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立平


[摘要] 目的 淺析飲食控制(及運動)對妊娠期糖尿病的影響。方法 抽取該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3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按干預方式的不同隨機將所有病患均分成A、B兩組,每組69例,A組接受常規干預,B組接受飲食及運動干預。對比觀察兩組病患的血糖變化以及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 所有患者實施相應干預后,空腹血糖濃度雖均有所下降,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用餐2 h后,B組病患的血糖含量明顯低于A組(P<0.05);B兩組產婦與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飲食控制(及運動)可顯著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可用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飲食控制;運動;妊娠糖尿病;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1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048-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間發現或者發病的血糖含量異常的現象。該病屬于全球高發性疾病,其發病率在8%左右,在我國大約為3%。由于人們生活水平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逐年遞增趨勢[1]。該病不僅嚴重威脅到產婦及新生兒健康,還會引起多種并發癥,危及生命安全。以往的臨床治療方式主要是采用藥物治療,而療效卻不盡如意,近年來,一些醫學專家通過控制患者飲食與運動的方式治療該病且效果顯著[2]。因此,該研究選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飲食控制(及運動)對妊娠糖尿病的影響作了進一步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3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所選患者均已診斷并確診,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批準,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家族性遺傳,無其他影響研究結果的疾病。隨機將138例病患均分成A、B兩組,每組69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齡21~39歲,平均(28.3±2.5)歲;孕周26~37周,平均(31.1±1.8)周;生產次數:81例初產婦,57例經產婦;兩組病患間的年齡、孕周及生產次數等情況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可用于分析比較。
1.2 診斷標準
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一般選在妊娠24~28周或是28周以后,對未確診產婦實施75 g OGTT[3]。OGTT方法:要求前1 d餐后禁食8 h且不得超過次日上午9:00點,進行OGTT前的3 d時間正常飲食、運動,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不低于150 g,檢查過程應禁煙、靜坐。檢查時,口服75 g葡萄糖液體保持5 min,測量服糖前后1、2 h血糖水平。75 g OGTT診斷標準:空腹血糖≥5.1 mmol/L,服糖后1 h≥10.0 mmol/L,服糖后2 h≥8.5 mmol/L,達到上述3項任一項均診斷為GDM。
1.3 方法
A組患者實施常規干預,如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并給予入院指導,以及常規的飲食以及運動干預,患者的飲食、運動方式與運動時間均由自己決定,主要表現在飲食不規律、營養搭配比較隨意,運動時間不規律,運動量較少。
B組患者在A組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飲食干預及運動干預,具體操作如下:根據病患的實際情況如身高、體重等制定合理的的膳食方案,計算出患者每日所需的營養與熱量,確定三餐應攝入的食物種類及數量。保證食物的多樣性,粗細搭配,谷類為主,可食用小米粥等。多補充一些維生素含量較高,含糖量較低的食物,魚類、蛋類等;多食膽固醇與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如脫脂牛奶、豆類等;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水果一般選擇含糖量較低的,蘋果、檸檬等,通過合理膳食控制血糖變化[4]。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適當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運動方式一般以徒步慢走、有氧操為主;而運動量則以身體微微出汗,略感疲勞為準,運動后注意休息,保證每日餐后準時運動,直至生產。運動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以有助于患者身體恢復為主[5]。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處理該組數據,用(x±s)與[n(%)]分別表示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并分別進行t檢驗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產婦干預前后血糖變化
由表1可知,干預后,兩組產婦的空腹血糖濃度均下降,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用餐1、2 h后,B組產婦的血糖明顯低于A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率
比較母嬰并發癥發現,B組產婦的羊水過多、早產以及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B組與A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婦中常見的一類疾病,該病是指孕期產婦體內的血糖含量超過正常范圍。而血糖水平的變化對母嬰的健康狀況有一定影響,血糖的控制能力對病情的嚴重程度有決定性的影響。若病情較重則會使產婦與新生兒出現多種并發癥,嚴重時危及母嬰生命。有效的血糖控制是治療該病的根本原則,同時也可避免各種并發癥給母嬰帶來的傷害。藥物治療是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規方式,但對病情的控制并不顯著,在此基礎上進行飲食控制及運動可有效控制血糖含量,極大的改善患者病情[6-7]。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并加以適當的運動,不僅可為患者供給所需的營養與能量,還可通過運動促進代謝,調節血糖,有助于胎兒發育。
該文為探究飲食控制(及運動)對妊娠期糖尿病的影響將該院收治的138例患者均分成A、B兩組,并對其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通過對比觀察血糖含量與并發癥的發生率來驗證。結果顯示,采用合理飲食及運動干預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組)中,多數患者的血糖在正常范圍內,且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較低。而A組患者血糖控制的水平較低,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總之,常規護理不能很好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的病情。合理的飲食控制(及運動)能夠減緩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不會給產婦及嬰兒造成不利影響。適當的運動可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加快葡萄糖的轉化,并促使骨骼肌直接攝取與利用血糖,以降低血糖含量[8-9]。此研究結果與周曉彬等人[10]的結論相同。
綜上所述,飲食控制(及運動)可顯著控制妊娠期產婦的血糖含量,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病情,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利蘭,鄒清如,蔡芬蘭,等.個體化飲食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J].河北醫藥,2013,35(2):311-312.
[2] 陳勇霞,田耕,苗潤,等.早期飲食運動干預對妊娠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婦的胰島素抵抗和妊娠預后的影響[J].新醫學, 2013,44(4):231-234.
[3] 龔靜亞,侯順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0):46-47.
[4] 劉天紓.個體化飲食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晚期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1):101-102.
[5] 梁海英,陳兢思,趙丹曦,等.注射胰島素感到恐懼不安.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臨床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27(23):3868-3869.
[6] 朱利微,徐淑云,趙慶偉,等.個體化飲食營養干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療,2013(7):181-183.
[7] 黃敏之 ,李佩霞,杜偉佳.飲食控制對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14):95-96.
[8] 李萍華.探討運動療法對妊娠糖尿病產婦的影響[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1):95-96.
[9] 劉梅,胡石奇.飲食治療在妊娠糖尿病中的運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0):58-59.
[10] 周曉彬,梁惠,姜雪芹.孕期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與妊娠糖尿病發病的關系[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 18(6):441-4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