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依拉·海米提


[摘要] 目的 研究尿蛋白正常或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與無癥狀的外周動脈病(PAD)發生的關系。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且所有研究對象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0 mg/24 h。專業技師利用多普勒超聲探頭檢測所有患者雙側的上臂和踝部(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的收縮壓,分別取收縮壓的最高值;若踝臂指數ABI ≤0.9,判定為PAD 。結果 相比無PAD患者,PAD患者eGFR顯著降低,UAER、血肌酐(Scr)和CYs-c顯著升高。CYs-c與年齡,吸煙,HDL,eGFR以及PAD獨立相關。CYs-c、UAER、eGFR每增加1個SD,PAD風險比值分別為2.57(95% CI, 1.67~3.80), 1.76(95% CI, 1.06~2.54)和0.47(95% CI, 0.21~0.77);當校正年齡、性別、吸煙和高血壓等因素后,僅CYs-c的OR=1.72(1.20~2.78),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Ys-c與尿蛋白正常或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PAD發生獨立相關。
[關鍵詞] 糖尿病,胱抑素C,尿白蛋白排泄率,外周動脈病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050-02
PAD與心血管事件發生及死亡分析增加密切相關,而糖尿病患者發生PAD的風險顯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AD是糖尿病足潰瘍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危險因素。此外,慢性腎病(CKD)患者PAD患病率亦顯著高于無腎病組[1]。糖尿病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的終末期腎病最常見的病因,高達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經罹患糖尿病腎病。CKD和白蛋白尿是目前公認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早期識別糖尿病這個特殊群體中PAD和CKD高危患者將有助于預防糖尿病的多種并發癥的發生。白蛋白尿和eGFR是臨床常用的CKD病情評價指標。多項觀察性研究指出[2],出現白蛋白尿、eGFR減退與普通人群PAD發生風險相關。Hsieh等發現[3]Scr增加、eGFR降低以及白蛋白尿與中國漢族2型糖尿病患者PAD發生顯著相關。近期有研究指出[4],相比于無白蛋白尿的CKD患者而言,有白蛋白尿的糖尿病CKD患者更容易發生PAD。然而,糖尿病腎病(DN)與PAD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尤其是在腎功能正常或僅輕度受損的情況,該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0例72DM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160例T2DM患者,男81例,女79例。根據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2型糖尿病。如果eGFR<60 mL/(min·1.73 m2),UAER≥300 mg/24h,或者Scr>1.3 mg/dL,或者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均不符合入組標準。該研究得到蚌埠醫學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的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臨床資料及生化指標檢測
詳實記錄年齡、病程、吸煙等,測量血壓、體重、身高和腰圍,計算體重指數(BMI)。所有研究對象禁食8 ~12 h后采集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FPG)、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Scr。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FPG);化學免疫熒光法測定空腹胰島素;膠乳免疫比濁法測定HbA1c[3]。穩態模型評價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即HOMA-IR=FINS (mU/ L) ×FPG (mmol/L)/22.5]。
1.3 腎功能評價
根據不同性別,利用公式計算eGFR (mL/min per 1.73 m2)。若女性,eGFR= 141×min(Scr/k, 1)a ×max(Scr/k, 1)-1.209 ×0.993×年齡(歲)×1.018,k=0.7,a=-0.329;若男性, eGFR=141×min(Scr/k, 1)a ×max(Scr/k, 1)-1.209 ×0.993×年齡(歲)×1.018,k=0.9,a=-0.411。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CYs-c濃度(mg/L);留當日早晨7:00 至次日早晨7:00 的24 h 尿,甲苯防腐,放射免疫法檢測UAER。
1.4 ABI檢測以及PAD評估
由糖尿病專科護士操作,根據標準流程實施。患者仰臥位,休息5 min后,采用5 MHz多普勒超聲探頭分別測量上臂和踝部(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的收縮壓,分別取上臂、踝部的收縮壓的最高值。足背動脈或脛后動脈收縮壓的最高值與兩上臂收縮壓的最高值之比即為ABI 。若ABI≤0.9,該研究中判定為PAD[5] 。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x±s)表示,偏態分布的數據轉換成對數形式,以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表示后再進行統計分析;組間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者,采用不配對 Students t-test;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元回歸分析計算CYS-c、UAER、e-GFR每增加1SD,預測PAD發生的OR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相比于非PAD組而言,PAD患者eGFR較低,而24 h尿白蛋白、CYs-c和血肌酐水平顯著升高(P<0.05);詳見表1。
CYs-c、UAER和eGFR每增加1SD,發生PAD的風險分別為基線狀態下的2.57 (95% CI, 1.67~3.780), 1.76 (95% CI, 1.16~2.64) 和0.47 (95% CI, 0.29~0.76);詳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腎臟損害不僅與糖尿病患者PAD發生風險相關,而且與普通人群PAD的出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Solini等[6]對T2DM合并CKD患者的研究發現,相比于無蛋白尿者,有白蛋白尿者更易于發生PAD。另一項研究指出[7]白蛋白尿的出現與糖尿病患者PAD的發生相關、,而與尿蛋白漏出的具體程度無關。與之不同的是,Janiguchi等人[8]則發現糖尿病患者PAD與eGFR減退[eGFR<60 mL/(min·1.73 m2)]顯著相關,卻與白蛋白尿不相關。上述不同的研究結果可能基于不同的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腎臟的功能狀態不同,包括從腎功能正常乃至終末期腎病的糖尿病患者。
該研究在尿蛋白正常或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較CYs-c、eGFR、UAER與PAD發生的相關性。結果發現,CYs-c與PAD顯著相關,且獨立于目前已知的傳統危險因素。血清CYs-c及以其為基礎計算的eGFR與普通人群的PAD相關。OHare等發現,CYs-c基線水平最高的組別(CYs-c>1.27 mg/L) 新發PAD的風險可能是CYs-c基線最低組(CYs-c≤0.9 mg/L)的2.5倍,且獨立于其他傳統危險因素;然而,沒有發現Scr、Cr-eGFR與PAD之間存在類似的關系。目前,CYs-c與T2DM患者PAD間關系的研究很少。近期的一項橫斷面研究發現,CYs-c (>1.2 mg/L)與中國T2DM患者下肢缺血(LLI)密切相關。預測LLI發生的最佳CYs-c節點是1.2 mg/L,預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76.0%和68.0%。
該研究中,選擇的人群是尿蛋白正常或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主要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削弱其他引起CKD因素的干擾的可能性。CYs-c與PAD發生密切相關,且獨立于傳統的危險因素。但是在多變量分析中,CYs-c與CVD的傳統危險因素獨立相關,如年齡、吸煙、低水平的HDL、低eGFR和PAD。
綜上所述,該研究推測CYs-c可能通過腎臟以外的作用機制而參與PAD的發生。有待進一步研究用以確定CYs-c與動脈硬化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李冬梅,張穎,丁波等.血清25羥維生素D缺乏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11):970-974.
[2] 孫艷,朱德發.住院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關因素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3,48(2):171-173.
[3] Hsieh MC,Tien KJ,Perng DS ,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risk factors for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n Chines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2009,58(4):504-509.
[4] 朱翠顏.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動脈病變與尿白蛋白、腎小球濾過率的相關性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33-35.
[5] 儲媛媛,王春梅,李偉,等.周圍動脈疾病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12,26(5):437-438.
[6] Pugliese G,Solini A,Bonora E ,et al.Th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CKD-EPI) equation provides a better definition of cardiovascular burden associated with CKD than the 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MDRD) Study formula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J].Atherosclerosis,2011,218(1):194-199.
[7] 張萌,簡小金,黃清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動脈病變與慢性腎臟病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2):105-107.
[8] Taniguchi, Hikari,Shiba,et al.Evalu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r Stroke[J].Ophthalmolog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Journal International d'Ophtalmologie,2015,233(3/4):128-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