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斌+汪丹
摘 要:近年來徽州區抓住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契機,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著力推進電商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本文即結合徽州區農村電子商務的現有發展狀況進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推動徽州區農村電子商務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徽州區;SWOT分析
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義
農村電子商務是以信息化、數字化的高科技手段為媒介,依托集約化管理的多樣化方式,在互聯網平臺上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內容以及服務領域的市場活動。
這種“互聯網+農業”的新型商務模式,突破了時空限制,降低了交易信息的不對稱性,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保障了農民的利益,加快推進了“新農村”建設,有效的拉動了區域經濟的增長。在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縮小城鄉差距、維護社會穩定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二、徽州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目前徽州區電信寬帶入村率達100%,光纖入村率達98%,鄉鎮供銷服務網點65個,村級供銷服務網點4個,郵政快遞代辦點48個,實現鄉鎮以下郵政快遞網絡100%全覆蓋。全區登記備案農村電商企業60多家,年網絡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的電商企業1家,培育壯大了竹藝軒雕刻工藝品、養生源蜂產品、浮溪人家茶葉等一大批網絡銷售額百萬元以上的農村電商龍頭企業。
三、徽州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SWOT分析
1.徽州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優勢
特色農產品優勢突出。徽州區地域開闊,四季分明,是黃山市重要的農業園區和副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當地企業注重發揮氣候、地理和農業資源優勢,把茶、蔬菜、蜂等優勢農產品行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主攻方向,全面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同時企業也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商品博覽會、農產品展銷對接會等對外宣傳推介活動,使得“黃山毛峰”、“徽州貢菊”等地方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農旅結合日趨緊密。徽州區以美好鄉村建設為主線,把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作為發展富民戰略的重點,以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為抓手,不斷加大扶持農旅結合力度。有利于農村電商的深入開展,對發展休閑農村旅游電子商務項目大有裨益。
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徽州區目前擁有農產品品牌19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4個、省著名商標8個、省名牌產品5個,中華老字號1個。企業積極通過網絡營銷服務的方式,多方位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企業自身的品牌文化建設。
電子商務農村試點初步建立。目前全區七個鄉鎮已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專家團隊實地走訪調研,為試點村因地制宜地制定特色農村電商發展策略,加強配套設施上的建設。同時開辦農村電子商務培訓班,加強農村電商的指導培訓。
2.徽州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劣勢
缺乏物流基礎設施。目前徽州區的產品物流園、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電子商務物流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冷凍冷藏等庫存問題難以解決,儲存條件和加工能力都較弱。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需要物流產業的支撐配合,由于農產品有季節性、易腐性、品種多、頻率高、保鮮難等特點,在物流過程中對包裝、裝卸、倉儲有特定的嚴格要求,尤其是冷鏈物流的需求,導致了農產品物流在實際操作中的難度與復雜度。
缺乏整體合力與資金支持。由于辦公場地、產品包裝、設計和平臺營運等方面先期投入較大,電商企業在做大做強過程中普遍存在資金匱乏的問題,徽州區的村集體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尚不具備自主持續發展村級電商的經濟實力,導致傳統消費市場轉型困難。徽州區各電商企業、農村電商試點村處于各自為戰狀態,沒有專業協會組織為整體謀劃并保護地區合法利益,致使全區優質資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缺乏專業培訓和專業人才。徽州區電商培訓大多處于初級入門階段,發展農村電商需要運營主管、網絡客服、網絡推廣與運營、物流專員等專業培訓團隊與人才,區內電商企業外出學習成本過高但收效甚微,用工難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3.徽州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機會
農村電子商務已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解決農民問題、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扶持農業+互聯網”的字眼屢屢見諸政策之中。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吹響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集結號。2016年,安徽省政府發布《關于推進“電商安徽”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實施的政策文件。近年徽州區政府也出臺《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工作方案》和《徽州區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實施方案》,確定全區發展電子商務的指導思想,扶持中小型農村電商企業做大做強。
4.徽州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威脅
滯后的傳統商務觀念。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開放程度上不如沿海城市,對于“互聯網+”等新的機遇察覺度不夠。作為中國三大商幫之一,徽商的發源地,受賈而好儒的儒家精神影響較深,也造成了思想觀念上的相對封閉保守,對新型事物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更為落后。加之農戶受教育水平不高,對于信息化知識掌握的少,所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線下實物交易思想在基層農民心中仍是根深蒂固,他們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前瞻性的認識較為淺薄,普遍認為電子商務模式所獲得的付出的成本較高、利潤無法保證。
地理位置封閉。徽州區屬于安徽最南端,地處皖南山區,地貌類型多為中低山、中高丘,面積約占總面積95%。鄉鎮村落沿盤山公路零散分布,地勢陡峭,村落分布相對分散。而封閉的地理位置對電子商務中的關鍵環節--運輸造成巨大的影響,崎嶇陡峭的盤山公路無疑對以鄉鎮為中轉站進行分散于不同山間的轄屬村的運輸而言是嚴峻的考驗,跨區域快遞運輸的時間和成本都會遠高于別地。
四、徽州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分析
1.持續推進電商進農村資金投入endprint
針對各鄉鎮確定的農村電商試點,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協助企業建立商品信息服務、配送服務、售后服務等配套服務,形成具有徽州區特色的電子商務集聚區。在借鑒西溪南坑上村電商運營模式的基礎上,幫助村級農村電商與大型電商運營平臺牽線搭橋。加快區內電商聚集區建設,培育建設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集聚區,引導打造電子商務產業園。做好電商招商工作,引進大型電子商務項目,力促在貧困村落地,以電商形式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2.加大農村電商的宣傳力度
鄉村建立服務站,制定專門針對徽州區農民的電子商務宣傳計劃,重點宣傳網上開店技巧、網購操作和特色產品信息采集發布、創意設計、包裝、營銷等技能,提高農民的農村電商運營能力,增強農民的網絡服務意識。
3.建立農村電商人才社會化培訓體系
讓有一定基礎的人通過社會化培訓掌握專業知識,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引進和獎勵機制,吸引更多的電子商務專業高級技術人才回鄉創業就業。強化與黃山學院、中澳職業技術學院地校合作,開展電商培訓。
4.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家電補貼,讓更多的網絡終端設備下鄉,加快互聯網的普及速度,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從而解決農業生產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加強農產品倉儲設施和設備建設。做好倉儲設施規劃布局,在倉儲中采用新機械和新冷藏倉儲技術,建立農產品冷藏冷凍物流中心,推進物流、網絡企業下鄉布點,完善商貿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同時推進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公路網絡,形成服務于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村電子商務體系,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運輸流通效率。
五、結語
普及和深化農村電子商務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趨勢。徽州區農村電子商務才剛起步,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所需的人才、物流設施、支持政策、網絡普及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在政府扶持與市場經濟的共同作用下,農村電商將會實現徽州區傳統企業的轉型,成為徽州區全新的農產品銷售領域與經濟發展支柱。
參考文獻:
[1]李艷,歐陽杰,蔡興懷.徽州區楊村鄉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與建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2):155-156.
[2]夏金弟,方亮.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以安慶市為例[J].電子商務,2016,(11):24-25.
[3]張瓊.不同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差異性研究--基于衢江區和歙縣的比較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5).
[4]周婕.城鄉一體化視角下衡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現代商業,2017,(15):39-40.
作者簡介:崔智斌(1997.03- ),男,漢族,安徽省黃山市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汪丹(1995.08- ),女,漢族,安徽省安慶市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子商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