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產生了巨大需求。然而,高校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為湖南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也指出了湖南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一帶一路;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湖南
一、跨境電商在中國發展迅猛
“一帶一路”是全球跨度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貿易合作帶。東南亞的很多電商平臺在近兩年都紛紛登陸中國大陸。未來亞太、南美、中東等地區將成為跨境電商的新興市場。2015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預計2017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增長至8萬億元。
2017年1月湖南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正式成立。4月29日,中國(長沙)梅溪跨境電商體驗街--梅溪大街正式開放迎客。這也昭示著湖南省在“做大跨境電商平臺,力推湖南內外貿產業升級,實現內外貿融合綜合發展”供給側改革創新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湖南作為中國一個重要的內陸省份城市,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湖南省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缇畴娚痰陌l展發展,使得跨境電商人才需求量劇增。
二、湖南跨境電商人才的主要來源
跨境電商人才既需要熟知外貿平臺規則,又需要熟悉人情風俗、能熟練運用外語向客戶推薦產品,提升商品轉化率。同時還能結合數據分析、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的復合型人才。
目前,湖南省內只有極少數的高校開設了跨境電商專業。大部分跨境電商企業招聘的專業技術人才主要來源于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及商務英語等專業。
從數量上看,這些專業除了電子商務專業之外,國際貿易、商務英語均屬于辦學規模較小的專業,每年的招生人數不多。三個專業畢業生的總量是遠遠滿足不了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的。從人才提供的質量角度而言,高校培養傳統的國際貿易人才或單純電子商務人才,也不能完全滿足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行業、企業的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三、當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
1.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滯后
因跨境電商在中國起步的時間畢竟不長,湖南省內開辦有跨境電商專業的高校也不多。這些高校中,開辦的有跨境電商的專業發展還不成熟,沒有形成定位明確的人才培養方案,也沒有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沒有體現出具體的工作目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達不到企業的用人要求和崗位標準。
2.缺乏一支教學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
(1)校內師資隊伍實戰經驗不足
在高職院校,從事跨境電商方向教學的教師都是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轉來的教師,因受各種條件和因素制約,很少教師有真正在跨境電商企業工作的經歷。雖然高校也嘗試通過選送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鍛煉,但是跨境電商操作的整個流程涉及物流、海關、稅務等各個環節,學習任務十分繁重。盡管教師的學習能力強、自覺性高,但在短短的學習時間之內也難以全面、深入掌握所有的流程和操作技巧,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教師的實戰經驗不強會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欠缺、操作技能水平不高。
(2)兼課教師教學藝術缺乏
有些高職院校因校內跨境電商的教師缺乏,往往選擇直接從培訓機構或者企業引進兼職教師進行講座或者指導學生實操。培訓機構講師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情況了如指掌,講課充滿激情,學生聽課率高,但是他們講座中可實操性不強,學生聽完之后,可以實踐的地方不多;而企業專家雖然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但是他們在講課過程中缺乏教學設計、天馬行空、語言乏味,不能深入淺出地跟零基礎的學生解釋操作技巧,也不能與學生開展有效互動。學生聽課興趣自然不高。
3.跨境電商實訓平臺單一
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跨境電商實操時,用的是阿里旗下的速賣通平臺或者一些仿真軟件,實訓的平臺功能非常單一,對學生跨境電商的技能提升十分有限。學生只能在這些平臺上進行簡單地編輯寶貝詳情、推廣店鋪信息等,而沒有機會去系統學習商品知識、物流配送等,對跨境電商的運作經驗停留在一知半解上。今后,即使到了跨境電商企業的對口崗位,仍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企業環境和崗位要求。
4.缺乏較為專業的跨境電商教材
跨境電子商務教材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公認的權威教材比較少,企業在進行內訓時,通常也是由有經驗的員工講授操作經驗,很少選用特定的教材進行培訓。高校更是選不到合適的教材教學。
四、關于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幾點措施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應該密切關注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積極探索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新模式。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該積極走訪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行業協會,認真聽取企業專家、一線員工的經驗,明晰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教學模式等關鍵問題,切實做到專業與產業、行業、崗位對接,著力培養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所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加強選修課程的學習
對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而言,他們具備了一定的電子商務運營和管理經驗,但是外語溝通能力不強、外貿知識比較欠缺,對跨境電商的平臺運作缺乏經驗;而商務英語、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語言能力強,但是電商知識、平臺操作相對較為薄弱。學院需要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開設專業拓展課程時要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知識結構的不同,補充相應的選修課程。如:將商務英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的專業核心課程《外貿平臺運營操作實務》、《商務英語》、、《跨境電商實務》、《外貿函電》、《網絡營銷》等課程分別作為其他專業的選修課程來讓學生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3.建設一支精通跨境電商業務流程的教師團隊endprint
(1)現階段,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任務一般由商務英語、國際貿易或者電子商務專業的專職老師承擔,但是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操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十分匱乏??梢岳煤罴俚臅r間,將高校教師送進跨境電商企業進行頂崗實踐,學習市場化運作的經驗。
(2)從跨境電商企業大量引進有實操經驗的能工巧匠,讓他們向學生直接傳授跨境電商的操作經驗。企業員工有豐富的實操經驗,但是課堂教學組織能力、課程評價方面比較欠缺,還需要專職教師多與他們進行溝通,幫助他們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4.拓展校企合作模式
學院與有規模、有意愿的跨境電商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從學生進校到頂崗實習,開展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全過程參與培育跨境電商人才。
(1)企業認知
在學生大一入校時,就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國際貿易的學生去跨境電商企業參觀,感受企業文化、工作流程、工作環境、崗位要求等,讓學生對跨境電商企業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2)項目實踐
學院與企業共建“跨境電商生產性實訓基地”,學院為學生提供項目啟動初期團隊組建、工商注冊等方面的援助,企業為學生的創業提供技術指導、商品貨源。通過創業項目的實施,提升學生獨立運營項目的能力,降低學生創業風險和成本,提升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率。校企雙方為學生提供在真實的跨境電商交易平臺上進行貿易實戰的機會,共同培養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
(3)頂崗實習
將學生安排在企業進行輪崗實踐,全面了解跨境電商企業的業務流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實操技能和崗位適應能力。讓學生在產品銷售、推廣過程中,系統掌握跨境電商的知識體系、技能要領。學生頂崗實習結束后,優先供合作企業選拔人才。
5.加大力度對有意向從事跨境電商的農民的培養力度
對有發展跨境電商需求的村鎮而言:一方面,村鎮可與阿里巴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爭取到阿里巴巴跨境電商方面的平臺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當地政府還可以建立起咨詢指導機制,定期邀請知名跨境電商企業的員工對有網絡創業的農民進行實實在在的培訓。讓他們懂得如何挖掘農產品的附加值、如何包裝農產品、如何在外貿平臺將這些特色農產品賣出去。
“一帶一路”的實施戰略為湖南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需要政府部門、各高校深入企業分析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規格,著力研究人才的培養路徑,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跨境電商人才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郭飛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缇畴娮由虅杖瞬排囵B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14):83-85.
[2]張甜.國外幾種典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1):148-150.
[3]劉永偉,杜薇.高職院??缇畴娮由虅杖瞬诺呐囵B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3):411.
[4]劉娟.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0):239-240.
作者簡介:曾玲(1980- ),碩士,講師,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財經商貿系主任助理,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改革、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等endprint