徹底切除, 又維持了相對正常的排便方式。但是術后會有很多患者存在排便異常, 甚至發生大便失禁。因此, 選擇有效的護理方式對患者的預后十分重要。2011年1月~2016年6月對102例低位直腸癌患者采取隨機分組的形式, 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 以探討快速康復護理聯合微信隨訪對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排便功能的影響, 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大慶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及大慶油田總醫院普外科收治的低位直腸癌患者102例, 均獲得明確診斷, 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患者全部住在本市內, 有智能手機, 家里有上網條件。全部患者腫瘤距肛緣3~6 cm, 平均(3.8±0.7)cm。
全部實施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 患者術前經病理組織學診斷為Ⅰ~Ⅱ期直腸癌。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 將全部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1例。觀察組患者, 男30例, 女21例, 年齡35~76歲, 平均年齡(58.4±5.9)歲。對照組患者, 男32例, 女19例, 年齡37~77歲, 平均年齡(59.1±6.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 出院前進行常規出院指導, 出院后每月電話隨訪1次。快速康復護理的內容[2]:①術前干預:術前重點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 由該患者的主管護士進行, 2次/d, 20 min/次。準確評估患者的焦慮程度, 根據不同的心理狀態及個人的文化、宗教信仰及社會背景的不同采取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手段。②術后干預:術后積極預防各種并發癥, 術后盡快減少腸外營養攝入量, 早期由腸外營養過度到腸內營養, 患者術后第2天就可進流質飲食, 并開始進行膀胱功能訓練, 術后48 h將尿管拔除[3]。術后1周進行排便功能訓練(具體方法見觀察組中“微信指導的重點內容”)。
1. 2.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微信隨訪護理。具體如下。
1. 2. 2. 1 微信隨訪團隊建立和組成 該團隊的組成成員要求較高, 護理人員護齡最短要5年, 溝通能力強, 責任心強, 專業知識扎實, 還要懂得一些相應的心理學知識, 并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的潛力, 以保證微信隨訪能達到預期效果。選擇具備以上條件的護士5名, 建立“患者之家”微信交流群, 每例患者在出院前加入該群。5名護理人員排好班, 周一到周五每天10:30由1名護理人員在群中推送1條與直腸癌保肛手術后護理的相關鏈接, 并且19:00~21:00持續在線, 對當日發的連接進行詳細講解, 講解后對群內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解答。群內的病友還可以在這里交流心得與體會, 連續干預3個月。
1. 2. 2. 2 微信指導的重點內容 患者出院后, 通過微信進行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 內容包括肛周皮膚護理、飲食護理以及排便功能訓練, 其中重點是排便功能訓練。在患者手術后7~10 d就可以進行排便功能訓練, 要求在微信群中進一步督促和指導:①指導患者進行縮肛運動:每天進行規律肛提肌的提縮肛運動, 開始時2次/d, 5 min/次。以后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增加次數和時間。②提肛肌的訓練:術后10 d指導患者進行提肛肌運動, 2次/d, 5 min/次, 以后根據自身情況逐漸增加次數和時間[4]。練習時要不影響正常呼吸和交談, 避免增加腹壓。③便意感受指導:如果患者出現下腹陣痛、腹脹及肛門墜脹感時要立即如廁, 防止大便失禁[5]。④排便反射訓練:患者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天早餐后進行排便訓練, 排便時軀體前傾, 并抬高臀部, 盡量一次排空大便。⑤每日清晨進行直立與行走練習30~60 min, 睡前口服安定2.5~5.0 mg, 降低肛門局部刺激, 促進排便功能的恢復。
1. 3 效果評價標準[6] 優:干稀便能自制, 夜間無失禁, 能區別排便、排氣;便前有便意, 控制>2 min, 大便1~2次/d;良:干便能自制, 偶有稀便隨排氣流出及夜間失禁, 能區別排便、排氣;便意不明顯, 能控制1~2 min, 大便3~4次/d;差:干稀便失禁, 不能區別排便、排氣, 便前無便意。優良率=優率+良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術后1、3個月, 觀察組排便功能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1.71、5.97, P<0.01)。見表1。
3 討論
微信隨訪的方式是一種方便、快捷、經濟的延續性護理方式, 比電話隨訪、信函、家庭訪視、直腸癌門診的形式要有很多優勢。通過微信隨訪, 使患者的術后康復指導得到延續, 對術后排便功能的進一步訓練起到督促和加強的作用, 通過與患者的互動, 使醫護人員充分了解到患者肛門功能訓練情況及排便功能的恢復情況。
本研究中, 術后1、3個月, 觀察組排便功能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1.71、5.97, P<0.01)。
總之, 快速康復護理聯合微信隨訪可促進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復, 提高了護理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華, 馬華, 嚴正蓉.術后綜合護理減少低位直腸癌保肛患者術后排便異常的效果觀察.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4):69-72.
[2] 曾彩媚, 肖小玲, 王興強.快速康復護理對高齡腹腔鏡結直腸癌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現代醫院, 2014, 14(4):77-78.
[3] 潘書鴻. 快速康復外科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機體應激反應的影響. 合肥:安徽醫科大學, 2015.
[4] 葛雪燕, 高旭.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排便功能恢復性訓練效果觀察.實用醫藥雜志, 2012, 29(6):544.
[5] 梁雪亭, 王千心, 孫田杰.高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患者排便功能訓練的研究.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4, 43(6):512-514.
[6] 潘愛紅, 韓明, 劉燕.中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排便功能訓練的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 2000, 15(12):745-746.
[收稿日期:2017-0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