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皓
摘 要: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流行的一種管理理論,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于這一理論的相關研究收獲頗豐,但少有學者將生命周期理論應用于企業財務風險指標的選擇問題上。本文集中闡述了生命周期理論的相關概念和內涵,并系統分析了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背景下面臨的不同財務風險,剖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防范著重點,并討論了財務風險指標的選擇,就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財務風險的應對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生命周期理論;財務風險;財務指標
一、研究背景介紹
1.企業生命周期的概念
企業生命周期是指企業從成立開始,經歷的由低級到高級的各個不同的階段,企業這種出生、成長、成熟、衰退的過程就是企業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理論還將企業置于其整個生命周期的某一個特定階段去研究,研究的問題就不僅僅局限于企業成長問題,其他各種問題都可以置于生命周期這個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是一個嶄新的視角,有利于研究者得出更科學、更有創新型的結論。
2.國外研究現狀
生命周期理論起源于1960年,在1960年以前,關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正式研究是沒有的。馬森·海爾瑞(Mason Haire)于1960年提出了可以將企業看作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企業如同生物一樣經歷一個發展過程,馬森·海爾瑞將其創造性地稱之為“生命周期”(Mason Haire認為企業與生命體一樣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并指出企業存在著類似生物的產生、成長、停滯等現象)。他認為企業如同生物體一樣要經歷出生、成長、死亡,即企業也遵循生物成長曲線。
1965年,歌德納(J.W.Gardner)提出具有創造性的觀點,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與一般生物體的生命周期相比,存在特殊性。企業生命周期的特殊性表現在:(1)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跨度時間不同,企業生命周期各個階段所需時間無法合理估計,從成長期到衰退期可能需要一兩年,也可能需要幾十年。(2)企業生命周期可能會出現一個既無明顯上升也無明顯下降的階段,即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的發展保持穩定,其曲線圖趨于水平直線,這是一般的生物體的生命周期中不可能出現的。(3)一般生物體的生命周期有始有終,無論壽命長短,在衰退期后終將會走向消亡。而企業的生命周期不同,在經歷了類似于一般生物體的衰退期以后,企業不一定走向消亡,企業可能獲得新的機會,找到新的成長點,而開啟又一個生命周期。
1969年,美國克羅拉多大學商學院教授勞倫斯·斯坦梅茨(Lawrence L.Steinmetz)最早開始系統地分析和研究了小企業的成長過程,他發現典型的小企業成長過程近似呈S形曲線(Steinmetz L.L.將企業成長過程劃分為直接控制、指揮管理、間接控制及部門化組織等四個階段)。并進一步可劃分為四個階段。舉例來說,其中在初創期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的經營采取直接控制,直接控制員工經營,所有者不需要考慮管理問題。在此階段企業的利潤率較高,資本積累加快,市場需求的增多使得企業需要租得更大的經營場所,雇用更多工人生產,因此企業進入下一個階段,即指揮管理者階段,在此階段企業所有者不可能有足夠的精力去直接控制每一個員工的工作,只能開始分層管理,放權管理。在經歷間接控制后企業最終達到部門化組織階段,而此時小企業也開始向中大型企業邁進,變得更加規范。
1983年,丘吉爾和劉易斯提出企業五階段成長模型,即企業生命周期包括創業階段、生存階段、發展階段、起飛階段和成熟階段。
3.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國內對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時間較晚,陳佳貴(1995)按照企業的規模擴張對企業生命周期進行了重新劃分,劃分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蛻變期。李業(2000)提出企業生命周期的修正模型。單文、韓福榮(2002)建立了三維空間企業生命周期模型。李永峰、張明慧通過選擇典型的企業評價指標,構建企業生命周期系數,以此作為劃分企業生命周期的依據。
二、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財務風險指標與分析
1.初創期財務風險指標與分析
(1)初創期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在其初創期剛剛開始起步,規模較小,資金有限,沒有穩定的市場份額,產品生產規模效益低,單位成本較高,所以其經營風險很高,并容易引發財務風險。
①籌資風險:企業在初創期需要大量的資金以開發新產品、打開市場,如果企業無法在數量和時間上滿足其大量的資金需求,就會產生財務風險,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
②投資風險:企業在初創期的投資風險主要表現為其投資研發和生產的產品能否被消費者所接受,初創期企業的產品剛剛推入市場,毫無疑問其產品是不成熟的,消費者是否更傾向于選擇其產品是不確定的,因此企業的商品化風險很大,以此帶來的投資風險較高。
③營運風險:企業在初創期采用的資金回收政策可能會帶來壞賬風險,企業在初創期可能過于追求營業額,以拓展市場,而對客戶采用賒銷方式,這樣會帶來大量的應收賬款,容易產生壞賬。
④現金流風險:初創期的現金流風險主要表現為投資經營現金流出與籌資現金流入的不對等,這樣會造成經營風險,加劇經營的不確定性。
⑤收益分配風險:不進行股利分配,風險幾乎沒有。
(2)初創期財務風險指標選擇
2.成長期財務風險指標與分析
(1)成長期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在成長期其產品在市場中取得一定份額,并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企業在此階段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銷售量,擴大市場份額。但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其財務活動復雜化,相應的財務風險較高。
①籌資風險。企業在成長期除了股權融資外更多地開始選擇長期債務融資,由此償債風險,企業的長期債務償還能力面臨考驗。endprint
②投資風險加大。在成長期企業為了快速占據市場,加大生產,再加上實行差異化戰略的影響,企業往往會大幅度增加投資,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值幾乎是負數。如果投資戰略不明確而進行盲目投資也會帶來財務風險。
③營運風險增加。在成長期企業的資產迅速增加,其營運風險增加,主要表現為存貨、應收賬款等資產的增加所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④現金流風險。在成長期企業的現金流風險主要表現支付債務利息、償還債務本金以及投資資金供應的不確定性,在經營現金流量無法滿足償債和投資需求的情況下,如果籌資不及時,容易導致資金鏈斷裂,對企業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2)成長期財務風險指標選擇
3.成熟期財務風險指標與分析
(1)成熟期財務風險分析
企業在成熟期已完成了資產規模、市場份額的擴大,具備了較強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在此期間,企業的戰略目標由增大生產經營、擴大市場份額變為保持盈利能力,改進資本周轉速度,控制成本。成熟期的企業經營現金流量較為穩定,財務風險較低。
①籌資風險。成熟期的企業籌資工作的重點開始轉向優化資本結構,因此對資本結構安排不當所帶來的風險是企業面臨的最主要的籌資風險,這種風險對企業在成熟期尋求新的增長點非常重要,對企業未來的償債能力以及資金供應能力都有影響。
②投資風險。成熟期企業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可選的投資項目很多,如果盲目進行多元化投資而不充分考察準備,會增大企業的投資風險,浪費企業資源,并對企業尋找新的增長點造成不利影響。
③營運風險。成熟期企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完善內部管理控制,節約成本,并進行資產管理,避免資產貶值。這些是企業主要的營運風險。
④現金流風險。成熟期企業的現金流供應比較充足,現金流風險較低。
⑤收益分配風險。成熟期企業的收益分配風險尤為突出,在此期間企業會實行高股利分配政策,這有利于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但會帶來財務負擔,影響投資和資本結構的改善。
(2)成熟期財務風險指標選擇
4.衰退期財務風險指標與分析
(1)衰退期財務風險分析
衰退期并不是每個企業必須經歷的階段,企業在成熟期如果能尋找到新的增長點或者找到新的領域,則可以避免進入衰退期。但如果決策失誤則會進入衰退期。在衰退期企業的戰略目標轉變為維持和完成蛻變,其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產品沒有創新,對顧客沒有吸引力,在市場競爭力下降。如果企業無法找到創新點進入新的周期則會面臨重組或破產的困境。
①籌資風險。處于衰退期的企業面臨較高的籌資風險,如果企業不能籌集到轉型所需資金或是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的本息等,都可能使面臨財務危機。
②投資風險。新項目的不確定性帶來投資風險加大。
③營運風險。衰退期企業的營運風險主要表現為資產處置風險,資產價值被惡性低估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加速企業的破產。
④收益分配風險。進入衰退期后,企業可供分配的收益逐漸減少甚至為零,對投資者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導致其退出企業投資,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
⑤現金流風險。企業現金流出與流入在時間和數量上出現高度的不一致,使得企業面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2)成熟期財務風險指標選擇
三、研究結論
1.初創期風險應對策略
(1)一體化的投資戰略
一體化的投資戰略指的是在初創期企業進行的投資活動決定權集中由集團總部進行決策,避免分權投資導致的資金分散,因為企業在初創期資金有限,不能盲目投資,應當集中有限資源進行合理投資,降低風險。
(2)權益資本型的籌資戰略
初創期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小,資金有限,迫切需要融資,但其獲取利潤的能力有限,如果選擇債務融資會面臨很大債務壓力,不利于企業在初創期的成長,選擇權益資本型的籌資戰略可以減少籌資活動帶來的風險,增大自己來源。
(3)零股利分配政策
初創期企業需要更多的現金維持經營生產活動,沒有多余的資金來進行股利分配,實行零股利分配政策可以有效減小資金壓力,有利于企業擴大規模。
(4)加強對應收賬款管理
企業在初創期可能過于追求營業額,以拓展市場,而對客戶采用賒銷方式,這樣會帶來大量的應收賬款,容易產生壞賬。加強對應收賬款管理水平,采用先進管理模式,例如客戶評級制度等,有效避免壞賬,以減少財務風險。
2.成長期風險應對策略
(1)權益籌資和適度的負債籌資
在成長期除了穩健的權益籌資外,為進一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企業可以適度選擇負債籌資,不能過多選擇負債融資,否則企業的長期債務償還能力將面臨考驗,增大了財務風險。
(2)適度分權的投資戰略
在成長期企業為了快速占據市場,加大生產,再加上實行差異化戰略的影響,企業應當增加投資,這個時候如果依然實行一體化投資戰略顯然是低效的,為了提高效率企業可以采用分權的投資戰略,但必須適度,否則可能引起各分部盲目投資,帶來財務風險。
(3)低股利分配政策
在成長期隨著盈利的增加,收益分配政策的選擇會給企業經營帶來不確定性,其在成長期存在由支付債務利息、償還債務本金以及投資資金供應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現金流風險,因此采用低股利分配政策有利于緩解資金壓力,降低財務風險。
3.成熟期風險應對策略
(1)激進型的籌資策略
在成熟期企業生產經營穩定,銷售高而穩定且利潤空間合理,對債務償還有穩定的保障,選擇激進型的籌資戰略是上佳之選。
(2)強化成本管理為核心的財務管理戰略
成熟期企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完善內部管理控制,節約成本,并進行資產管理,避免資產貶值,此期間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提高主要來源于內部控制成本降低。
(3)高股利的股利分配政策
成熟期的企業資金較為寬裕,利潤穩定,實行高股利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利于企業良好形象的建立,其可能引發的財務風險也相對較低。
(4)投資戰略考慮新增長點
前面的分析已經提到如果企業在成熟期不進行創新,尋找新的增長點,將會進入衰退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企業在此期間的投資戰略應當考慮未來新產品或新領域的開拓。
4.衰退期風險應對策略
企業在衰退期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下降,因此其戰略目標轉變為維持和完成蛻變,并找到創新點進入新的周期否則會面臨重組或破產的困境。
(1)尋找新的增長點,進入新的周期。集中財務資源,投資已確定要進入的領域與行業。
(2)如果企業退出某一行業時得到的高現金流量并沒有新的投資戰略,可以施行高支付率的分配戰略。
(3)加強資產營運能力,控制存貨。
參考文獻:
[1]陳佳貴.關于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J].中國工業經濟,1995(11).
[2]陳靜.上市公司財務困境惡化預測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9(4).
[3]谷祺,劉淑蓮.財務危機企業投資行為分析與對策[J].會計研究,1999(10).
[4]王子平等.企業生命論[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
[5]代辰驁.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分析[D].重慶理工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