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艷
摘 要:互聯網+時代,物流行業所展現的高度信息化,無形中給物流人才培養出了一道難題。ERP所運用的信息化思維,是提高企業物流效率的重要工具。借ERP實踐教學改革,以提高物流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本文基于IBL角度,討論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ERP實踐教學。
關鍵詞:ERP實踐教學;IBL;物流管理;高職
ERP是科學管理思維及理論,也是大中型企業熱衷使用的管理工具。其各大模塊與物流核心課程及崗位能很好地銜接,是培養高職物流學生實踐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認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ERP實踐教學需立足于崗位,根據職業需要來確立教學目標,分層次遞進式地培養學生。
一、IBL與ERP實踐教學
1.IBL
IBL全稱是Industry-Based Learning,即基于行業的學習。這個概念是由澳大利亞斯威伯爾尼科技大學探索出的一種教學形式,即與企業建立相對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以共同培養學生。IBL是校企合作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特點在于在企業學習的內容與在學校課堂上學習進行銜接,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與職場崗位的認知,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點。
2.ERP實踐教學
高職物流管理教學有兩大特點,一是實踐性,二是信息化。其實踐性突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此不做過多贅述。后者信息化,是互聯網+時代的物流行業所展現出來的特質,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如果僅是學會如何開叉車,如何擺托盤等,那顯然是不足以滿足當下物流崗位對新招高職學生的能力要求的。因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這一模塊應當加入ERP部分,引導學生學會信息化操作,進行信息化思考。
ERP實踐教學涉及的因素比較多,因為大部分院校購買的是ERP的簡易版教學軟件,或師資隊伍沒有進行更新ERP知識等,致使學生所學與企業正常使用情況有點銜接不上。這就直接導致沒有滿足企業崗位要求,沒達到職業教育的精神。如何有效地將ERP實踐教學的效果直觀體現出來?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將ERP實踐教學能夠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企業的崗位要求聯系起來。澳大利亞斯威伯尼爾探索出的IBL給予了很好的借鑒作用,將學生,行業和學校緊密聯系起來,合理設置ERP實踐教學目標,共同設計教學內容的一種形式。
二、ERP實踐教學目標及內容設計
1.ERP實踐教學目標
ERP實踐教學的目標應當基于行業學習的基礎上,根據崗位的具體需求,來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體系。知識目標:理解銷售,采購,倉儲,生產計劃,財務等企業基本業務流程,系統地掌握企業經營知識及相應ERP管理理論;能力目標:掌握物流各相應崗位的ERP操作;能夠運用ERP工具來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和管理科學化;素質目標:具有ERP管理思維,形成全局觀念,樹立競爭和創新意識等職業素養。
2.ERP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IBL的特點,高校和企業通過實質性的合作,來共同培養學生。在訓練ERP思維和技能過程中,一直存在學校單方面能力不足,效果不夠到位的情況,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優勢互補是核心,如表所示。
三、基于IBL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ERP實踐教學過程模型
根據ERP實踐教學的目標及內容設計,可以作出如下過程模型。該模型借鑒IBL的教學形式,在投入部分,不僅是硬件軟件部分,還包括校內外實訓基地,其中校外實訓基地中會在每個轉化部分發揮重要作用。最后讓學生獲得ERP管理思維和能力,以及相應的競爭和創新意識等職業素養。
需要注意的是,在轉化過程中,對投入的ERP系統應該要盡量地與企業實際使用的相匹配,加強校內外導師的培訓和激勵約束機制;在轉化時加強過程監督和控制;對最后的產出要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施新平.“雙證融通、產學合作”模式下高職物流專業ERP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齊鑫物流教育,2013(32).
[2]胡麗艷.校企協同視角下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2).
[3]王來賓.人力資源管理專業ERP實踐教學模型與應用[J].池洲學院學報,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