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黨春慧
摘 要:我國農村蘊藏著巨大的消費能力,使得快遞行業最大的熱點也逐漸轉向農村市場。但農村現存的基礎條件未能提供有效的配送服務,“最后一公里”配送阻礙了快遞業在農村的發展,因此農村快遞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村快遞的配送現狀,總結歸納出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提出一系列的對策,以此提高農村快遞的配送效率。
關鍵詞: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與對策
一、引言
近些年來,網購已被廣大農村消費者接受,農村網購的快速普及凸顯了發展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必要性,但是落后的快遞物流基礎設施,使物品無法方便快捷的送到購物者手中,有些偏遠地區甚至因為無法配送而放棄購買,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國家政府明確提出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支持快遞企業對農村快遞配送的建設,突破層層阻礙,使最后一公里配送順利實施,將快遞業扎根到廣大農村這片“土地”中,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二、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現狀
隨著網絡的發展,農村也迎來了信息化的網絡時代,網購用戶規模日益擴大,農村用戶占較大比例,拉動了農村的消費和對快遞的需求,農村快遞業務量保持高速增長。我國快遞業雖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如圖所示,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經達到了312.8億件,比上年增長了51.4%。2012到2016年快遞業務量逐年增長,2016年快遞業務量是2012年快遞業務量的六倍,可見其增長速度十分迅猛。加之國家對快遞下鄉十分重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商務部也明確提出要支持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機制,著重解決和完善“最后一公里”瓶頸問題。按照預設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
但在業務量增大的同時,配送量也在迅速增大。目前我國農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水平與業務量的增長速度不匹配,配送環節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聯系緊密的農村配送網絡,客戶分散使得配送成本增加;導致快遞下鄉出現瓶頸,許多快遞公司只將包裹配送到鄉鎮,沒有落實到各個村莊。
三、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問題
1.農村快遞配送點選址困難
在我國,農村各村落人口分布不均,比較分散且規模不一,各村落之間人流量也存在較大差異;與此同時,農村地形較為復雜,交通不便,沒有組成最有效的交通運輸系統,未能及時、準確地將商品送交給顧客,又存在諸多自然因素的限制,例如水文條件、地質條件、氣象條件等,導致建立配送點耗費高額的營運成本和配送費用,加大了對配送點選址的難度系數。
2.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覆蓋不全面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沒有建立配送點,也沒有配備專門的配送員,農村用戶要到鄉鎮提取包裹,制約了農村用戶的消費積極性。但從當前情況來看,農村居住分散,路線復雜,交通不便,因此農村配送點的選址是阻礙配送網絡建成的一大難題。
3.最后一公里配送車輛選擇受到限制
農村道路不平坦且彎道多,所以配送車輛的選擇尤其重要,既要考慮到車輛的安全性,也要考慮車輛的成本問題。現在很多快遞公司選擇使用電動車和小型三輪車配送,這種獨立式的車輛在線路的選擇上都伴隨著隨機性,在配送過程中運用的也是小批量分散式的配送方式,這樣一來不但不利于對車輛的統一管理,而且在時間和金錢方面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其次,這種車裝載量有限,需要一定數量的車才能滿足配送需求,最后其安全性還有待觀望。
4.配送人員難招
當前對配送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良好的服務態度,還要充當解說員一職,為消費者解疑答惑,另外,配送人員既要配送速度快又要準確安全的將包裹送到客戶手中。同時搬運包裹也在配送人員職責范圍之內,因為貨運量較大,體力耗費多,工作壓力大,所以導致配送人員難以勝任這一職業,最后紛紛轉行,這就使配送人員的人流量極大減少,人力資源匱乏,配送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四、解決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問題的對策
1.對農村快遞配送點進行合理科學的選址
針對當前農村快遞業務量激增的現況,首先,應根據各村的快遞需求量與輻射范圍,建立與之匹配的配送中心。在業務量大,輻射范圍廣的村莊,建立一個規模較大的配送中心;在輻射范圍小的村莊建立規模相對較小的配送中心。其次,應權衡配送中心的運營成本和配送的物流費用,考慮其適應性原則、協調性原則、經濟性原則,選擇離交通干道近,村民經常出入的地方建立配送中心,如當地的小賣部等。同時還考慮到一些自然條件,例如在自然環境中有濕度、降雨量、臺風、河川等幾種自然現象,有的地方靠近山邊濕度較高,有的地方濕度較低,有的地方臨近河川,這些都會影響貨物的儲存品質。因此我們要特別留意并避免被侵害,以防自然原因對存貨造成損失。
2.建立村與村之間層層遞送的配送網絡
為了節約運輸成本,城鎮的配送車輛可以先把所有包裹配送到一個離城鎮距離較近且輻射范圍較大的村落,然后由該村落的配送員向距離最近的下一村落配送剩余包裹。同理,由上一級的村落依次向下級的各個村落進行配送,形成一個各村落層層遞進的配送網絡,縮短了每一程的運輸距離,節約了運輸時間以及人力和物力。
3.合理選擇配送車輛
首先,對于車輛在農村的一些制約,國家應該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政策政府部分應取消對貨運車輛的限制,取消車輛停靠、裝卸方面等問題,為快速配送開通綠色通道,對快遞是否能送到客戶手中提供一定的保障。其次,農村道路彎道多、路面不平坦且較窄,雨天路面泥濘,路肩疏松應給農村配備耐磨、耐跑,且穩定性好,安全性高的專用車輛。
4.將農村配送點外包給村民
由于我國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人員比較缺乏又沒有配送效率,因此我們可以將農村的配送點外包給當地合適的村民,當地村民對本村概況十分熟悉,能快速、準確的將包裹配送到用戶手中,只需對當地村民稍微進行培訓,再結合他們本身的優勢,比在外邊招專門的配送員要更有效率,這樣一來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解決了因對村落情況不熟找不到用戶準確位置和人員配備的難題。
五、結語
綜合我國農村快遞市場的情況來看,最后一公里配送是農村快遞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農村快遞具有很大的前景,國家對此十分重視,搶先占領這個市場是一個明智的舉措。本文根據我國農村快遞的配送點選址困難、配送網絡覆蓋不全面、配送車輛選擇受到限制和配送人員難招的問題,提出了對農村快遞配送點進行合理科學的選址、建立村與村之間層層遞送的配送網絡、合理選擇配送車輛和將農村配送點外包給村民的有效對策,力促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得以順利開展,提高我國農村快遞配送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敬齋.快遞“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拓展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37(2):6-7.
[2]李向文.解讀電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J].中國信息界-e制造,2013,(12):52-53.
[3]陳雪剛.基于灰色理論的農村物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
[4]關于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倡議書(杭州)[J].物流技術與應用(貨運車輛),2011,(11).
[5]張思佳.淺談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J].消費導刊,2015: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