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成崗+李淑平+張麗

[摘要] 目的 通過分析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的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患者的癥狀恢復時間,探討與患者預后的關系。方法 選取該院糖尿病神經內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糖化血紅蛋白與患者癥狀恢復時間的關系。結果 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患者,均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化血紅蛋白大于9%的,癥狀恢復時間明顯小于9%的患者,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不安腿綜合征恢復慢。結論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積極控制血糖達標及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綜合治療,可以使患者的不安腿綜合征臨床癥狀恢復正常。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 2型糖尿病;不安腿綜合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化血紅蛋白
[中圖分類號] R7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028-02
Analysis of 50 cases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estless Legs Syndrome
JIN Cheng-gang, LI Shu-ping, ZHANG Li
Department of Diabetic Neurology, Yuncheng City Tongde Hospital, Yuncheng, Shanxi Province, 04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overy time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estless legs syndrom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stless legs syndrome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admit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Diabetic Neur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tless legs syndrome experienced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h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as up to 9%, whose recovery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wh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as less than 9%, patients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ecovered slowly due to their poor blood glucose control. Conclusio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s one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Controlling blood glucose, improving the circulation and nourishing the nerv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stless legs syndrome;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不安腿綜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稱不寧腿綜合征,1672年由Wills首先記載,1861年Wittonack稱之為脛骨不安癥,1943年Allison描述為腿部神經過敏癥,1945年Ekbom命名其為不寧腿綜合征,RLS在各年齡組皆可發病,多見于中老年人。RLS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原因不明,部分具有家族遺傳性。繼發性RLS多由一些疾病而繼發,糖尿病占1%[1]。IDF第六版地圖數據顯示,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由于糖尿病的復雜發病過程,至今無法根治,限于目前醫學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因此應給予糖尿病患者終身的密切醫療關注。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睡眠、生活質量,其發生與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等相關。現將糖尿病神經內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糖尿病神經內科收治的50例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4±16.1)歲;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11±8.5)年,男性病例均有吸煙史。其中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42例,患者均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不安腿綜合征患者臨床表現如下:瘙癢20例,蟻行感35例,燒灼感33例,觸電感12例,蠕動2例,合并失眠癥患者35例。糖尿病的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符合2013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不安腿綜合征的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的不寧腿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2]。不安腿綜合征診斷標準:①因腿部不適引發的腿部活動,雙小腿難以描述的的不適感,如蠕動、蟻行感、瘙癢、燒灼、觸電感,感覺異常位于肢體深部,多數累及下肢為主,活動后可以緩解。②靜息后癥狀出現或加重。③持續活動可使癥狀部分或全部緩解。④夜間癥狀加重,經常影響患者睡眠。排除標準:均經過頭顱CT排除腦梗死;既往無神經系統疾病;排除尿毒癥、缺鐵性貧血、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妊娠、干燥綜合征、帕金森病等。endprint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常規檢查,進行胰島功能、糖尿病大、小血管并發癥、合并癥的篩查。進行雙下肢震動感覺閾值檢查、雙下肢動脈血管彩超檢查,必要時檢測雙下肢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治療上均采用2013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治療方案,積極控制血糖及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綜合治療,男性患者加強戒煙教育,要求患者戒煙。
1.3 指標觀察
觀察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不安腿綜合征患者,經過積極控制血糖,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綜合治療后,統計患者癥狀恢復的時間;結合出院后定期隨訪患者,得到患者出院后癥狀恢復時間信息。
1.4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患者癥狀緩解等定義為:恢復正常。依據患者癥狀無改善、減輕等定義為:無效。
1.5 統計方法
利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相關指標作出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0例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患者,經過積極控制血糖達標,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綜合治療后,其中44例患者均在住院2周內癥狀恢復,6例患者在出院后1月內隨訪時恢復正常。35例失眠癥患者均在癥狀恢復后,睡眠明顯好轉。不同HbA1c的不安腿綜合征患者恢復時間經過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32,P<0.005),按α=0.05水準,認為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患者癥狀恢復時間與HbA1c有關,糖化血紅蛋白大于9%的,癥狀恢復時間明顯長于小于9%的患者,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患者,癥狀恢復時間有隨糖化血紅蛋白的增高而變慢的趨勢,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最近10年,糖尿病在全球流行情況嚴重。目前我國可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糖尿病的并發癥包括微血管、大血管等的并發癥。其中微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的慢性特異性的并發癥,與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控制及病程等有密切的相關關系。糖尿病患者在診斷10年內經常出現明顯的臨床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并發癥發生與病程相關,嚴重的可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患者精神負擔加重。不安腿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靜息狀態下雙下肢難以形容的感覺異常與不適,有活動雙腿的強烈愿望,患者不斷被迫敲打下肢減輕痛苦,常在夜間休息時加重[1]419。其中血液循環障礙為其中學說之一, 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的患者,在積極控制血糖,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綜合治療后,不安腿綜合征的癥狀明顯得到緩解,與肢體血液循環障礙可能是RLS的原因之一的觀點一致。2型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隨著病程的進展,血糖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控制高血糖的治療強度也應隨之加強,常需要多種手段的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理想的綜合控制目標視患者的年齡、合并癥、并發癥等不同而異。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降低與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發癥及神經病變的減少密切相關[3]。鑒于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有部分相似、類似的癥狀,為此認為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是糖尿病的神經并發癥之一,可以歸類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發癥進行管理,在經過積極控制血糖達標,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綜合治療后神經病變好轉,或者恢復正常,同時患者的不安腿綜合征癥狀恢復正常,患者睡眠障礙得到有效地改善,推測糖尿病繼發不安腿綜合征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部分共同的發病機制。糖化血紅蛋白越高,患者的不安腿綜合征癥狀恢復時間越慢,提示糖尿病的綜合治療很關鍵,而血糖控制達標顯得尤為重要。早期嚴格的控制血糖,同時保持血糖穩定是糖尿病神經病變最重要和有效的防治方法[4]。
[參考文獻]
[1] 賈建平,陳生弟.神經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419-420.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不寧腿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9,10(42):709.
[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4:16.
[4]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7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