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春

高度重視企業資產處置中的廉政建設
企業資產處置,是企業的一項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也是容易發生腐敗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黨中央在反腐敗和廉政建設中提到“資產處置過程中的反腐及廉政建設”,充分說明,資產處置過程中存在的腐敗問題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中石油,更應該重視資產處置中的廉政建設問題。
在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常常注意生產經營本身的增產節約,而忽視對閑置、報廢資產的管理;重視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廉政建設,忽視資產處置環節的廉政建設,致使在資產處置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制約,造成近年來屢屢出現因為資產處置不當而產生腐敗的問題。
對此,企業管理者應當加強思想認識,明確凡是與人、財、物打交道的崗位和人員,都存在著貪污腐敗的風險。國有企業的在用資產、閑置資產、報廢資產,都是國有資產,國有資產無論大小貴重,都是國家的資產,其處置收益必須由國家所有而不允許流入個人腰包。這是公與私的問題,是一個原則性問題。要防范這種風險,就必須加強廉政建設,在資產處置過程中,做到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全覆蓋,把國有企業的廉政建設延伸到資產處置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認真分析企業資產處置中
出現廉政問題的原因
我國對國有企業資產的處置,有著嚴格的規定。之所以在資產處置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廉政建設不到位,對國有資產的處置監督不到位。具體表現在:
對閑置資產、報廢資產廉政建設強度不夠。在加強黨的建設和廉政建設的新形勢下,中石油同其他國有企業一樣,黨風廉政建設得到全面加強,中央對反腐敗工作的各項工作部署通過“簽字背書”的形式得到全面落實,各級抓廉政建設的責任得到強化。但是就落實的具體情況來看,廉政建設的重點偏重于對領導干部決策、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容易發生腐敗問題的環節和崗位,對資產處置環節僅僅按照一般廉政建設提出要求,而沒有作為容易產生腐敗問題的環節和崗位來對待。
監督不到位。主要體現在:閑置和報廢資產的報批程序不嚴格,對報批環節缺乏事前程序把關,不該報廢的報批,導致供貨鏈端的腐??;閑置、報廢資產的購買方資質審核一般由業務部門進行,紀檢部門缺乏事前監督,高價低賣,導致腐敗;報廢資產的保管單位在資產處置中,紀檢部門不能全程跟進,造成保管單位截留挪用,冒領冒取,貪污騙取,產生腐敗。
監督不力。主要體現在:監督周期過長,而且大多是事后監督,導致在資產處置過程中,一旦出現違規違紀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糾正;監督力量不足,對資產處置中可能出現的違規違紀問題缺乏事前預判,缺乏防范措施,缺乏過程監督和現場監督;監督能力不夠,尤其是在基層單位,紀檢人員專業知識不足,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資產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紀檢檢察人員甚至與有關人員串通作案,使得資產處置過程中各項規章制度失靈失效。
切實加強企業資產處置中的廉政建設
企業的閑置、報廢資產必須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才能有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在資產處置過程中,必須加強廉政建設,防止資產處置變成腐敗的重災區。這既是對國家財產負責,也是對每一個職工負責。
強化資產處置中的廉政責任。按照“一崗雙責”“黨政同責”要求,延伸“簽字背書”鏈條,不僅是公司領導、中層干部“簽字背書”,對于從事資產管理的部門,上自主管經理,下至從事具體管理的職工,也都要“簽字背書”,在資產處置中,強化各級的廉政意識,壓實各級的廉政責任,讓每一個員工都扛起相應的廉政責任,形成人人肩上有責任的責任體系。
強化監督。應當從制度入手,在資產處置的每一個環節中體現廉政要求。對于重大資產的處置,從報批到公開內容、招標程序、資產處置,都必須建立紀檢人員全程跟蹤制度,實行紀檢人員與業務人員雙負責制,業務人員負責該不該處置、價格是否合理等業務責任,紀檢人員負責把關責任,從根本上杜絕資產處置中可能出現的腐敗風險。對于小型設備、數額不大的資產,建立清單制度,每處置一項資產,都要實行審核制度,并對其處置收益嚴格把關,確保如實上繳,防止變成“小金庫”。
提高監督能力。上級紀檢部門應當加強對基層石油企業紀檢人員的培訓,提高基層紀檢人員發現問題的能力,提高基層紀檢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在加強指導的前提下,對于基層紀檢人員辦案過程進行錄像錄音,由上級紀檢部門定期抽查,促進基層紀檢人員從實踐中提高監督能力,提高辦案水平,切實做好企業資產處置中的廉政建設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