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
【摘 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和各國交流的日益加強,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各國間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日益繁盛,西方文化的向中國的傳播速度和廣度也快速增張。文化傳播的對象常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其中大學生充當著主力。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接觸到西方文化。大學生年紀尚輕,明辨是非能力有一定限制,且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盡心正確的情感引導,在教學中制定情感目標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西方文化;大學生;英語課堂教學;情感引導;情感目標
一、制定情感目標的重要性
世界存在著多元文化,而且各國都希望向世界人民展示本國文化,展示本國絢麗多彩的傳統和思想。在紛繁復雜的各國文化思想的碰撞中,作為主要受眾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難免會受到不良思想和非主流思想的影響,脫離中國大學生應有的思想軌道。因此,作為高校教師應對大學生做出正確引導,傳遞給大學生以正能量,在課堂教學中制定情感目標,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情感方面達到合格大學生的標準。
另外,英語課堂中,大學生接觸的都是西方文化,學習的是西方語言和思維,尤其是閱讀西方報刊、文章時,難免會接觸到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不實報道,或西方國家認同的非主流文化的傳播,這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高校教師在英語課談中應對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以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和情感。
二、什么是情感目標
教學上的情感目標一般指的是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要滲透教學思想,正確引導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達到教育人、培養人的目的。教育的過程不僅是教授知識的過程,同時更是育人的過程。育人不能只停留在只是層面,更應該在文化方面、思想方面、意識形態方面加以培養和引導。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熱愛祖國文化、誠實守信、堅韌不拔、努力奮斗等優秀品質都可以作為教學情感目標。
情感目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明辨是非。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接觸西方文化,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巨大差距是不爭的事實;由于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的日益發達,網絡傳播的弊端日益顯露,對華不實報道和西方非主流思想的傳播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影響著大學生對世界、國家、文化、自然的認識。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正確認識西方報道的真實性,分辨西方文化中的不良要素,真正做到中西方文化的良性融合。
三、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情感目標
當前國家對于大學生的教育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以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具有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永遠心向社會主義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好青年。英語課堂是介紹西方文化,將西方文化的精華融入到中國文化中,豐富中國文化的內涵,而不是一味地引入西方文化而不加以篩選,全盤肯定或否定西方文化,更不是在看到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時不聞不問,看到大學生對中西方文化迷茫時不去指點迷津。
3.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人的一生會遇到三位老師:父母、教師、伴侶,其中老師是最重要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是終生的,往往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中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對于當代高校教師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具有不朽的指導意義。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模板。培養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的思想,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情感和正確的思想。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該以大局為重,已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時代任務,擔負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中國的歷史使命,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在紛繁復雜的文化和思想中明辨是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明令禁止,關心愛護學生,諄諄善誘,正義凜然,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更應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自己應該身正、心正、行為正。教師首先要做到正身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絕不能向學生“吃拿卡要”,絕不能向學生傳播腐朽思想,絕不能向學生傳遞負能量;應向學生傳播做人的道理,教育學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當代大學生。
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教師的第一要務。教師實行“傳道”時,應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影響學生,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所謂“言傳”,不是一味地講大道理,而是用正義的言辭、明確的道理來使學生收到啟發,得到教育,明白在實際行動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言傳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苦口婆心”,更在于心靈的感悟,精神的感化。所謂“身教”,使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默默的影響學生的實際行動。“身教”并非大肆渲染自身的正確行為,而是潤物細無聲,用自身的所作所為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領悟做人的真諦,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以老師正確的行為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漸漸融入學生自身的行為中。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2注意細節,防微杜漸
細節決定成敗。英語課堂中,大學生經常接觸西方文化,而文化帶給學生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悄悄進行的。當學生產生對某個西方文化感興趣,或受西方文化影響產生對祖國文化的質疑時,往往在學生說的一句話,或寫的一段文字,或提問的一個問題中體現出來,當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可視而不見,應以正確的主流的觀點對此加以評價,在肯定學生對文化現象敢于質疑的同時,更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同時,在一些英文報刊和文章中,常出現針對中國的不實報道或不妥的用詞,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并向學生講解報道的不實之處或用詞的不當之處。
大學生的年齡特點,造就了他們不成熟和對社會認識不足的特點,因此,防微杜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世界各國交流的密切程度和信息化的日益發達,使大學生有了更多的手段和資源了解國內外的社會、文化。對此教師是不能夠阻止的,但面對可能發生的不良影響,教師應防微杜漸,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將其引導到正確的思想軌道上來。endprint
3.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思想道德水平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這就充分地說明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培養大學生情感目標的最終目標,即讓當代大學生永遠跟黨走,跟隨黨的步伐努力踐行社會主義發展觀,為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就整個學校而言,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講座、競賽方式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就英語課堂教學而言,我們應該如何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呢?我們應該把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培養他們用英語思維使用英語語言的能力,但當英文課本、報刊、雜志或文獻中出現不良文化、對華失實報道、不當詞匯時,用中國文化的元素和中國主流文化、思想正確引導學生。
四、總結
國家的發展看教育,教育的發展看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頂梁柱,培養大學生的情感目標不僅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需要。培養大學生,不僅要培養他們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他們的品質和道德;教學不僅注重知識目標,更應注重情感目標。培養大學生的情感目標,要靠教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要靠教師的重視細節,防微杜漸;更要靠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培養大學生的情感目標,讓大學生以祖國的歷史文化為榮,以祖國的發展為時代責任,切實達到育人這個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于世華.情感目標:一種內化的認知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23期
[2]何蘭芝,何蘭芬.“認知”與“感動”——教學中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的關系[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年11期
[3]劉虹.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目標的設定與實現[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年08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